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撕扇
创始人
2025-07-03 03:02:49
0

《红楼梦》·晴雯撕扇

  引导语:《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红楼梦》·晴雯撕扇

  《红楼梦》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一段看来平淡,点破便会使人震惊的文章。

  人们都知道,在众丫环中,晴雯在宝玉心上占有头等地位。但是,曹雪芹并没有安排他俩说过什么知心话,有过什么亲呢表示,或者有与其他丫环不同的行为。只有通过这回撕扇子,才透露出这一切,显示出晴雯和宝玉两人不寻常的关系来。这真是以无意之笔,写出有章之事的绝妙手法:

  先是写宝玉在端阳节日,本来要与众姐妹热闹一番,谁知宝钗淡淡的,黛玉则懒懒的,使“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宝玉心中自是闷闷不乐,回到自己房中,不觉长吁短叹起来,偏偏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脱口叹道:“蠢才,蠢才……”晴雯是个横竖不吃的人,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随即数落着,“以前玻璃缸,玛瑙碗也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过大气儿……”这里随手拈出贾府的豪奢,轻轻点出丫环的恣纵来。玻璃缸在当时,多半是外洋贡品,是十分贵重的。但丫环失手也打得,对比之下,一把扇骨,算得了什么?晴雯怪的是宝五的迁怒,不是借此机会争脸面的人,从她不让分毫顶撞话里,直桶桶端出袭人的秘事,和碧痕的忘形。……这一切,她心中都是有数的。但她并不想从丫头地位攀上姑娘地位。晴雯作事最干脆,性格最单纯,她认为宝玉和自己好就是好,不掺杂这些那些,也不希罕这些那些。好就毫无间隙,不好就撂开,她自己原是一无所有的,连自己的身世也摸不清,她也从不想到以自己的姿容体态来换取宝玉的特殊青睐,她觉得那样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待两人说的拢来,晴雯要宝玉吃她湃(音拔)好的果子,宝玉故意要她去端了来,晴雯又咬派说要她去端,“……倘或再砸了盘子,更了不得了”,这才勾起宝玉说:‘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供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从这儿又引出宝玉的“爱物论”来。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得好,再撕响些!”正说着麝月走过来啐道:“少作点孽儿吧!”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过来递给晴冕,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

  宝玉笑的是晴雯消了气,晴雯笑的是在宝玉面前她可以任着性儿作。也只有在宝玉面前,她才肯任着性儿作。这里所说的“任着性儿”,也就是打破了主子、奴才的界线,没有了地位的隔阂。物质障碍在这里消逝得无影无踪,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在这顷刻之间,都一文不值了,都自动跌得粉碎,剩下的就是两个人的性格一致了。宝玉是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本来不执于物的,他受过老庄的影响.他自然也知道扇子的历史,现在撕的是折扇。折扇是从朝鲜输入的,在这之前,中国是用团扇的。折扇传入日本,有时是当作一种礼仪的象征,并不作为扇风的用具。宝玉屋中的扇匣子有那么多扇子,也是为了炫耀扇骨,或是名人的字画和题款罢了,实用价值本已是折扇的第二属性了。可见扇子派用扬,早已不拘于一格了,这一点宝玉早就心中有数的。

  但是撕扇子取乐,虽然经过晴雯亲手撕过,也得到宝玉认为“好听”的评价,却恐怕还是空前,也会绝后,没有人会仿效了。何况宝玉早已立下界,说不可以撕扇子来呕气,才称是“爱物”呢!否则就属于暴殄天物,走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不过,撕扇的动作和声音,毕竟容纳不了更多的艺术形象和音响效果的,不会因为这次偶然事件,创造出什么更丰富的内容来。这只是作者在显示宝玉和睛雯两人的思想中,一段写情入神的笔墨。

  话说到这儿,不免还要拉扯《红楼梦》第40回写石呆子那段文字对照着看才行:

  平儿在咬牙骂贾雨村时,揭露出:“……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就存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麇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向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同是对待扇子,作者写出了几种绝不相同的态度:

  石呆子珍藏祖传古扇,宁愿饿死冻死,给上千两银子一把也不卖。“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万能,对石呆子是起不了作用了。霄雪芹给这位没有名姓的人,只取了个混号石呆子。已经是呆了,却还姓石,也就是呆如石头一般,金钱打动不了,权势也不能使他低头。贾赦,在趋炎附势的贾雨村出谋策划下,对这位石呆子讹以罪名,才强占了石呆子家传古扇。当然,类似这种描写,在过去戏曲和小说中,都出现过,最有名的莫如《一捧雪》,(雪艳娘的前身),这都不足为奇。而在晴雯撕扇上,奇就奇在宝玉愿以扇匣里珍藏的扇子供晴雯来撕,不但不认为有什么可惜,反而促使宝玉发挥了一篇新鲜别致的“爱物论”来。这种爱物论,已超越了“齐物论”。《齐物论》是泯灭是非观,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依此说来,贾赦和石呆子都执行于物,在执于物这一点上,他们俩是一样的,这样一来,他俩就没有什么是非可说了。但从平儿话中,就判断分明:贾赦是谋扇害命,石呆子是保扇舍命。晴雯撕扇就不同了,这时,作者在撕扇子过程中把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隔阂给沟通了,当物质转化为情感的时候,才是物得到充分发挥到极限的时候。这样一来,使晴雯撕扇在读者心目中得到了意外的理论支持,扇子被撕,不但不被宝玉判为一种破坏行为,反而被他能看到创造出真正的感情价值来,这一论点,早已被大多数读者所默许,因此,很少对这种撕扇行为提出异义。如果用实用观点来评价晴雯撕扇,那就属于麝月水平了。当然,此时的麝月只是直觉地,就事论事脱口而出的。如果汉有麝月的.一席话,那就显得曹雪芹是有意这样写了,有了麝月的一段插曲,就有瞒过读者的一层意思,从而更增加了真实感。这是别的作家写不出,也不能写得出的,因为这不但一反常态,而且岂不是鼓励人们去破坏美好的扇子吗?不,这恰恰是作者揭示出美好是相对的,得到晴雯和宝玉的感情相互印证,这种美好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现在通过“撕扇”表达出来,可见扇子创造了奇迹,这个过程的美好,已成为两人感情印证的美好的组成部分,扇子已收藏他们的情感极深处,永远不会被撕掉的。

  曹雪芹在写这段文字时,是以无意之笔的形式,写出了有无限意思的篇章。粗看去,不过是晴雯在“撕扇逞性”,宝玉不但不懂物力维艰,还用好言鼓励晴雯这样作,还用整套话语来渲染晴雯的举动是对的。作者在这里,把宝玉的“性格乖张”受“世人诽谤”的评语,轻巧的作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补裘”是晴雯的“本分”,“撕扇”是晴雯的“过分”,从这两件小事,又都使在回目中对晴雯的评语落实,那就是个“勇”字。这个“勇”字,就是晴雯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里面没有任何挟带藏掖,也从不计较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他俩心中只有“幽微灵秀地”不去管什么“无可奈何天”了。宝玉的思想,反映着曹雪芹的思想,物是为人所用的,只要在适宜的场合,得到适宜的效果,就是物尽其用了,能获得超越常情的效果,那就要给予更高的评价!

  [知识拓展]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1)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2)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