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远》观后感
创始人
2024-03-03 01:36:41
0

《冯志远》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冯志远》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冯志远》观后感1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电影《冯志远》就是最好的诠释。具有四十七年教龄的教师冯志远是那么的朴实、简单。那份教师崇高的职业一精一神,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影片一开始,退休了的冯老师望着陪伴他教师生涯的沙漏。沙子通过细细瓶颈下落,而他的眼神里则充满着对往日岁月的渴望。年轻时候的冯志远,只身一人来到了偏远沙漠地区的鸣沙中学执教,前途就如同茫茫无际的沙漠,看不见一点指向。由于各种原因,学校辍学的学生增多,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冯老师选择的是劝导家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让孩子上学。不负众望,冯老师教导下的孩子们日益进步,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当得知学生抱怨语文课无聊,就创造条件,进行课堂表演。他们所表演的课文《海燕》在高声朗诵和富有冲击力的音乐下,更显气势磅礴,也赋予了冯老师海燕般无畏勇敢一精一神。可惜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冯志远要调到别处任教。不舍老师的学生手捧蜡烛,夹道送别充满泪水、不忍离去的冯志远。

  由于先天一性一的疾病,冯志远的眼睛在教书三十多年后彻底失明。可是,他不顾学校领导的劝告,坚持在课堂上继续他一直钟一爱一的职业。最终,公开课《岳一陽一楼记》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到了所有在场的师生,与其说是朗诵课文,不如说是道出自己多年教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缘由。冯志远这一“生命不息,教书不止”的一精一神鼓舞了学校全体师生,校长还专门为他订制了黑板,让他板书时不会“重字”。学生当然也懂得了关心,每次老师的饭碗总会有更多的咸菜。可是,身一子始终还是撑不住,在坚持任教四十七年后,他离开了熟悉的学校,离开了让他自豪无比的教书讲台。

  在影片中,冯志远并没有多少在讲台教学的职业镜头,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帮助困难的学生卖红枣。老师固然可以教会我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更多课本上没有的,受益终身的道理。冯志远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还懂得更多,更多……教师,就是应该具有这样的职业一操一守。无论在讲台上、讲台下,教师更应该学会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识可以弥补的。

  可惜的是,面对一个真实而且不错的题材,编导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对电影进行更多的创新改造,与所有先进一性一教育电影一样平庸,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加上说了一点道理。希望日后能看到更为优秀的教师题材影片。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

《冯志远》观后感2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一句非常平实但又富有哲理的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看了电影《冯志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1958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满载着上海支援宁夏文教大队的列车缓缓地驶离了上海站。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的妻子与温暖的小家,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这一去,就是四十二年!四十二年啊,人生有几个四十二年?冯志远老师,把他的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大西北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宁夏千千万万个孩子们。他用四十二年来坚守着一个信念:一定让大西北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就这样,他住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用冒烟的土炉子做饭,自己动手用药瓶改制煤油灯,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把缀学回家的学生返校上课,他不厌其烦地朝学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谈心…他用四十二年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精神的强者。也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铸就了冯志远这个伟大的平凡教师,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冯志远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是教师最起码的责任;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们向冯志远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盖全球的今天。

  冯志远不惧清贫,不惧寂寞,远离妻儿。他不是没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经快十年没摸到儿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说:"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对不起妻儿。"但是"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还愿意当老师…"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冯志远支教整整四十二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一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

  看到这些,也使我回想起我从教多年的教学历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给学生可亲、可信的感觉,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知识交流与感情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相结合,一个教师,具备这些,才是一个优秀师者的良好素质。所以,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可亲才可信,可信所讲的道理才有说服力。这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魅力!

  当我看到冯志远老师因没有时间治病,最终导致了双眼的失明,而且还要求站讲台的时候,我哭了,而且泣不成声。我想,这不只是感情的脆弱,我是真的感动了,被这个大漠里的老师,被这种伟大的师魂!我真想大喊一声:冯老师,你是我的楷模!

  冯老师的从教人生,充分说明了平凡可以铸就非凡,非凡也总是从平凡开始。他把教师这份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不平凡。

  我想,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确非易事。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做好工作而言,事业心是前提,责任感是保证。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最简单的工作也会经常出错。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平凡岗位是最考验人的,不是信心,而是恒心。凡是在平凡岗位干出成绩的,都是能够一如既往坚持的人。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应该成为我们每名教师的品质,这就是电影《冯志远》给我的启迪!

