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未央散文
创始人
2025-08-04 03:15:47
0

情未央散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依稀还记得,这

首诗是我在中学时学的。那个时候年纪尚小,虽说懂事,但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内在情感及意义,只觉得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就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一遍的放声读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家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渐渐地就开始对这首诗有所领悟。古往今来,写故乡的人也不在少数,人、事、景、物,一应俱全,各有千秋。我也看过许多描写故乡的散文、诗歌,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处处透露着对家乡的依恋。虽说故乡已成为人们老生常谈的词,但不同的人心中的故乡却有各种滋味。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所述家乡时的心境也就有所不同,从内心溢出的情感也就千差万别,或悲;或喜;或忧;或惧。当为消解这思乡之情而无计可施时,画家就把它转化为绘画艺术;诗人把它转化为诗歌;散文家把它转化为散文,运用艺术与文字的通透,便可宣泄心中的郁闷与欢喜之情。

  家乡二字,永远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大多数人都是以家乡为傲的,自卑者除外。看惯了城市的喧嚣,一切就开始变得焦躁起来,但碍于社会中许多隐性因素,人们都习惯性的把各种感受微妙的潜藏起来,露出一副镇定自若的神色。有人说,理想永远是和家乡背道而驰的,想拥有理想就得离开家乡;想留在家乡,就永远别谈理想。就如80年代的人们,为致富,选择背井离乡,下海经商一样。即使这样的理论能够找到很好的证明范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最终还是希望落叶归根,回归家乡。

  我有一个朋友,独自在外打拼多年,我曾问他:“你不打算回老家么?”他回答我说:“现在不回去,等我老了,要离世的时候再回去,那时我必定要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多么形象的一个比喻,它所衍生出的不仅是一幅幅秋季的美景,更是一种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无限牵挂。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乡土情结,不管飘到哪里,根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没有根,就无从谈起生命,更无从谈及理想。对于此,有根终归是好的。

  文明有文明的发源地,生命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源头,那便是家乡。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如果没有山上土地孕育出的粮食,没有山涧潺潺的溪水,树苗也就不能成长为大树,我们也不会有无忧的童年及令人沉醉的花样年华。与生俱来的,除了获得的生命,还有就是人们复杂的情感。春去秋来,四季更替,只要是人,这种对故乡的浓浓情感始终追随其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城市生活时间长了,就想觅得一份宁静,这是绝大部分城里人的心境。晨中吸一口新鲜空气,午后享一杯淡茶时光,夜晚坐在庭院赏星星与月亮,自有一份舒心与自然。谁又不向往鸟鸣花开,超脱于尘外,能洗净尘埃、污垢的地方呢!记得有次回家,母亲去接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唯听见鸟鸣鸡叫,没有汽笛声,没有油烟味,有的只是山清水秀,葱葱郁郁正在成长的庄稼。于是我很真诚地对母亲说:“我觉得还是家乡好啊!空气清新,十分宁静。”母亲不以为然,一一数点着家乡存在的诸多缺憾。我顿时叹了口气,沉默了下来。现在打电话回家,说到个人工作和感情问题,她倒一改以往的常态,希望我们能留在家乡。我问原因,她说,她还是喜欢留在家乡,要是我们距离近点,以后也能常见。这种突然的转弯,对之前向往城市的她来说,却并不多见。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使得那种乡情愈发浓厚,盖过了对城市繁华的向往;也许是习惯了乡村的宁静,开始接受不了让人压抑的城市烦躁。我打趣的说道:“以前您不是喜欢城市的么?怎么现在又变了。”她说城市的楼层太高,空间太小,给人一种压抑之感,在乡村住惯了,感觉还是乡村好。总归一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乡便是他们渴望安享晚年的那个窝。

  自工作以来,就很少回家。现在算算,也快有两个多月没回去了。如果以人的一生来算的话,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算长;如果以情感的牵绊深度来算的话,恍如隔世,时间长得都快让我记不清他们的模样。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对现在停留的城市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近半年来,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城市能找到和家乡一样的青山绿水,无法不让人感到亲切。葱郁的树木,连绵不绝的高山,总给人一种朴实宁静之感,让人不知不觉中从心里升腾出一种敬畏之心与怜爱之情。人是多情的动物,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乡寄存有一份情感,这情感剪不断,理还乱,伴随人的一生。就像余光中先生所说,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隔岸的海峡,一生都在为它所牵绊。

  每当路过炊烟袅袅的地方时,那股被烧灼后溢出的干草味,随着袅袅烟雾腾空而上,总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逗留片刻,一点点勾起在外人儿对家乡无尽的思恋之情。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儿时的伙伴,一起用树棍在烧着的谷壳堆里掏窝,然后把红薯、花生放进去闷熟的日子。那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家乡的童年,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总少不了快乐。想在脑里,甜在心里,嘴角不自觉的就浮现出一抹微笑,满满的都是幸福。

  也许是环境使然,或许是性格使然,我天生对自然有种不可抗拒的依赖感。从小与水为邻,与山为伴,自然就对山山水水有一份无法解开的情愫。至今为止,我见过最美的`一幅图景,是在我家乡。记得那次我和爸妈去走亲戚,由于天气过于炎热,太阳过大,等到傍晚才准备回家。我和爸在前,母亲在后,坐在父亲身后,听风在耳畔回响,凉爽至极。抬头一看,尽是夕阳,红彤彤的挂在山头,如一位害羞的女郎,娇嗔着投入大山的怀抱。血染的晚霞,萦绕于山边,树木一片葱绿,给这寂寞的山峦一个极好的依靠。突然觉得,风景独好,无人共享,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兴奋地急着给朋友发信息,与他分享。说心理话,看过风景无数,那真的是我有史以来看到最美的自然奇景。我依偎在父亲的身后,在风中舔舐着那份独有的幸福。从此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那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大山的孩子,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属于大山。也许前世我是山中夹缝里的一株小草,这一世又降落人间,和山再续前缘,才会对山有如此多的不舍与依恋。我不信宿命论,但对于我出生在那有山有水的山村,我宁愿相信那是上天的安排,因为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爱着她。不管在哪儿,始终如一。

  人一生,最少不了的,就是牵挂。或者说,人一生,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牵挂。省内省外,亦或是异国他乡,不管你身在何处,脑海里始终留存着家乡的模样,饱含着对故乡浓浓的思恋之情。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些家乡的人,家乡的民俗民情,家乡的山山水水,无一例外地牵绊着我们的一生。一切的一切,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因素,不容外界搅扰。生命有涯,情无涯。一生闯荡,情未央。对于我来说,故乡始终是故乡,也永远是故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