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王》说课稿
创始人
2025-09-24 04:03:46
0

语文《老王》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老王》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老王》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本文适宜我们对文本的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得以思想、情感的碰撞与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课本课的内容,制定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用规范的高效阅读训练来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复述课文理解作者如何对待老王的“苦”与“善”;准确感受深入分析领悟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高效阅读法、拓展法、品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方法来准确感受深入分析领悟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提高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品味作者对善待他人行为的反思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用规范的高效阅读训练来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复述课文理解老王的生活境况,个性特点;准确感受深入分析领悟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教学难点是准确感受深入分析领悟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品味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二、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高效阅读课很感兴趣,也在不断地的训练中养成了科学的坐姿,在上学期一学期的训练中已养成了高效阅读的习惯,并且提高了阅读效率所以,这学期,在高效阅读训练中,加大阅读量,增加阅读难度,使学生更具有挑战自我的意识

  三、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课标的重要理念,结合上述三个维度的统一,我主要采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高效阅读法教学时,用“一目十行不是梦快速阅读我能行!”的口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计时阅读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

  2、拓展法课标中提出“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从课内文本世界延伸到课堂文本,用解读课外文本《老妪》的主旨来帮助学生解读课内文本《老王》的主旨,运用多媒体展现时代背景,引发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准确理解我的“愧怍”之情

  3、品读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运用整体感知、关键字词句细读;局部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质朴语言刻画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4、探究法教学时,提出对文末议论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阅读、重点句段揣摩分析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而以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牵动全篇内容,注意了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和阅读的整体性

  5、读写结合法在突破难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之情时,采用结合作者的语言、行为、心理等语句,写出作者“愧怍”的表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愧怍”的原因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1、自主高效悟读通过自己的快速阅读来促进主动学习。

  2、在比较中学习,走进文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速读、朗读、精读相结合,通过对文本的涵咏,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分享感悟。

  五、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由四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简洁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上课高声诵读口号,调整保持科学坐姿

  2、眼脑机能训练使学生精神振作,煞有整装待发的感觉

  环节二:阅读梁晓声的《老妪》。

  1、计时阅读

  2、检测阅读效率:汇报每分钟阅读字数,按记叙文六要素概括复述文章

  3、品读涵咏,理解文章中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尊贵”?谁“猥琐”?为什么“尊贵”?为什么“猥琐”?

  4、总结过度:“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是出于目的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的老妪具有自甘清冷却坚定人格的品质作者自感猥琐,是对自己的严厉解剖,是面对具有尊贵心灵的老妪的猥琐;而相对那些斤斤计较、以貌取人的人来说,则是高尚的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的梁晓声对社会底层劳动者有这样的情怀,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杨绛先生也有这样的情怀,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善良的心走进她的作品《老王》(板书:老王)

  环节三:阅读分析杨绛《老王》

  1、计时阅读

  2、分析老王形象这是本科教学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王是怎样的人?”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情况,引导其人物理解抓住主要事件,分析力求全面

  3、精读文本,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环节四:小结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培根)

  (板书:相互平等的爱画等号)

  环节五:布置作业

  1、读巴金的《伤害》完成相应的阅读训练

  2、比较《老妪》、《老王》、《伤害》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六、说反思

  这节课在不断修改中上完了,自觉在以学生为主体方面有了进步:让学生读书、质疑、探究、思考,并动笔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高效阅读中不断成长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智慧的发言点评和指导不到位,今后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在高效课堂中成长更快!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高效阅读法、拓展法、品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读”,以读、思为重心,放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探索学习,力求使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

  1、进场导入:

  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

  以xx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

  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

  环节一“走近老王”: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

  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怀念老王: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四关注“老王”: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他人__;(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老王杨绛

  穷苦呼吁社会:

  赞扬—老王善良关注、同情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1、学生充分预习

  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

  预习题:

  1、利用工具书疏通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对课文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圈记出来,以便课堂交流。做好了这些预习,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的师生平等对话了。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悬念导入、作者简介、检查预习、学生质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六大版块。

  1、导入新课

  首先设悬念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车夫能跟作家成为朋友吗?一个幸运的人会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信赖真的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杨绛,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2、作者简介

  接着介绍作者杨绛及她的丈夫钱钟书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3、检查预习

  用题目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并把下列生字词读一遍进行巩固。

  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塌(tā)败 荒僻(pì) 蹬(dēng)车

  B.眼翳( yì) 骷(kū)髅 伛(qū)身

  C.取缔(dì) 凑(còu)合 惶(huáng)恐

  D.滞(zhì)笨 愧怍(zuò)攥(zuàn)着

  4、学生质疑

  这个环节是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课文,鼓励他们、把不懂不理解的都大胆的提出来,然后教师点拨,请同学作答,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对课文吃得很透,因为学生的思维很活,他们的问题会遍布课文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超出你预计的范围。我认为,即便这样,也不能用绳子捆绑住孩子们想像的翅膀,因为“教学相长”,学生思维的飞翔会带动教师教学的飞跃。

