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
创始人
2025-08-20 16:47:24
0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

  表示历史故事的经典成语想必大家一定十分感兴趣,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阅读,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1: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2: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

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3: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4: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5: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表示历史故事的成语6: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