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课例分析
创始人
2025-07-04 03:17:06
0

《离骚》的课例分析

  《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滥觞,闪耀着亘古不变的艺术光芒。下面是《离骚》的课例分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个环节是文本串讲,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在分析第一段的“遭贬”,我以讲读法与提问法相结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会回答文中表明诗人“遭贬”的原因的句子,并作一定的引导与补充,得出诗人遭贬的原因是由于楚怀王的昏庸腐败,忠臣的诽谤谗言,当时朝政风气的投机取巧、阿谀谄媚,而诗人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使得诗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遭到排斥而被贬谪。其次,我让学生找出第一段中相应的作者自我阐述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态度与立场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来表现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在分析第二段的“隐退”时,我让学生思考屈原在隐退后是如何独善其身?并找出相应的表明作者隐退后坚持追求美好德行的句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以对美人的向往寄寓诗人对“美政”的渴求,以及借对“香草”的钟爱来寄托自己对高尚情操的修养的比兴手法,在探讨诗人隐退后的心志的句子中,阐释诗人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进取与退隐的对立与冲突,从而加深学生对诗人命运悲剧性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分析屈原形象。我主要采用讨论法。给学生几分钟的考虑时间,并请2——3位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进行总结与归纳。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分析屈原的鲜明个性的外貌特征以及“外修”下的爱国情操与对理想和人格的执着精神,强调屈原精神在塑造中国人民族性格上的地位和作用。采用讨论法意在缓和教学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体悟屈原的悲剧与崇高形象,

  最后一个环节是分析《离骚》的艺术特征,以我的解析为主,从语言特色、赋的运用、比兴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离骚》的艺术特性,带领学生从文本细读的`世界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统观《离骚》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将《离骚》与《诗经》对比,以温故而知新的方式,突出二者在古典诗歌方面的独创性以及独领中国文学两千多年“风骚”的文学地位,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在作业布置上,我以“屈原该不该隐退”这个问题作为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意识地复习,走进“离骚世界”之后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屈原人格魅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与反思

  对于本次微格课,虽然达到了引导学生领会屈原爱国忧民的崇高精神以及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意志的教学目标,在教态上也较自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技巧与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上的误差,因此在上完微格课后,我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此阐述。

  首先,在教学重难点的安排上,我反思自己将“遭贬”原因与“隐退”后的修身放在第二课时的选择的不合理之处,觉得应该将这个环节放在第一课时,与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字词梳理的环节同步进行,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屈原精神与道德的崇高有初步的领会。

  其次,我对课文的分析还不够细致,因此在第二个课时,应将重点放在对诗歌的吟诵指导上,与学生共同欣赏、品味《离骚》的审美世界。可例举几组表现诗歌语言美、诗人人格美、道德美、理想美和执着美的句组,力图让学生在朗诵中把握诗歌的审美境界。在诵读过程中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读出“味道”,教师应对诵读的语调、语气、语速进行适当的点拨,再与学生共同吟诵,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也就与诗人达到了融合,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语文教学的“人的培养”的核心目标也得以实现。之所以强调诵读环节,是对阅读教学“美”的积累的初步实践,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美”在此处,即《离骚》的艺术特色的魅力,而对“香草美人”的比兴寄寓手法的阐释也在学生的反复诵读中得到了能够使学生得到切身的体会,易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美”的发现环节,其实在诵读的过程已经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实践,但仍需强化,因此可以将课后作业“诗人该不该隐退”的问题转移到课堂上进行探索交流,让学生通过各抒己见,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表达、修正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加深对屈原精神悲剧美和崇高美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要向学生强调屈原在华夏儿女民族性格塑造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这种问题探讨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光,在这场“美的历程”中提升自己的人格追求。

  我认为,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魅力与诗歌的形式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诗歌的语言风格代表着诗人不同的情感历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有诵读才能在情感上与诗人达成共鸣,而作为通篇充满深远意蕴与诗人强烈主观情感的《离骚》,学生的诵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语言的感悟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歌的审美艺术,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再次,我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还不够自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好自己的过渡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与吸收消化的间隙,力图使课堂紧凑而不混乱。在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上我有较好的把握,但是语速偏快,这也要在平时养成用适中的语速进行交流的习惯,才能在在课堂上自然稳重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在反思自己的课例时,赖瑞云老师的“指向秘妙,解读文本”的教学操作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理解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领会优秀读物“秘妙”,即文章的“美”。林富明老师也建议我们要与学生“一起品尝”课文。因此,我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与审美能力,有对优秀读物的“美”的积累,有“美”在此处的分析能力,更要有“美”的发现的敏锐眼光,才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品尝课文的“艺术美味”。

  教学就是要在不断的积累与改善中才能得到突破,特别是语文教学,它不像其它科目那样有确定的知识理论,因此语文教学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语文教学感性把握的特点。对于语文教学的初学者,我的缺点以及要不断去探索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机会中,我要有意识地改正已有的缺点,在平时也要多去熟悉与关注语文教学的经验,力图在积累——改进——完善的过程中对每一次地教学有质上的突破。

  拓展阅读:《离骚》教案

  【教材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释义】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

上一篇: 中秋诗歌朗诵

下一篇: 中国最美诗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