  5、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综合性的题目。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老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个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板书:

  老王

  孤苦伶仃

  苦 生理缺陷

  谋生困难

  老实厚道

  善 善良淳朴

  知恩图报

  2、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归纳,然后再重点赏析对老王进行细致描写的8—14段。

  学生活动:a配乐齐读8、9段

  b、请两个同学表演第8、9段,让学生模仿老王的神态、动作。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方式,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c、分角色朗读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让学生通过体会老王的语言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3、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二、说教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一)教法:

  1、 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 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二)学法:

  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

  1、 预习。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2、 自主阅读。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文中情感。

  3、 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大屏幕,大屏幕上的明星画面,伟人画面,学生会七嘴八舌,津津乐道。然后画面一转,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幅幅社会基层人民的生活照,由次引起巨大反差的思索。接下来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课题《老王》,大屏幕上显示《老王》插图及课题。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这段导入的设置,我从明星伟人入手,让学生置身其中,而后提出文章的主人公,突出本文中心人物。)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明确字音和解词。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自己补充一些字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先让学生来介绍查阅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也可以介绍钱钟书的一些情况,教师就学生没介绍到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概括课文的方法: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借由这一环节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及概括内容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第一遍听读完课文后,不能找准、找全关于老王的描写,归纳的也未必准确,这时可以在提问一两个学生后,教师加以点拨、并进行归纳。)

  2、请学生齐声朗读1---4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这些信息让我们可以看出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并试着填写表中的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表

  姓 名

  老王

  职 业

  拉车车夫

  家庭成员

  有两个哥哥去世了,又两个没出息的侄儿。

  外貌特征

  一个眼睛是瞎的,另外一个眼睛有夜盲症

  家庭住址

  破败的庭院中,塌败的小屋

  明确:老王生活艰苦(职业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精神 凄苦(孤苦伶仃)

  3.快速跳读课文第5段到第16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相补充,找到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良?

  (1)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医。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送货。将三轮车改装成平板三轮,并在三轮平板装上半寸高的边缘,拉货。

  (4)送油、送蛋。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总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放映幻灯片)

  小结:穷苦的人让人同情,穷苦而心地善良的人值得人尊敬、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老王在贫穷中保存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

  (四)深入探究,品味老王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老王和作者一家,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下面我们就深入探究他们的世界。

  1、请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并把最感动自己的情节、有感情地朗读给小组内的其他组员听。请采用下列句式: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问题。提示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了解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老王,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领悟作者与人物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之后进行小结: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送鸡蛋和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是由粗线条的叙述到细腻的描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到浅的过程。作者能够这样逐渐深入地表现人物,是因为她与老王的交往日益加深,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人物之间的交往。

  2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由此让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 “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小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是他遇到了能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爱心的作者这样一家人。

  (五)、体味情感: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

  (六)走进生活,拓展迁移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需要我们关注和爱护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请你讲述一下他(她)的故事,如果没有,请你就对如何善待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播放图片:基层人民的生活场景)

  (之所以在最后设置这样的拓展迁移题,是因为我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再结合我们学校生源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家人也是我们关注的农民工,所以他们就可以从善待自己,善待家人谈起,再谈谈对社会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情感体验。) (七)、布置作业

  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让学生在乐曲中边听边想幻灯片中需要关注的像老王一样的基层人民的生活场景,课后写一篇题为《老王,你在他乡还好吗》的作文。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也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根据课标、教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1.初步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在学习过程中我打算通过朗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

  3.引导学生关心弱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心。

  教学目标决定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难点是,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但对于《老王》这篇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散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和主题的深度理解上可能不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定教,将朗读体会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同时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

  对于学生,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放映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再展示一幅陌生老人的画像。然后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经常会关注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伟人,有耀眼光环的明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像这位老人这样的普通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讲述普通人的文章——《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读,深入研读,可以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在学习课文前,我会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朗读课文。

  1.找出默存、干校、眼翳、愧怍等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2.本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3.本文一共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这篇课文,以杨绛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老王生活的几个片段,表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心地善良。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兴趣、思考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他的“苦”体现在哪里?“善”又体现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大家交流分享。

  本环节中我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同时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解决本课难点时,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老王为什么最后又收了钱?”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为了让学生对本文中像老王一样贫苦又善良的人有所深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结:同学们,其实像老王这样贫苦又善良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去给予关心和帮助,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善待别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作业布置

  为了加深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激发他们的善心和爱心,我布置了“写一封信给一个你认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的作业。

