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现代散文
创始人
2025-08-03 08:03:22
0

灰霾现代散文

  我的身体又开始悸痛了。就像那翅翼在遥远的密林里的一次煽动,裹在远涉重洋的气流里,跟随春天降落在身体的深处。

  窗台上的淅沥雨声,把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锁定在绵绵的雨季。没有接到采访任务,大半个上午就在半睡半醒之间,和晦涩的春光一起消逝。先是莫名其妙地担忧,隐隐发作的不安,然后是无头无尾的迷惘。仿佛是奔跑在一条绳索的两端,一边想象着前一个采访稿中出现的失误,一边猜测着下一个采访活动的内容,内心就在渴盼与抵拒之中矛盾地纠缠不休,又无处倾诉。朋友说,这是强迫症在时政记者身上的典型症状。若果真如此,我从未想过同“强迫症”交手,但朋友所经历的那些表征与我的体验又是如此相似。

  “强迫症”的副作用像把精巧的刀切割着“我的生活”这块蛋糕。断断续续的一段日子,后半夜惊醒后就再难以入睡。有时是被一个无端的梦搅得迷失重返睡眠的方向,有时是忐忑不安地强迫自己冥想,对第二天工作的忧虑,过去对某人言语不当的自责,更多是对未来毫无来由的恐慌。这些,在体内集合成了一种真实的痛。

  痛,像是一只“切斯特郡的猫”。在英国怪异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中,那只猫随心所欲地出现或消失,但会给人留下令人担忧的微笑。身体上的痛竟然伴随着微笑?匪夷所思。

  “你去看看医生吧。”身边的人重复这善意的提醒。我无动于衷,寻找理由搪塞,或无所事事地磨蹭掉休息的时间。这一切都因为我从小就讳疾忌医。强烈的侥幸心理和暂缓性的舒适,把过去了的隐痛和恐忧给淹没了。我祈盼那真的只是暂时性的“强迫症”引发的不适,我的那些肉体器官还是循规蹈矩地正常着。但另一个念头无可逃避地、像一头笨重的河马时不时地冒出水面,喘上几口粗重的鼻息。“也许是一种隐疾。无法解破的生命密码。”我小心翼翼地怀揣这一遭人嗤笑的念头,像捧着的潘多拉魔盒,虽然炙手,但无法逃脱。

  安静和清醒的时刻,我会琢磨那“切斯特郡猫式痛”,是源于精神上的那厚重的阴霾,还是身体的隐疾?如果真有隐疾的话,那它就是从一次洗脚中被发现的。

  那次,跟随一个省级采访团报道。冬末春初,雨下得清清冷冷,让人昏昏沉沉。采访对象是一个单位,并非个人。午饭后的空档,单位把我们请进据说是县城最大的一个洗脚城。众所周知“洗脚”是这个县城茶余饭后十分时兴的一项“娱乐活动”。洗脚城的大厅迅速被我们占据了。30来张躺椅呈圆弧形排列,圆心是一个转动的玻璃水池,有个小喷泉,红蓝绿相间的小彩灯,闪闪烁烁。我们鱼贯而入,找位坐下,等待。洗脚城可能是首次一次性地容纳这么大的团队,安静的大厅顿时喧闹起来。年轻的洗脚妹,抱着个小木桶,羞羞答答地走进来,但不可能一下子撞上对等的人数。于是这些临时认识的同行互相谦让着:你先来。先给这位“领导”洗。人慢慢地多了,有人嘻嘻哈哈地和洗脚妹调侃,无非是从“你是本地人吗”开始。然后不咸不淡地问答。多数洗脚妹并不太热情地配合这种调侃,只是一声不吭地埋头完成着规定的程序,偶尔会在“下手”时问一句“力度重吗?”

