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稿
创始人
2025-09-22 02:18:09
0

国旗下的讲话稿(精选11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讲话稿的场合越来越多,讲话稿可以起到指引或总结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等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讲话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旗下的讲话稿(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有一次,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下周一国旗下讲话。我很是紧张,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家。

  妈妈看到了我无精打采的样子,问:“宝贝,咋啦?”我把讲话稿往她手里一塞,自顾自坐在了沙发上发呆。

  “宝贝,你好厉害!”

  “可我不会啊!”我泄气地对妈妈抱怨。

  “不会就练啊,妈妈陪你!”妈妈微笑着说。就这样,每天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在妈妈的陪伴、督促下,把作业完成后,就拿起稿子开始朗读。妈妈是我最忠实的听众,纠正我的发音,有时还给我提出指导意见:“最后这句话呼吁所有人要自觉遵守规则,讲的时候声音要高昂些,速度可以放缓……”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我终于把讲话稿读熟练了。对即将到来的周一我开始有了一丝期待。

  终于,到了我国旗下讲话的日子,我既激动又紧张。我拿着讲话稿,小跑到了指定的位置,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我的身上。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大脑一瞬间空白,张着嘴巴,卡在那里,仿佛木头人似的。

  “嘉豪,嘉豪……”耳边传来数学老师轻声的呼唤。我深吸了一口气,顿了顿心神,开始讲话:“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越发有信心了,声音越来越响亮,语句越来越流畅。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操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心里乐开了花!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天晚上,我从俞老师那里看了两个与“国旗护卫队”有关的视频。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些内容吧!

  这个视频是?挑战不可能?出品的。刚开始工作人员来到天安门广场,找到了国旗护卫队,跟他们的队长说明这一次的任务,就是从天安门城楼的门口出发走一百步,一步75厘米,他们都纹丝不差地量出了一百步的距离,然后齐步走一百步,最后分成两路走到指定地点。这个过程必须纹丝不差,如果有失误就挑战失败,他们的队长自信满满地说:“绝对不会有失误”。因为他们升了25000次旗,还保持着0失误的记录。他们是否能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天凌晨5点,国旗护卫队的战士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扛着五星红旗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里走了出来。他们在第一个一百步中毫无缺陷地成功地走过去。现在这一关就难了,他们要从中间分成两队走到指定地点。看着他们挺拔的身躯,着他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他们就纹丝不差地站在了指定地点,完成了任务,挑战成功。观众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国旗护卫队战士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学习他们那不怕吃苦不怕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3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每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之前到达操场上进行升国旗,老师和同学们的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

  到了操场上,同学们穿好校服并系好红领巾安静地等待,等所有人都到齐。主持人走上升旗台说:”全体师生敬礼!“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安静了,小鸟了歌唱,风儿停止了奔跑,空气仿佛凝固了起来。国旗升了起来,大家仰望着缓缓上升红色的五星红旗,它是由抗日战争时的英雄的鲜血染成的。

  全场人都把帽子摘下来,嘴里唱出了庄严的国歌。同学们如一棵松树般挺立在操场上,手高高举在头顶上,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国旗升到顶上了。

  国旗升完后,接下来是朗读诗歌,老师训话……同学们安静地离开操场走进教室。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了。“芒种”的谐音是“忙种”,农人们称其为“忙着种”。江浙一带,芒种时节,“大江两岸麦收忙”,“芒种”一到,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农忙季节进入高潮。

  其实我们和农人们也很相像。今天是6月3日,再有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高三的同学正在进行高考前的状态调适。高考后不久,我们高一高二的同学也将迎来校内各种考试和盐城联考。6月,可以说是考试月,是最紧张忙碌的一个月!

  说到考试,有人就开始焦虑,或是心生厌烦。其实大可不必。忙碌的日子正是考验智慧,帮助我们锻炼提升的机会。做到心明眼亮,把准节奏,你也可以像农夫一样,内心安定,幸福耕耘。

  我想,一个真正的农夫,应该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割麦种禾,晒粮入仓……这些是他的任务,也是他的期待。他们因此精神饱满,力量无穷。迎接考试的日子里,我们同样需要这份使命感。要知道即将到来的考试,正是“我的责任”。在正该奋力拼搏的青春岁月,倘若散漫懈怠,一旦错过劳作的季节,再多的汗水或泪水也是徒然。倘若现在不潜心劳作,储存实力,将来你拿什么去抵挡生命的荒芜?相反,当我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和奋斗的方向,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责任和希望,都会有一种深沉的力量沛然而生。同学们,让我们像农夫一样,全心投入,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一个真正的农夫,应该是尊重规律,敬畏大地的。必修四语文课本中选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一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从中可见,先民们早已知道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节奏的重要性。

  而今,白日渐长,这大概也是自然的节奏,提醒人们要晚睡早起,勤勉劳作。回想一下冬天早晨起床的光景吧。离开温暖的被窝,感受到的是无边的黑暗和彻骨的寒冷。而现在的早起,则意味着明亮的曙光和清凉的风,意味着布谷鸟殷勤的啼鸣,意味着让人忍不住想放声歌唱的一切美好。这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场邀约,邀请你以勤为犁,走进一个又一个踏实耕作的日子里。