  【说板书设计】

  为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老王

  苦 善

  生活艰难 半价送冰

  孤苦伶仃 免费送人 关爱弱者

  身体缺陷 病中送物

  【说教学反思】

  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我今天的预设,其实很多教学情境是不能预设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很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的追问,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学生同行,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的无污染的语文课堂,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谢谢!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说说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目的在于用“爱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普通人的命运,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定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字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鉴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重点:领会作者与老王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难点:领会文中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学情、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因其生活的时代与作品中人物所处的年代相距较远,要他们理解文本中发生的人和事,体味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有一定困难。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是考虑引导他们运用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性、朗读理解等学习方法去品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关心像老王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

  我的教学总体构想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以说、读、议为支点”,形成“初识——品悟——牵手”的教学思路。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很显然,学生参与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品读法、点拨法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阅读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程序我先通过伟人和凡人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推出普通人老王。然后,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初识老王,借助“说”,让“爱”叩开学生的心扉。

  因考虑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所以“初识”这一环节课堂直接从解题入手,初步感知“老王”的人物形象。请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问题是:老王的命运如何?你从文中哪些文字读到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引导学生用简洁的线条勾画或在书边批注,接着让大家畅所欲言,诠释他们的直觉理解,明确老王命运的悲苦和性格的善良。(此过程的设计借助“说”让学生整体把握主体人物及行文架构的特点,初步感觉不管外界的环境多难,人与人之间还是充满着爱的,)

  第二个环节:品悟老王,借助“读”,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刺激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而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刺激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即是阅读主体主动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显然,粗浅的阅读,大体说说是不足以充分的感知体味的。只有真正地引导学生沉浸于语言之中进行涵泳,才能达到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所以,在“品悟”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借助“读”,引导学生深深体味流淌在文字之间的“爱”的清流,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站在老王的坟前,老王的哪件事最能打动你,哪些细节最让你难忘?(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把玩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的“表面意义”挖掘其蕴含的“深层含义”。)

  第三个环节:牵手“老王”,借助“议”,让“爱”植根学生的心灵。

  这个环节分两个步骤完成:

  1.作者牵手老王。通过链接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受爱的力量。设计两个问题:

  (1)老王命运如此悲苦,我们一家是如何关心他、帮助他的呢?

  (2)“我”关心帮助着老王,又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

  2.我们牵手“老王”。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所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阅读即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对作品进行重塑和再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又能做到王国维所说的“出乎其外”,帮助学生建构内心更深的文化成分,懂得在生活中要关心像老王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

  (2)读过这篇课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呢?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借助“议”,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爱”植根我们的心灵。)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处理,本课的阅读完成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对于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幸与不幸的界定,一种更为博大的人文关怀,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阅读可能难以完全体会,我考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杨绛的作品,体会同是不幸的杨绛对生命的关怀。这样我们就更能够感受到她的善良,她的人格魅力,一名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精神。

  六、板书设计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整齐形象的板书可以把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积极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用生命温暖生命

  老王杨绛

  用善良体察善良

  人道主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老王》这篇课文的设想,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我先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过写与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来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仅如此,还可看出“我”或“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从深层次讲,这是不幸者对厄运中的人的爱,也是厄运中的人对不幸者的爱,这是人间至情之爱。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而我个人也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2)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与老王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与老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主旨,体察作者的爱心;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都是很浅薄的。加之我们的学生又是乡镇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是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而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这一指导思想,我在进行本课教学中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合作探究法,质疑法,点拨法,诵读法,采用多媒体,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1、教学相长,为了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

  预习题:1)利用工具书疏通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轻松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歌曲《爱的奉献》、图片资料

  五、教学程序

  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导语:同学们,正如这首歌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能以纯真的情感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人,那么人间将会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份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我国著名作家杨绛女士通过写与一位普通车夫的交往,向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设计说明:使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接着介绍作者杨绛及写作背景和她的丈夫钱钟书。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写作背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环节三、检查预习

  将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来,请学生到旁边小黑板上给加点的字词注音。然后订正。

  (设计说明: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这也是考试中必有的考点,这既可以作为字词训练,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环节四、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我”与老王的交往。

  2)阅读文章1-4段,说说都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设计说明:熟悉文章内容,初步认识老王,为下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环节五、合作探究

  1)深入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体现老王什么样的性格?这些片段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说明:这个题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文本,且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

  2) 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设计说明:这三个题目逐层深入,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善,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心。又激发学生的爱心。领会本文的主旨。这进一步深入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本文教学的重点。)

  环节六、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样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幻灯片展示图片)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 由书本向现实生活延伸,这既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这个题将课本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环节七、再次播放《爱的奉献》

  让学生以下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心愿表达出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他人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通过仿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感情。这个练习是一个灵活机动的题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就让学生课堂练笔,然后请一些同学将自己写的念一念,把祝福送出来。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可当课外作业。)

  环节八 、课堂小结

  最后老师做课堂小结:同学们,与周围那些不幸的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能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呀!那么,幸运者该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歧视他们。同学们,请不要放弃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语文《老王》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以2005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四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为他人__;(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