  我坐在圆弧形的一个缺口位置,想睡,又睡不着。在午后休憩的时光,搭话显得有些多余和无趣。洗脚妹长相一般,手法和力道都感觉不错。她在做颈部放松按摩时主动提问,你们都是记者?我心里格登一下,你知道。你们进来时,领班就说了。她笑着应答,但我的后脑勺看不到微笑。她的眼里,这么多记者一起洗脚,恐怕在该洗脚城算得上是一大新闻了。

  泡在木桶里的脚发红,身体也跟着慢慢发热。有次看电视节目中讲到保健时,说人的脚部很多穴位均对照着身体的一个区域。具体对应的地方,当时记得几个,后来全忘了。我把疑虑抛给洗脚妹,她很认真地按着脚板的几个穴位,问,这里,痛吗?于是,我的疼痛开始在眼睛,接着是肠胃,然后到了颈椎。我很紧张地说,都痛。

  旁边那位省台记者猛地支起臃肿的身体,和我对视一眼。他说,人有许多疾病是生下来就跟你玩躲猫猫的。到了一定时候,常常会猝不及防地蹦了来,有时可能并不见得是什么不治之症,人却都是被吓坏的。一旦消失的事物重新出现,人的心理就扛不住,身体进而每况愈下,有时未尝不是件好事,不是种提醒,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限度、身体的负荷、生活的节制。胖同行是一路采访中最多“思考”的一个,看着他笨重的体型,我寻思,那些与肥胖有关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没有在他身上光临?

  但胖同行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让我难过得只有保持缄默。疼痛在洗脚妹的手指间继续传递。我忍不住同她交流我所感觉到的疼痛,从怀疑到确定。我要她帮我证明,一定是肠胃、颈椎或者其它出了问题。可她却用微笑的语言宽慰我,像你们这种职业,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过注意调节和休息,多锻炼锻炼就好了,只是小毛病,不要太紧张。甚至她还半认真半玩笑似地说,以后多来这里洗洗脚就好了。

  真的只是小毛病?又一个声音否定了她的轻描淡写。我毫不动摇地断定,那比一般的肠胃病、颈椎病严重得多的隐疾,像特务一样隐匿至深的疾患终于浮上来了。

  结束采访后的次日,我找到了一位从医的旧同学。旧同学因为趋从于父亲的威严,弃文从医,可他似乎并不为身肩救死扶伤的职责而有所荣光,却在应酬中练出了酒量,也摸索到一条“人生结论”: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庸碌的。他像接待每一位病人一样接待了我,在听我的描述时,他的蓝墨水笔在药方笺上写着:呕吐恶心腹胀……胃胃胃胃。

  “那平日若隐若现的痛,就是从身体那个叫胃的地方向四周散播的?”瞅了眼他那慢条斯理的书写,我心想。

  我说我讲完了,却又回忆起一段清晨漱口时最令人难受的的一幕。强烈的呕吐感令人窒息,恨不能把肠胃掏出来晾晾阳光,胃水或是胆水,酸涩涩的,顺着洗脸池的下水管道口同流水一起冲走。

  同学说,去做个胃镜何如?八成是胃病,你不太注意生活规律,熬夜写稿,暴饮暴食,工作压力大。人的神经过度紧张往往会造成胃部痉挛……除了反感做那个胃镜之外,我很同意他的每一句话。我仿佛已经感觉到一个探头似的东西从口腔、喉咙、食道伸进胃部,像探囊取物似的,我又要呕吐了。

  “不做了,太忙了,我要走了。”最终我找藉口拒绝了做胃镜的建议,主动把尚未确诊的胃病冠到了自己头上,甚至连药方也没开,就带着同学说的药名离开了医院。在那些大街小巷林立的医药超市,我很容易就买到了同学提议“先试一试”的药。多潘立酮片。其实它还有一个过去大家更习惯的名称:吗叮琳。其功能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以及胃排空……

  一次未做的胃镜检查,让我开始检点自己的生活。“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温度适宜、细嚼慢咽、饮水择时、注意防寒、避免刺激、补充维生素……”我的耳边开始响起这些约束行为的“叮嘱”。为此,我会慎重地考虑早餐,不吃油炸食物,因为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少吃腌制食物,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这一切都伴随着疼痛和不安穿梭在我的生活之中。我对自己的约束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一个人无法逃脱疾病的纠缠,往往在健康时又忽略了那些隐藏的疾病。任何疾病都是在不规矩的言行里埋伏着。”我自以为是地获得这一新的认识。