  当然,尊重规律不只是抓住时令,努力耕耘;它还需要我们把握节奏,巧作安排。在学习节奏的调整和计划的制定上,一天之中,课堂内外,年级统一安排和你的自主学习之间,你怎样规划?高考、中考期间因为要做考场,可能会放假几天,到时你将如何科学安排?就学科学习而言,高二的语数外+两门选修,高一的3+1+2,你又如何规划如何协调?这些问题,去问问老师或同学,问问自己的内心,同学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答案。

  作为大地上的`耕作者,我们还应心怀憧憬,自信坦荡。人生当中,即将得到幸福的时候往往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有期待又不担心它逝去。面对等候收割的麦子,农人们即将到手的厚重收获,让他们心中翻涌起满满的成就感,再多辛苦也成了甜蜜。对于同学们而言,暑假或许也是如此,它是用来想的,而不是用来过的。现在,想想期末考试后属于你的大把自由时光,你可以读书、行走,社会实践,是不是感觉眼前的劳累变得轻松起来?

  或许有人会为收获的多少而担心,那不妨参考一下农人的哲学。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则无怨尤。这份达观值得学习。我们班黑板报上选了余世存《时间之书》中的一句话,我想送给大家。它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同学们,专注于自己手头的事情,在这一季的劳作中,你所获得的,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如果日子也有色彩,我觉得,6月应该是红色的。这个红,是石榴花开的颜色,是我们内心燃烧的拼搏奋斗之火,更是随着即将到来的考试而生的希望之光的颜色。在此,也让我们一起诚挚祝愿我校20xx届高三的同学们高考顺利,红红火火!

  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也称“三八”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到这一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坚决的斗争。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的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

  那么在今天,你想对辛辛苦苦抚养你长大的妈妈和辛勤教育你们的女老师们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向她们献爱心吧,你可以自制一份贺卡,或写一份三八贺词,或为她们唱首歌,她们的脸上一定会露出甜甜的笑容,夸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尊重她们更加应该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她们的劳动,了解她们的辛苦。

  再过三天就是3月12日,这一天是中国的 “全民植树节”。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在植树节到来之时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给花草浇一点水,多走几步,不穿越绿化带,不践踏绿地,要爱护我们校园和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绿化、美化环境。将来,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村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必将更加明媚灿烂!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6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7月1日,是我们党的生日,也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妈妈要带我去天安门看升旗。啊!我真幸运呀,其实这也是妈妈为我精心安排的计划。虽然在电视上常看到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但亲身体验还是第一次,昨天晚上我激动地一夜都没睡踏实。

  天还没亮,妈妈就把我叫醒了,怀着迫切的心情,我们乘计程车急急赶到天安门前。本以为我们起得够早了,才凌晨3点多一点呢,可到了那儿,广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

  人们排着长队,有次序地通过安检口进入天安门广场。只见一列一列的武警叔叔,双手持枪,像一棵棵挺拔的松树,守护在广场四周和旗杆附近。

  我和妈妈在离旗杆稍近的地方站下来。我看看了四周,旗杆的正前方就是天安门城楼,城墙的中央挂着毛主席的头像,城墙两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离旗杆不远的正后面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看上去雄伟而壮观。天虽然不是很亮,但碑上的八个金光大字我看出来了。妈妈说:“这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是那些无数的英雄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感恩那些英雄,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感恩我们的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心里暗暗想:放心吧,妈妈,我长大了也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说,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从太阳刚刚跳出东海的那一刻开始。终于等到4点50分了,在军乐队奏出的国歌声中,只见一位武警叔叔把国旗的一角用力往空中一挥,国旗迎风招展,随着音乐冉冉升起。人们脸上顿时露出庄严的神情,有的举起手向国旗敬礼,有的一同唱起了国歌,有的……我边敬礼边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天渐渐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7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大四班的陆志远。今天由我来进行国旗下讲话。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小树干,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会洗脸,会刷牙;会穿衣,会吃饭;要问谁的本领大,世界第一就属它!"小朋友们,你猜对了吗?谜底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一双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别看它又细又小,它会做的事可多了!不信,那就赶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在家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每天我回到家,就把鞋柜上的鞋摆得整整齐齐。吃饭前,我又帮全家放好了筷子和汤勺。妈妈收衣服了,我赶紧当起了小助手:取夹子、叠衣服、放袜子,忙得不亦乐乎!周末时,我又和爸爸一起大扫除......爸爸妈妈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我也有一双勤劳的手--帮小朋友们分牛奶、分碗筷、收本子。不乱扔果皮和纸屑,看到垃圾捡起来立刻投进了垃圾桶......老师说我是个得力的小助手。

  我用这双勤劳的手,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小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人人练就一双勤劳的双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快乐吧!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筑牢家国精神”。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筑牢家国精神,是筑牢“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既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国家使命与精神的结合。

  国是家的先决条件。中华上下五千年用历史证明:有国才有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使国家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又有几家能够独善其身,正如“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几家能够。”林觉民正式意识到了这点,毅然写下《与妻书》与妻子诀别。先护国,然后才有家。

