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梵高
以上是天才画家梵高的绘画感想,高度浓缩了他绘画与人生的纯粹合一。只有真正热爱绘画艺术的人,才会对说出如此痴情的话。在梵高自杀后,他的画作拍出了天价,可见他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1853年,梵高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全名是文森特·威廉·梵高。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他敢于摆脱传统,不断创新,一生留下了2000多幅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丰富想象和对善良的追求。名画《向日葵》用绚丽的黄色色系和坚实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描绘的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一朵朵向日葵像落在地上的太阳,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鸢尾花》展现出在一簇簇紫色的鸢尾花中有一朵白色鸢尾花,这朵白色鸢尾花是梵高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我形象写照。
梵高的痛苦人生
也许是天意如此,梵高的生日也是他一位夭折哥哥的忌日,母亲干脆让梵高用了哥哥的名字,她不让年幼的梵高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因此,梵高从小就性格比较孤僻,不能融入到同龄人中,以至于无法忍受学校的常规生活,只能辍学在家。
但梵高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绘画天赋,虽然一直没有学习过绘画,在父亲生日时,他献上了一幅笔法不俗的《谷仓与农舍》。
后来,叔叔帮梵高找了一份学徒工作,但梵高无法忍受老板的苛刻,阴差阳错之下去英国当了一名牧师。作为一名牧师,梵高因为工作过分热情而被教会解聘。
喜欢读书的梵高又做了书店管理员,他坚持每天抄写《圣经》,这让书店老板十分崩溃。
1879年,梵高开始学习绘画,与一些画家交往密切,包括著名画家高更。他想学习油画,因受人嘲笑而被赶到素描班;他画的画没有人买,生活只能依靠弟弟接济;梵高患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被送往精神病院;出院后又因为举止失常,被邻居联名举报关进了监狱。
梵高的感情生活也不顺利:他首先爱上房东的女儿,以失败告终;再爱上表姐,又以失败告终;随后他与一个无家可归的怀孕的妓女同居,以分离结束;有一邻居寡妇爱上梵高的才华却遭到强烈反对,导致她精神失常。梵高在走出家庭投入社会这段时间虽然处处碰壁,但他所遇到的所有事和所有人都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梵高自己说:“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半……我的意思是指一个画家在某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所忍受的寂寞,人人把他看作疯子、杀人犯、流浪的乞丐。”
揭开层层的怪异的现象,里边最真实的生活是贫困、挣扎、痛苦但充满热情。天才的陨落
梵高因为精神病反复发作,早就离开了家庭,父母也不再关心这个孩子。1885年梵高创作了《吃土豆的人》,父亲看到这幅画后竟然中风去世,妹妹将父亲的死与梵高的不孝联系起来,认为是梵高气死了父亲。
1890年,梵高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本身又怀才不遇,再加上不被家人接受,37岁的天才画家在奥威尔开枪自杀,结束了短暂但痛苦的一生。
母亲对梵高也没有关爱之心,在梵高患上精神病之后更是放弃了这个孩子。最后梵高走向了不归路,母亲到最后也没有原谅他,认为他的画没有任何价值。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描述了精神病患者们可笑而又严肃的细节,让人明白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确需要“疯子精神”,处处随大流不可能成为天才。实际上梵高对绘画有一种疯狂的痴迷,他为了艺术宁愿贫困潦倒,也不愿为了谋生而画画。生前他的作品不被世人认可,死后几乎每一幅画都价值连城,这也许是对梵高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