  吗叮琳给胃提供的动力,似乎有效地制服了那捣蛋的疼痛。我是那种典型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又开始一个时政记者没有终点的忙碌。

  春天是跟着“温暖”一起到来的。那段日子,我跑得最多的采访就是紧随市领导,到乡下给特困群体“送温暖”。温暖每年都会光顾一回。有一天,天空一扫阴霾,我们到一个山区县马不停蹄地看望复员伤残军人、特困农民代表。他们或是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或是一场大病的冲击让这个家焦头烂额。领导曾在这个贫困县当过几年的“一把手”,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令他睹物思情,心潮起伏。

  “规定动作”完成后,领导说要绕道去看一个人。走到大兴土木、焕然一新的县工业园附近,公路两边都是新建的两层小楼房,那户人家的房子找不见了。下车后,方位感顿失的领导找到当地一个老人,描述要找的这个人:一个老妇人,应该有八十大几,一儿一女,儿子智障,女儿瘫痪。老人若有所思,很快明白要找的对象是谁。他带我们穿过不远处楼群间的狭窄过道,找到了一间大概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砖屋。除了一丘丘划割得七零八落的田土,多数人家的房子都“换代升级”,再差也是红砖房,土砖屋看上去格外孤独,可见我们寻访的这户人家条件之差。屋门掩着,没有上锁,引路的老人喊了几声,无人回应。闻讯赶来的村主任推开门,低矮的屋内一团漆黑。阳光跟着我们一同跨进,一张看上去零乱湿溽的床,半墙高的柴禾垛,占得狭小的耳房满满当当的。走进略显宽敞的灶房,凌乱堆放的树枝,烟熏火燎后黑黢黢的墙壁,灶膛里有微火,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妇人站起来,打量着一群突如其来的闯入者。

  我们的视线慢慢适应屋内的黯淡,领导跟老妇人说了一些话,大意是“近来好不好?还记不记得他?”老妇人很木讷,不说话也不点头。村主任上前,说了一长串方言。老妇人开始挪动脚步,我们跟着后退,又拐进另一间光线更暗的耳房。也是一张床,多年未洗过的蚊帐罩着,被子里躺着另一个“更憔悴的女人”。不知道灯在哪,也没人主动提出让灯亮起来,有人打开手机屏借光。老妇人开始讲话,断言片语,是更加难懂的方言。村主任在一边翻译,她84岁了,65岁的儿子出去捡柴禾了,58岁的女儿瘫在床上有三十几年了。拿着领导递过去的信封(慰问金),老妇人的嘴咧了咧,却没有任何表情。有人转身时肘部刮到墙壁,尘土在一阵“穸穸簌簌”的声响中扑落,一股陈旧潮湿的气息弥漫开来,我的呼吸困难,我的胃像被一块坚硬的冰猛烈地撞击一下。巨大的痛让我紧紧地捂住腹部,恨不能勒死这从黑暗中偷跑出来的“袭击者”。

  我们拉开撤退的阵势,村主任和周围邻居七嘴八舌的补充,让摆在眼前的这一家人的苦和难冒出冰山一角。工业园征地,这一家的田没了,征地拆迁补偿的钱就存在村委会的帐上,村里每月从里面提一小部分钱作生活费。老儿子虽然智障,但还算得上勤快,最擅长做的一件事就是捡柴禾回家,把屋里的空处填得满满的。老妇人每天在家做饭给一双儿女,却从不出门买菜,好心的邻居给一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村里每月定时派村干部来看一看少不少米和油盐,也从拆迁费里拿点钱买些菜蔬顺带过来。

  短暂的停留和模糊的叙说,并没有让老人一家的过去变得脉胳清晰。生活在边缘农村更边缘的这一家人,命运好像天生如此,却又有着令人慨叹的异乎寻常的生命力。人在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尚未获得满足之时,对生活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这种“没有”在衣食无忧却仍陷入无尽欲望追求中的他者眼中,无疑是一团深沉的挥之不去的阴霾。