  家齐而后国治。要先使家族中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然后才能谈到家国治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和睦,战乱年间固然要先国后家,但在和平的现如今,连自己的家庭都治理不好的人,谈何去治理国家。

  仁爱是家国的组成部分。古时儒家强调仁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家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着眼于家中的柴米油盐,更要放眼于大家,如卢永根“心唯大我育青禾”,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世报国是家国精神。青少年要关心国家时政,关心社会问题,聚焦家国局势,即使我们不能如过往的毛泽东“指点江山”,但我们可以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许多个我们汇集起来就是很多很多。

  关爱同胞也是报国。渺小如我们,也可以为家国的发展助力,疫情当下,有人主动请战,不计生死与病魔较量,有人在各行各业为灾区加油,有人在外国也送来物资,我们处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人类同胞,筑牢人类共同体意识,关爱同胞,展现大国担当。在疫情紧迫的当下,我们也能做一些小事来彰显家国精神。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一班的学生代表冉汉陵,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归于国,安于家”。

  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同迎,亲朋团聚共同祝福祖国,欢声笑语与热泪盈眶中表露的是我们对家的牵挂与对国的崇敬,今天我们与家人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安居于和平的当下,在此双节同庆的日子里,感受到满满的归属感。

  停下匆忙的脚步,放下心中的顾虑,值此之际,上门拜访许久未见的亲朋,分享近来的生活,谈笑声伴随着夜的降临。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洒进千千万万户人家,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与亲人团聚的佳节,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人们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真挚的亲情充斥在迷人的星光中,我们在此刻都放下烦恼,感受家的温馨。团圆是一艘航船,载着归乡的彼此返回家的港湾,这里承载着每个人儿时的回忆和慈祥与包容。我们属于此地,我们归还此地,我们如鱼儿入水般感受到自我与安稳,在中秋月圆里感受满满的归属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归于家,我们也安于国。乘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路旁飘过面面迎风飞扬的五星红旗,内心中感慨万千,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灵魂的牵挂,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我们发自内心的祝福,我们有难以言表的欢喜——中国正欣欣向荣。

  脑海中回溯至七十一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近百年的屈辱史不复存在,古老的国度重新换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从听闻与目睹中见证祖国的变化。七十一年后,蓝天下,迎着初生的晨曦,天安门广场举行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当国旗冉冉升起,耳畔回荡着气壮山河的国歌时,纵然相隔千里,我们仍为这一庄严的队礼而自豪!我们因肃然于国旗前而激动,这盛世如你,如我所愿。

  在和平安定的当下,我们生活在强大的祖国中,享受幸福,享受平静,但我们无法徜徉于梦乡。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强盛的国度,支撑起我们和平的社会。归于家,安于国,秉持对祖国这个大家的尊敬与热爱,汲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未来投身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始终铭记“有国才有家”。

  当心怀理想,充满希望,斗志昂扬!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10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每次在升国旗的时候,雄壮的国歌总是激励着我们的心: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它像一声声催人奋起的冲锋号,呼唤着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为《义勇军进行曲》,是由我国著名戏剧活动家、诗人田汉做词、著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中国人民遭受日寇铁蹄的蹂躏,纷纷奔赴抗日前线,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当时田汉写了一部描写抗日英雄儿女的电影《风云儿女》,其中主题歌歌词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句被著名的青年音乐家聂耳看到了,他热血沸腾,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首词,脑海中涌现出一个个英雄儿女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奋勇冲向前去的壮烈场面。激情化作铿锵有力的音符,《义勇军进行曲》终于诞生了。这首歌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保卫祖国的心声。因此,这首歌一诞生,就立刻传遍了全国,无数革命志士唱着他去冲锋陷阵,唱着他在敌人的牢笼里等待着胜利曙光的来到。这是一首抗日的歌,是一首争取民族解放的歌,也是一首振兴中华的歌,这首歌不仅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祖国的兴旺努力奋进。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清晨听到唱到这首象征中国人民战斗步伐的歌曲时,就应该挺起胸膛,满怀信心地前进,前进,前进,前进,进!

  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11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终高悬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并化为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时间大多是定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盛行不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节日,特别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以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审视节日的背后,中秋佳节与现代生活有机耦合,不仅给漂泊的人们提供了团聚的契机和理由,更映照着大家对佳节所深蕴的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心的回归,也是心的自信。它重千钧、值千金,擦亮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寄托的是我们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中秋讲究团圆,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幸福美满,是远在他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是迎接金秋收获的甜蜜憧憬。然而,中秋不只是孤寂的狂欢,也是思接千载的心灵约定;节日不只是简单的聚会,还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节日不仅仅意味着假日,只有激活共同记忆、引起精神共鸣,过节才更有韵味、更值得铭记。

  立足这样的时间节点,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祖国70华诞的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

  千百年来,一轮圆月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丰富的情思,今天的我们不应只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伤春悲秋,更多地则应由家庭的团圆推而至国家的富强,希望我们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如此,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自然就能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播撒传承、延续绵延。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在此预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