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创始人
2025-09-21 22:19:53
0

《师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师说》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本篇是新编高中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师、传、道、受”等12个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常用的虚词;两个通假字;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C.德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为: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发现文言现象的能力。

  三、说学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教师搞“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学生无所谓主动观念,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新教材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诵读与背诵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资料,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介绍,让学生对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拟分三课时进行。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

  第一课时:串讲和点拨,以诵读和字词积累为主;

  第二课时:讨论和分析,归纳文言词语用法,理解本篇的写法;

  第三课时:阅读鉴赏,熟读成诵,扩展阅读,学会知识的迁移。

  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微机等辅助教学手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齐读第1、2自然段:(力求背诵)

  三、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提问,释疑答疑:

  重点句子解释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看不起他们,现在士大夫之类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难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吗?)

  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听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

  四、讨论、归纳本课特殊的文言现象:(展示课件)

  此部分为突破重点之环节,在上节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课件图示出。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此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并归纳文言现象,最终学会自主学习。这就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前面的学习,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目标,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其他几个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期达成基本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五、讨论、解读课文:(学生活动为主)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词的理解上,而忽视了新教材所选篇目,不仅在文言知识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启发性。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就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文学主张,那么,我们在学习经典文章的时候,为什么要忽视对其他丰富的思想性和科学的哲理性的探究呢?

  本篇在不仅在写法上,而且在思想内容上,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据此,引导学生理解本篇的构思,是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的。

  思考讨论:本篇是立论文章还是驳论文章?(结合题目)

  明确:本篇属于立论文章。

  1. 思考讨论:既然本篇属于立论文章,那么,它到底是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议论,还是围绕一个论题来展开议论呢?

  明确:就立论文章而言,可以分为两类:(1)论证型立论文(2)阐述型立论文

  (1)所谓论证型立论文,即有一个完整的提挈全文的中心论点,作为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证明的对象。

  (2)所谓阐述型立论文,是全文从几个角度上去阐述论题,即多侧面地揭示论题所包含的内容或意义,它只有阐述点(或曰分论点),没有中心论点。

  3.就从师这个论题,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本篇有三个阐述点

  第一个阐述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立该点的理由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论定教师的职责,破除为师的神秘性。② “人非生而知之”,这是指出从师的必要。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明确择师的标准。这三点理由,围绕人“必有师”,层层递进,有力地支持了阐述点。

  第二个阐述点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针砭唐朝社会上崇尚门第、轻视知识、耻学于师的时弊,全面分析从师风尚不流传的原因。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这是师道不传的下层社会基础。②为父者耻学于师,这是师道不传的家庭因素。③为官者——士大夫之族嘲笑相师,影响恶劣,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这是来自社会上层的最主要因素。一言以蔽之:师道不传,匹夫有责,士大夫尤甚。 (见表格)

  第三个阐述点是“圣人无常师”,论证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先举孔子从师行为作例证,次举孔子择师言论作引证,最后析理结论。

  文章末段说明作文由来(写作目的),对论题作一点补充交代,并且以李蟠这个从师学习的正面典型显示恢复师道是有希望的。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字词强化训练:布置相关的解释多义词练习

  (此练习的设计,是为着学生能将知识合理地向课外延伸,实现知识的迁移)

  2.写作训练:

  (由于本课不仅有较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较好的思想性,可以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探究,也正体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中德育目标的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学习本篇后,以“谈教师的作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背诵指导、扩展阅读(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