《冯志远》观后感3

  电影《冯志远》记录的是一个平凡教师一生的从业生涯,看完电影的我受益匪浅。

  在影片中,冯志远并没有多少在讲台教学的职业镜头,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帮助困难的学生卖红枣。老师固然可以教会我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更多课本上没有的,受益终身的道理。

  冯志远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还懂得更多,更多……教师,就是应该具有这样的职业操守。无论在讲台上、讲台下,教师更应该学会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识可以弥补的。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而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老师,一个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字眼?一个多少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对象?一个影响着多少学子毕生前途的职业?冯志远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篇最为平凡,但却极为感人的执教生涯,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千千万万学生,老师的一个典范,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典范。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园丁,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的事迹将鼓舞所有人民教师以之为榜样。

《冯志远》观后感4

  有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句非常平实但又富有哲理的话: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看了电影《冯志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1958年,随着声悠长的汽笛声,满载着上海支援宁夏文教大队的列车缓缓地驶离了上海站。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的妻子与温暖的小家,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这去,就是四十二年!四十二年啊,人生有几个四十二年?冯志远老师,把他的青春和腔热血奉献给了大西北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宁夏千千万万个孩子们。他用四十二年来坚守着个信念:定让大西北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就这样,他住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用冒烟的土炉子做饭,自己动手用药瓶改制煤油灯,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把缀学回家的学生返校上课,他不厌其烦地朝学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谈心…他用四十二年证明了自己是个精神的强者。也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铸就了冯志远这个伟大的平凡教师,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冯志远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做好每件平凡的事是教师最起码的责任;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观后感《《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我们向冯志远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盖全球的今天。

  冯志远不惧清贫,不惧寂寞,远离妻儿。他不是没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经快十年没摸到儿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说:'我这生最大的遗憾是对不起妻儿。'但是'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还愿意当老师…'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种责任,甚至当成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冯志远支教整整四十二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

  看到这些,也使我回想起我从教多年的教学历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给学生可亲、可信的感觉,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知识交流与感情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相结合,个教师,具备这些,才是个优秀师者的良好素质。所以,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可亲才可信,可信所讲的道理才有说服力。这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魅力!

  当我看到冯志远老师因没有时间治病,最终导致了双眼的失明,而且还要求站讲台的时候,我哭了,而且泣不成声。我想,这不只是感情的脆弱,我是真的感动了,被这个大漠里的老师,被这种伟大的师魂!我真想大喊声:冯老师,你是我的楷模!

  冯老师的从教人生,充分说明了平凡可以铸就非凡,非凡也总是从平凡开始。他把教师这份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而且几十年如日,这就是不平凡。

  我想,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确非易事。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做好工作而言,事业心是前提,责任感是保证。事实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最简单的工作也会经常出错。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平凡岗位是最考验人的,不是信心,而是恒心。凡是在平凡岗位干出成绩的,都是能够如既往坚持的人。持之以恒、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应该成为我们每名教师的品质,这就是电影《冯志远》给我的启迪!

《冯志远》观后感5

  看了电影《冯志远》心灵又次被洗涤,灵魂又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 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捧着为他照亮道路的红烛光,我更不知道冯老师脑海里还 记不记得眼睛刚失明时学校为家长及学生负责不得不让他停课时他心里曾经的失落与伤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曾经为之付出的几万莘莘学子耳边肯定会常常回响着冯老师课堂上朗朗的背书声,脑海里会展现出冯老师课堂上活泼有趣的情景,记忆中会浮现出与冯老师劳动时他娓娓动听讲述的三国故事……

  这切的切,这平凡中的无私,不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吗?不,应该说是作为个人拥有高尚人格的最鲜明体现!

  也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志远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但我却分明通过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的那篇《岳陽楼记》中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伟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起中国的脊梁!而我无法不从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那份坚忍、那份刚毅、那份大爱……正如冯志远老师,没有亲情的付出,没有索求的奉献,才赢得了那么多的爱戴,才谱就了让人感慨涕零的奉献长歌,我也才真正读懂了冯志远老师那段独白中的深刻内涵:我是颗种子,从遥远的南方漂流到这生长着红枸杞的地方,这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做颗照亮童心的红烛,照亮那颗颗会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无法遏止的继续付出的渴望,是他们让这大爱充盈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

