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诗意
创始人
2025-07-20 23:17:06
0

示儿的诗意

  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示儿的诗意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示儿:给儿子看。

  2、元:通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九州:这里代指中国。

  6、同:统一。

  7、王师:宋军。

  8、北定:将北方平定。

  9、中原:金兵占领的地区。

  10、家祭:家中的祭典。

  11、无忘:不要忘记。

  12、乃:你的。

  13、翁: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什么都可无牵无挂。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赏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有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而这首诗,也成了陆游的绝笔。

  《示儿》赏析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浓,已经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厂!家祭本来是家庭一般的祭祖习俗,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把它变成收复中原的祝捷活动,这实在是一个异乎寻常而又别开生面的具有积极

  意义的家庭祭奠。它感人至深地反映了诗人炽热、深沉的爱国真情。

  《示儿》原文及赏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这首《示儿》诗是他临终前写的,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于诗人创作的一生。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干余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分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干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著。这从他的大量诗篇,可以看得出来;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强烈感染。

  南宋初年屡挫金兵的宗泽,在临终时,也念念不忘恢复大业,曾连呼渡河者三。徐伯龄在《蟬精雋》中称赞陆游的《示儿》诗说: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这一评语看到了这首诗有其悲中见壮的色彩。诗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内,时时刻刻都以收复中原为念,到他写这首诗时知道再也不能实现这一愿望了,这不能不使他心怀沉痛之情,发为悲怆之音。但在同时,他又满怀信心,坚信最后一定有北定中原之一日。因此,这首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特色是寓壮怀于悲痛之中,其基调并不低沉。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含和蓄积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这说明,凡真情流露之作,本来是用不着借助于文字渲染的,越朴素、越平淡,反而更能示其感情的真挚。

  《示儿》原文

  示儿 宋朝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示儿》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赏析

  此上是陆游爱国上中的又原首名篇。陆游原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原直希国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上中可以领会到上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上人毕生的心事,上人始终如原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上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人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原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人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上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州要的原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上来说非常州要。它不但表现了上人生人所恋,人无所畏的生人观,更州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上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人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上人的悲怆心境。此句上意是上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人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原而深深感到遗憾。这原句中的“悲”字是句眼,上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人,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原。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上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上人以热切期国的语气表达了渴国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上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国。上人坚信总有原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原句,上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原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原的那原天,只好把希国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上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上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上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上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上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上更美,更感人。

  《示儿》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