  清明节的抵临,终于结束了这个冗长的雨季。雨,也成为了记忆的“酵母”,在未来的许多春天里唤醒某些人回到逝去的时间段落。我还认识并采访了一位身染重疾的道德模范。一个农村女孩,从小丧父,寄居姨妈家,自由恋爱上了县城里的年轻退伍军人,磕磕磕碰碰地进了婆家的门,从没看过好脸色。婆婆快到退休的年纪,喊声倒下就倒下了,小脑萎缩,瘫痪在床。女人很纯朴,13年来尽心尽意地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令人安慰的是,婆婆是带着对媳妇的歉疚离开的。前年,丈夫检查出遗传性小脑萎缩疾病,娘家的弟弟相继诊断为脑癌,她又得照顾两个最亲近的病人。每天凌晨3、4点,她要到丈夫单位的下属机构——动物防疫站“编外上班”,往检疫合格的猪肉身上戳盖蓝色的印章。猪肉上市了,她下班回家做完给丈夫和弟弟的早餐,又匆匆赶去附近的超市兼一份月薪400元的售货引导员工作。

  她每天都虔诚地祈祷上帝佑护亲人的平安,但弟弟一年前还是跟着脑癌走了。她剩下的唯一心愿就是丈夫活着,即使什么也干不了,他的活着是给家一个存在的符号。就是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被疾病的镣铐桎梏着,让不堪重负的生活给挤压着。更为痛苦的是,四个月前,人到中年的女人晕倒在家中,迅疾确诊是脑血管出血和脑肿瘤,省某医院开口手术费先期少不了20万元。道德模范标兵这份荣誉和报纸电视的宣传,聚集到的爱心捐款远远抵达不了那个天文数字。人们唏嘘着,不幸的家庭有着各自的不幸,太多的不幸集合到了这一个家庭。

  女人躺在床上,以泪洗面,见到去看望她的社会爱心人士,说不出太多丰富的语词,只有“谢谢”两个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医生不允许她激动,但身体的颤抖让人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在生死边缘游走的女人,每一个毛孔都在激动着。这份与痛和苦难有关的激动,覆盖了窗外所有的声响,让在场的我心生一阵剧烈的搐痛,好像身体内燃烧着一棵灰色的恐忧之树……

  又是夜归。没有人知道,这种流水似的忙碌在很多安静的夜晚沉寂之后,带给我的是比痛更厉害的酸楚。饱满的情绪和永不复返的时间被撞挤压榨,剩下一些虚无的口号,还拖泥带水地把割裂的美好呈现在你的生活之中,故意让你欣赏一个乏味的“尾巴”。“这些程式化的文字都是过眼烟云,你得写属于自己的作品……”朋友一针见血,在我的“伤口”上狠戳,而我更是对自己无可奈何地咬牙切齿。当游离的目光在那天深夜停留在微风翻开的案头书页上,我从中感受到从春天内部生长的茂盛力量。这是一位女性写作者十分精细的叙述:写作者,就是一些经常疼痛的人。因为写作者有敏锐的触觉,于是他很容易感到疼痛;因为写作者有痛感,于是他闹出很大的动静让人知道他在疼痛……当他感知了疼痛,他才能倾诉疼痛。其实那些疼痛,也是所有人的疼痛。

  生活看似永没有停歇的一刻。这个春天,雨季之后接踵而至的日子,我一如继往地在外采访着,经历着。对那些光亮的鲜艳我总是健忘,而一些悲伤的面孔常常搅动我的现实生活充满不安或流连。是的,面对那些与我相识、交往以及并不相识的人们,他们承受的疼痛,那些满世界奔跑,喧嚣或安静、庞大或渺小的疼痛,那些生活中的灰霾,看似只是个体的,也是所有人的疼痛……

  很显然,这个漫长而柔软的春天,在疼痛里抵临,但不会带着它们离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