《冯志远》观后感6

  岁月如梭,师恩难忘。

  当我写完作业,静下心来的时候,记忆的心扉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我的老师那既慈祥,又严厉的面孔来。老师,如同一个传递着许许多多知识的神圣的天使,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知识培育着我们成长。此时此刻,我真想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种想法在看完了《冯志远》这部打动人心的电影之后,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我校组织了学生观看电影《冯志远》。我认认真真地观看完了整部电影,并从这部影片里面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这部电影大概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九五八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老师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宁夏腾格里沙漠的中宁县鸣沙中学教书。超强度的工作,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使冯志远老师的视力急剧恶化,终于,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失明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坚持为学生授课。四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年届七十的冯志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

  电影的帷幕刚刚落下,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似地夺眶而出。冯老师的行为之所以能感动人心,是因为它一心扑在了教育事业上,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一心想着学生,在自己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为学生讲授功课。你瞧,影片中的冯老师这种无穷无尽的关怀不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吗?这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我的老师可亲可敬的面孔来。老师关心我的次数虽然数不胜数,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要数我的一次生病的事了。那是一件令我难以忘怀的'事情:

  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听别人说,在北风呼啸的冬天里吃巧克力之类的东西不仅不会上火,还能增加身体的热量,滋补滋补身子。凉飕飕的一个中午,我正在做作业,忽然想起了糖盒里还有巧克力。由于一时的嘴馋,所以我吃了很多很多。到了学校后,“老毛病”扁桃体炎又发作了。我浑身热腾腾的,十分难受,小脸蛋红得像一块烧红了的铁。同学看见后,急急忙忙地走过来说:“要不要帮你打电话告诉你爸妈呀?”“不用了!”我低声答道。见我不想回家,同学便急匆匆地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老师。老师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教室,二话不说地把我扶到了办公室。老师又是给我倒水喝;又是打电话,让我的家长快点来接我;又是不时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害怕我的病情恶化;又是陪着我说说话,以减轻我的痛苦。看老师为了我而忙个不停,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想着想着,身体上的难受早已被心里的感激所代替,我霎时泪眼朦胧。

  或许那时,我只是一瞬间的感动,而在观看了电影《冯志远》之后,我的感动就更加深刻,也对老师这种关心学生的行为感叹不已。感谢老师,感谢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她虽然为了我们而付出了不计其数的汗水,可是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

  记得国务院的温总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老师的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可是有些同学却认为老师的严厉是在伤害他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单靠鼓励式的爱是不够的,这样不但会使人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冲昏了头脑,而且还会把人引入歧途。只有用严格要求的爱来平衡,才能使人有自信心,也有点警示感。总而言之,老师对学生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前途而着想的。

  老师,像一个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浇水施肥;老师,也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更像一盏明灯,把我们指向成功。让我们一起,在老师的呵护下,走向前方。长大以后,用我们的成就来回报老师吧!

《冯志远》观后感7

  12月10日下午,我们在教法课课堂上观看了电影《冯志远》。影片讲述教师冯志远在宁夏中宁教书育人期间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1958年,冯志远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五年后他辞别了新婚妻子只身一人来到宁夏,支援当地的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冯志远在宁夏待了整整42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就算失明了还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电影通过冯志远支教生涯中不同时期的几个段落,运用平民化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冯志远爱生如子、传授真知,为教育事业执著奉献的精神,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冯志远从教以来教过1万多名学生。即使在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他还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冯志远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令我们感动,更带给我们很大思考和启发。

  教师岗位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明显改善,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想要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能真正清醒认识教师职责的却没有几个人。冯志远从教47年,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清醒的职业责任意识!教师正是这样一个无私的职业。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虽是普通的园丁,默默耕耘之后,满园的桃李芬芳就是收获。每一位教师都在走着一条艰苦的道路,而他们这样执着是为了让学生走一条平坦的路。在我们这个时代,教师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显得弥足珍贵。

  在冯志远老师身上,充分体现当代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体现了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更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范。冯志远的事迹,感染人,激励人,更鞭策人。在我的成长中就曾遇到过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那就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正是她使我真正爱上了语文这门课,她以她的智慧,不断的激励我们,指导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我们人生的灯塔。但是却又觉得这样的老师是很少的,很多老师是缺少跟学生的沟通的,他们的教学让同学觉得很索然无味,他们也不热爱他们的职业,只是为了拿教师作为他们的饭碗。看过《冯志远》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感。我认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把自己放在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要位置。

