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调查报告
创始人
2025-10-05 12:03:41
0

春节"恐归族"调查报告

  春节临近,“恐归”的情绪在外来人员的心中蔓延开来。他们被称做“恐归族”。

  近日,导报记者对厦门的“恐归族”进行了采访,发现导致厦门“恐归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了怕春运折腾、怕被父母“催婚”等。

  同时,导报记者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近240位在厦门工作的外来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每年都回家过春节,16.60%的人表示有两年没回家了,9.79%的人有三年没回家了,而三年以上没回老家过年的人,则达到了27.66%。调查还显示,有八成左右的人思想中都有“恐归因子”。

  个案

  路途太折腾五年没回家

  高静的老家在新疆,厦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她就留在了厦门工作,目前还是未婚。“毕业五年了,春节都在厦门过的,主要是春运太折腾了,春节前后,机票都没有很大的折扣,坐火车,加上转车得花上四五天时间,车上人又多,火车票也不好买。”

  因为还有两个弟弟在新疆,所以高静并不是很担心父母过节的时候会很孤独,但没能陪父母一起吃年夜饭,在她心中是个缺憾,“看春节晚会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每年年三十晚上往家里打电话,都会掉眼泪”。

  高静说,她已经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加把劲工作,存钱买房,到时候也可以让父母兄弟来厦门过年。

  事业没起色“无颜见父老”

  黄兴的老家在江西一个小城市,在北京读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考上了厦门的公务员。去年,小黄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正在为是否要回家过年而“纠结”。

  小黄说,因为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是父母亲戚眼中的 “好孩子”,大家都认为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肯定会很优秀,“前两年回家的时候,有的亲戚一见面就问我什么时候升官,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去年,自尊心很强的小黄就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又开始为这个发愁了,“父母肯定很想念我,我也很想回家,但回到家走亲访友又是少不了的,真不知道是回还是不回”。

  婆婆催生子媳妇“头很大”

  江敏和丈夫结婚已经有4年了。结婚后不久,因为公司需要,丈夫就被调到上海去了,小两口从此就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虽然每半个月两人就能见上一次面,但江敏对生孩子这件事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老公又不在身边,真要是怀孕了,不是要我一个人生孩子、带孩子吗?”江敏说,虽然丈夫、婆婆天天催着她生孩子,但她就是十分不乐意。“婆婆有说要来照顾我,但我和她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天差地别的,肯定相处不来。”

  刚结婚那两年,江敏还有和丈夫一起回到位于泉州农村的老家过春节,但这两年,江敏都坚持在厦门过年。“回家过年是很温馨,但婆婆是农村人,传统观念很强,一回家就和我们提生孩子的事,老公又是个孝子,因为不想让婆婆生气,他就会说我,每次我们都因为这个事情闹得不愉快,年也没过好。”

  前两天,老公又和江敏提起回老家过年的事,江敏为此和老公吵了一架。(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数据

  超半数受访者两年以上没回老家过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厦门市民的“恐归”情况,导报记者还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在厦的外来人员 (未在厦门出生,只在厦门工作的人员)展开了一次调查,共有近240人接受了这次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女性占45.96%,男性占54.04%,其中,已婚的占31.49%,未婚的占68.5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9.79%,4000元—5000元之间的,占13.62%,3000元—4000元之间的,占17.87%,2000元—3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8.30%,2000元以下的,占20.42%。20岁以下的占24.26%,20岁到30岁之间的占33.19%,30岁到40岁之间的占19.15%,40岁以上的占23.41%。

  八成人心中有“恐归因子”

  根据一些社会学家的分析归纳,具备如下担忧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恐归族”,这些担忧包括:想起春节买票这件事心里就发憷;害怕回到家后,爸妈、亲戚们问及待遇及现状;未婚的担心被“逼婚”;已婚的担心被催生子;怕见亲人老去,怕忆旧,怕听到熟人去世的消息。

  而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表述完全都没有这些担忧的,只占20.86%,这也就意味着,八成左右的接受调查者,都有“恐归因子”,都是潜在的.“恐归族”。

  而担心被“逼婚”和担心被问及待遇及现状的人相对较多,各占26.26%和22.85%。

  虽然有八成左右接受调查者有“恐归因子”,但让人还稍感欣慰的是,有45.96%的人表示每年都回家。

  同时,有16.60%的人表示有两年没回家了,9.79%的人有三年没回家了,而三年以上没回老家过年的人,则达到了27.66%。

  怕春运和逼婚成“恐归”主因

  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回家过年的被调查者中,不回家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作需要,要值班;车票难买,春运太挤,路途太折腾;收入太低,回家没钱孝敬父母,没钱包压岁钱;觉得过年回家走亲戚吃饭太累;没结婚的怕被催婚;结婚的怕被催生子等。

  其中,有27.82%的人是因为到了适婚年龄怕被父母催婚而没有回家,有26.21%的人,是因为车票难买,路途太折腾没有回家。

  专家解读

  把幸福“找”回来

  彭一万(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恐归族”的出现和当今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过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是一定要回家的。但现在,一部分人的这种观念正在变淡。

  在老一辈的眼里,过年回家看看父母,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我们不是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但我们确实应该再把这种幸福找回来。

  再者,我认为应该呼吁一下改变过去的做法。比如过年回家包红包、送礼,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无需为了面子,过度张扬,到头来把这个变成了自己的负担。能回家团圆才是最重要的,红包包多包少,量力而行就好。

  议见·立场

  那就回家看看

  新年钟声响起,窗外烟花烂漫,窗内孤灯瘦影,“对影成三人”,其实“恐归族”心里的痛只有自己能体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恐归族”中,只有不到一成人是因为工作原因“不归”,但不难推测,“加班”、“值班”定是不少“恐归族”“朗朗上口”的借口。

  “恐归族”中有不少人是80后,有人指责“恐归族”有着80后的“通病”:太自我、自尊心强……

  自私也好,脆弱也罢,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代人身上承载了父辈太多的爱和希望,他们才更不忍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当丰满的理想在现实的打磨下变得瘦骨嶙峋的时候,他们也在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承载现实的落差。

  但试问这样 “娇生惯养”的一代人,又有谁不想在大年夜里,依偎在父母的身边,聊聊家常,嗑嗑瓜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想起家中白发苍苍的父母在路口等待的身影,又有多少“恐归”的儿女可以不落泪?

  其实不想留,其实很盼“归”,我想这才是每一个“恐归族”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那就回家看看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