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新吴法院,也感谢管理人,用预重整让识凌科技重获新生、重返市场,让一年多没有收入的员工们拿到劳动报酬、重返岗位,我们有信心再现辉煌!”近日,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预重整手续办理结束,公司现负责人朱光辉向前来回访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无锡市新吴区法院法官表示感谢。
这是无锡完成的首例轻资产高新技术企业预重整成功案。一家破产估值仅5.63万元的企业,历经新吴法院“庭外重组+庭内重整”预重整模式,不仅拍卖出1000万元的价格,还顺利复工复产。这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强烈求生愿望,也是地方法院创新适用预重整机制的温情守护。
科技小巨人身陷困境
识凌科技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开发的产品一度为近6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属于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医疗物联网领域具有一定市场。但因实控人在外不归,公司经营陷于困顿。
作为当时企业的董事兼副总经理,朱光辉携留守团队全力自救,维持其正常运转。“我们已经活到‘黎明前的一个晚上’,拳头产品SDA的市场占有率居业内第一,所以我觉得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力救。”朱光辉说。
执破融合启动预重整
2023年初,新吴法院执行局在执行识凌科技员工劳动报酬案中,感觉到这起案件背后的不寻常。很快,新吴法院对识凌科技启动“执破融合”机制,对识凌科技的整体状况、存续价值、重生路径等内容进行体检和评估,由管理人单位担任预重整引导人,在法院的指导下协助识凌科技开展债权债务清理、清产核资、招募投资人等工作。
但企业能不能救活,还要靠市场说话。“难点之一是要让识凌科技主要金融债权人放下部分权益,给予企业重整的时间。”新吴法院民二庭庭长严海涛说。为此,新吴区相关部门携手,启动政府金融贷款风险补偿来减少金融债权人的损失,最终使债权人高票赞成重整程序。“企业重生的价值远高于清算的结果,我们愿意再相信企业一次。”一位债权人表示。
经多方努力,2023年12月12日,识凌科技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顺利召开,并高票通过重整计划草案。12月26日,新吴法院裁定批准识凌科技重整计划草案。此时,识凌科技终于可以“上市拍卖”,企业“复活”看到了希望。
高精尖企业重回市场
与传统企业不同,识凌科技企业资产多为无形资产——35项有效专利、7项商标信息,以及入驻数百家医院的产品。这就更需要买方“慧眼识珠”,高度认可识凌科技的市场价值。历经两轮招募,“伯乐”出现了,无锡智臻医疗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得。“识凌科技的口碑、产品在业内风评很好。这番重整波折,更让我们认识了对方团队的可贵。”智臻医疗董事长陈志强表示。
2024年农历春节前,90余名识凌科技员工终于拿到了欠发已久的劳动报酬。投资人智臻医疗不仅留下了识凌科技的企业资产,也留下了识凌科技留守团队的全体员工。目前,在梅村街道的支持下,识凌科技在新的工作场所复工复产,至此,这家曾经的医疗行业“小巨人”企业终于涅槃重生、重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