  作为教师,要像我们一直提的那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神圣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特别是在基层教育方面,更是需要有耐心,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冯志远是一个好老师,是当代教师的杰出榜样,更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教师的同学的榜样,他身上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的值

  得大力宣扬的精神力量,我相信将来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多,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将不断向前。

《冯志远》观后感8

  岁月如梭,师恩难忘。

  当我写完作业,静下心来的时候,记忆的心扉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我的'老师那既慈祥,又严厉的面孔来。老师,如同个传递着许许多多知识的神圣的天使,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知识培育着我们成长。此时此刻,我真想对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这种想法在看完了《冯志远》这部打动人心的电影之后,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我校组织了学生观看电影《冯志远》。我认认真真地观看完了整部电影,并从这部影片里面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这部电影大概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九五八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老师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宁夏腾格里沙漠的中宁县鸣沙中学教书。超强度的工作,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使冯志远老师的视力急剧恶化,终于,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失明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坚持为学生授课。四十二年弹指挥间,年届七十的冯志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

  电影的帷幕刚刚落下,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似地夺眶而出。冯老师的行为之所以能感动人心,是因为它心扑在了教育事业上,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心想着学生,在自己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为学生讲授功课。你瞧,影片中的冯老师这种无穷无尽的关怀不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吗?这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我的老师可亲可敬的面孔来。老师关心我的次数虽然数不胜数,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要数我的次生病的事了。那是件令我难以忘怀的事情:

  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听别人说,在北风呼啸的冬天里吃巧克力之类的东西不仅不会上火,还能增加身体的热量,滋补滋补身子。凉飕飕的个中午,我正在做作业,忽然想起了糖盒里还有巧克力。由于时的嘴馋,所以我吃了很多很多。到了学校后,“老毛病”扁桃体炎又发作了。我浑身热腾腾的,十分难受,小脸蛋红得像块烧红了的铁。同学看见后,急急忙忙地走过来说:“要不要帮你打电话告诉你爸妈呀?”“不用了!”我低声答道。见我不想回家,同学便急匆匆地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老师。老师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教室,二话不说地把我扶到了办公室。老师又是给我倒水喝;又是打电话,让我的家长快点来接我;又是不时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害怕我的病情恶化;又是陪着我说说话,以减轻我的痛苦。看老师为了我而忙个不停,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想着想着,身体上的难受早已被心里的感激所代替,我霎时泪眼朦胧。

  或许那时,我只是瞬间的感动,而在观看了电影《冯志远》之后,我的感动就更加深刻,也对老师这种关心学生的行为感叹不已。感谢老师,感谢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她虽然为了我们而付出了不计其数的汗水,可是却从来没有说过声苦。

  记得国务院的温总理曾经说过这么句话:“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老师的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可是有些同学却认为老师的严厉是在伤害他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严厉,也是种爱。单靠鼓励式的爱是不够的,这样不但会使人因为时的成功而冲昏了头脑,而且还会把人引入歧途。只有用严格要求的爱来平衡,才能使人有自信心,也有点警示感。总而言之,老师对学生的切作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前途而着想的。

  老师,像个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浇水施肥;老师,也像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更像盏明灯,把我们指向成功。让我们起,在老师的呵护下,走向前方。长大以后,用我们的成就来回报老师吧!

《冯志远》观后感9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为学生耕耘着......

  一串串悦耳的驼铃声把一个年仅28岁的上海年轻人带到了宁夏一所位于沙漠边缘的中学支教。这个年轻人就是冯志远!然而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从此以后就把他的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都奉献在这荒凉的沙漠中……艰苦的工作条件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是冯志远却在这里整整工作了42个年头!把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

  尤其令人感叹的是冯志远由于长期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眼睛严重受损,最后双目失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冯老师仍然让学生搀扶着,坚持给学生上课!

  42年,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42年就是一个人的大半生!冯志远把他的一生都献给宁夏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西部的孩子们!在他的心目中,宁夏的学生就是最重要的!

  年界70的冯志远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讲台,离开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宁夏。大街上满是送行的人群!

  好久没有感动过了!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冯志远》却深深的感动了我!

