“司乘之争、司机平台之争”何解?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季亚丽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谈道,无论是一口价还是特惠车,从法律层面来看,司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已经与乘客、平台形成了合同关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提供开关车窗、空调以及开关后备箱等服务,属于合理范畴之内,所以加收空调费显然不合理。
季亚丽表示,在2023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以及相关规定,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应向社会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在18%至30%之间。“平台设置的一口价、特惠活动,有利于保护乘客权益,也吸引了更多乘客乘坐网约车。但是这种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乘客权益的同时,实际上有可能对网约车司机的收益造成影响。”
季亚丽律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网约车平台的特惠活动目的是吸引用户并盈利,成本问题不应由司机个人去承担,建议平台也承担相应成本。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督促本地运营网约车的平台、从业人员代表以及行业协会等进行沟通和协商,保障从业人员合理的劳动报酬水平。
“从网约车平台角度来讲,它的合同方是司机和乘客。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平台既然收取了抽成费用,就应该承担缓解行业内矛盾的义务,而不能只用强制的、压迫的方式让司机服务乘客,这样不会形成良性互动。”季亚丽律师说道。
“特惠网约车不开空调
本质是成本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郑翔谈到了问题的本质。“高温天车内闷热的环境中不开空调现象的出现,我们不能只简单渲染成司机和乘客的矛盾,一定要搞清楚,司机为什么宁愿自己闷热,也不愿意开空调。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不能说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少的人得到的收益反而更多,而让真正付出劳动的劳动者去承担更多的成本。”
郑翔称,目前有些网约车平台会在夏季给司机发放高温补贴,我们应该鼓励平台做这样的工作。网约车也属于公共运输范畴,提供的是普遍服务,政府应进行干预,对相关的定价机制给出指导价格,或者是对相关的定价规则进行公示。
“在这种监管的考量中,我们需要注意,网约车平台处于双边市场的特殊位置,既要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也要保障司机的合理收入。与网约车司机相比,平台明显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因此要约束平台的抽成比例。应形成科学规范的定价机制,平衡乘客、司机和平台之间的权责。”郑翔说道。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