  冯志远是一个很平凡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报,不求任何名利。有人告诉我像冯志远这样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冯志远一样的老师,才支撑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过影片,我又看了看有关冯志远的相关的报道,冯志远老师作为一名从上海来宁夏支援教育事业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他所执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他双目失明无法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仍然坚持在学生们的搀扶下为学生授课,直至患血栓瘫痪在床不能起身,还时时惦记着他的学生,他的讲台。冯志远所教过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但他对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半点奢求,从来没有因为职级待遇向组织上伸过手,这种忠于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生如子执着追求的精神,使他成为“20xx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20xx第三届“感动吉林”十大人物、20xx年度“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看罢影片和相关报道,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惭愧!我也是一名教师,为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有畏难情绪而惭愧,为工作稍微多点就喊累惭愧……冯志远像盏明灯,他告诉我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献身教育事业,什么叫真正的教师!

《冯志远》观后感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信念支撑着你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冯志远,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叫响了整个中华大地。

  有人说你像海燕,如海燕一般的在苍茫的沙漠中展翅翱翔,不畏艰难。在宁夏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留下了你奋斗的足迹,细数每一个你跟学生在一起的日子,我相信你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你曾经说过: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

  也有人说,你像明灯,驱除了夜的黑暗,彰显了人性的光明。冯老师,你还记得你离开鸣沙中学的情景吗?你用心点亮的心灵之火,照亮了你前行的路。这一路走来就是四十多年,而你却走得如此坦荡、走得无怨无悔。

  “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正是对你一生的最好总结吗?在三尺讲台上你用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铸就了生命的辉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华美的生命乐章。师爱无痕、大爱无言。你不是海燕,漫天的风沙却阻挡不住你前行的脚步;你不是明灯,宁夏的枸杞却因你而更加火红。

  前方的路,依然在脚下延伸,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亦如这脚下的路,无止无尽。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冯老师,此刻的你已年过花甲,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想起宁夏漫天的风沙,会不会记起风中悠扬的驼玲,记起你双目失明之后慷慨激昂背诵的<岳阳楼记>,记起那个名叫”张建华“的学生。平凡孕育了你的伟大,从教的人生你有泪无悔。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蜡烛的精神。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不正是因为有了像你一样师德如海的精神吗?

  大爱无言,永照千秋!

《冯志远》观后感1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冯志远》。电影讲述了冯志远老师在宁夏两所偏僻的农村乡镇中从教43年,支援西部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情况下,冯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教学生读书学习,还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直到双眼失明依然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无私地奉献自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被冯老师的这种默默奉献的理想信念和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所深深地感动了。我现在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课堂上上课是多么辛苦,我真正地明白了为什么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现在我们所学到的点点滴滴的知识,全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学好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劳动。

  最后,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

《冯志远》观后感12

  今天下午我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看完了《冯志远》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刹那间,我的心扉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

  影片主要讲述了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的妻子与温馨的小家,带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西去征途,他被分配到中宁县鸣沙中学承担教学任务。他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一万多名优秀学子,却因教学环境过于恶劣,长时间的工作,呕心沥血,劳累过度,最后造成双目失明的如此感人的事迹。

  当我看到“冯志远来到了一所坐落于沙丘边缘的乡村中学,那儿只有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坑,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油煤灯,每月十四斤的粮食供应……许多支教的年轻老师悄悄离开了学校。但冯志远并没有走,而且承担了教授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教学任务……”这一幕幕令人感动的镜头时,我顿时心潮澎湃,心中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有许多支教老师悄悄离开了学校,而冯志远老师呢?他并没有走,因为他有着热爱自己的事业的敬业精神。他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除了这个镜头记忆犹新,还有另一幕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在教学之路上,不知不觉就过了42年了,双目失明的冯志远年到七旬了,身体情况越来越糟,他在会堂里为千名学生讲完最后一堂课,离开时,他教过的学生们都信念就恩,纷纷前来送冯志远,因工作劳累并且干过多农活而导致眼睛失明的冯志远感动万分,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千千万万个学生……”每当我回忆起这一片段,就热泪盈眶,一位多么敬职敬业的好老师啊,他为了祖国培养出了几千个乃至几万个优秀人才,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他是一个具有为祖国奉献的崇高精神的人啊!他的这种精神难能可贵,真是为更多的年轻教师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冯志远老师一样,有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烛之精神的人。就像常常关心我们的陈老师,她也是个敬职敬业的好老师啊!有一次,陈老师刚做完手术,还没完全康复,就不辞辛苦地来为我们上课。课堂上,看见陈老师不是弯腰咳嗽,就是按着做过手术的腹部小声呻吟,真让我们感动。虽然陈老师这种小举动不比冯志远老师那重大作为,但还是令我深深折服。一看见陈老师,就使我想起这句千古名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看完了《冯志远》这部电影,我掩卷沉思,这世上最神圣而崇高的事业便是教师,他们为了我们的茁壮成长,不辞劳苦地传授他们所有的经验,赋予我们以更高的智慧,更多的知识,铺就了通往成才道路上的红地毯。老师,您们太伟大了!作为一名学子,我们应该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冯志远》观后感13

  看过了电影《冯志远》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园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为学生耕耘着......

  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去到我国西部偏远贫困山区支教,新婚一年,选取离别,难道就没有眷恋?不!在他的心中,有对上海的牵挂,有对幸福的依恋,更有对妻子的不舍,但更多的则是爱祖国,甚至爱祖国胜于爱自己呀!要知道响应祖国的号召就是冯志远的毕生理想啊!

  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从此以后就把他的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都奉献在这荒凉的沙漠中……艰苦的工作条件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是冯志远却在那里整整工作了42个年头!把他人生最完美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

  尤其令人感叹的是冯志远由于长期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眼睛严重受损,最后双目失明。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冯老师仍然让学生搀扶着,坚持给学生上课!他爱生如子,那暖暖的师生情,烫慰我们每个人的心。

  在他的心目中,宁夏的学生就是最重要的!

  年界70的冯志远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讲台,离开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宁夏时。大街上满是送行的人群,主题曲《遗爱》在耳边一向清晰,歌声中,我是越发渺小。

  深受感动的我泪水一次一次的夺眶而出,我控制不住自己!

  冯志远是一个很平凡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

,不求任何回报,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个平凡人,和世人一样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领悟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好处。

  “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事迹让每一个观众坚信他真的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执行。有人告诉我像冯志远这样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冯志远一样的老师,才支撑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完影片,我又看了看有关冯志远的相关的报道,冯志远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他所执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他双目失明无法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仍然坚持在学生们的搀扶下为学生授课,他所教过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这种忠于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生如子执着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动,真的是感动,也许他的事迹如今还鲜为人知,也许他的事迹还没能感动中国!但是这个大漠里的老师!是真真正正的感动了我!可能他将影响我往后的一生那么长久……

  老师,一个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字眼?一个影响着多少学子毕生前途的职业?冯志远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篇最为平凡,但却极为感人的执教生涯,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仅是感动,还有千千万万学生,老师的一个典范,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典范。

  看罢影片和相关报道,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惭愧!我也是一名教师,为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有畏难情绪而惭愧,为工作稍微多点就喊累惭愧……冯志远像盏明灯,他告诉我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献身教育事业,什么叫真正的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冯志远老师为楷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尊重和热爱学生,将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冯志远》观后感14

  “我要上学呢”,每当我想起影片中那个八岁小男孩张建华的这句话,电影《冯志远》中的画面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难忘沙海中年轻英俊满腔热诚的冯志远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难忘冯志远晓之以理走访学生家长的情景,更难忘冯老师离开鸣沙中学时学生手捧蜡烛与他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在上中学时也曾听老师分析讲解并熟背过《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但给我震撼最大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影片中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那场朗诵,那是怎样的意境又是怎样的情怀,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我会以别样的情怀再读《岳阳楼记》,感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怀---

  当张建华在病床前双手紧握冯老师的手说出“老师,学生不孝”时,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句话饱含着学生对老师怎样的热爱和不忍啊!如果没有冯老师,也许张建华的命运将会改写,许多人的命运将会改写。冯老师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他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我们所有的从教者!

  电影观后所感,以期与诸位同仁共勉之!

  梁淑琴

《冯志远》观后感15

  上周三,我和学生观看了电影<冯志远>,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动。我想,同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为学生耕耘着……冯志远,一位支教宁夏42载,倾心教化万人而淡泊一生的师者,用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大爱,凝铸成高尚的师魂,如一方坚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贺兰石,在岁月风沙的磨砺中,执著地守护着心中那片希望的绿洲。

  在冯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光荣,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而自己真正又为学生做了什么? 同冯老师相比,我们缺失的是真正的爱,是对所有孩子的爱。我们如果像冯老师那样,多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像冯老师那样多一份对学生的真爱,也许我们的学困生就会减少,我们的课堂就会妙趣横生,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可爱。与冯老师相比,我们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方向。虽不能像冯老师那样,将毕生经历投入到教学中,但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最终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大全  比喻句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