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
创始人
2025-06-17 01:47:16
0

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

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 名师教学实录

(一) 课文知识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知识要记。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给大家五分钟,

我教《神奇的克隆》

执教:管建刚 评析:陈金铭

(一) 课文知识

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知识要记。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给大家五分钟,边读边记,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五分钟后)

生:我知道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师:请写在黑板上: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一般的高等动物,都是有性繁殖的,都有爸爸妈妈。

师:请你写:高等动物是有性繁殖。

生:有一些植物先天会克隆。

师:请你写“植物的先天克隆”。哪些植物会克隆?

生:马铃薯、柳树、仙人掌等。

师:请写到黑板上。

生:植物的克隆还有压条和嫁接。

师:对,你的记性真好,这些细节都记住了。

生:1996年,世界上克隆出了第一只克隆羊,它是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对,1996年,我不会忘记,1996年我结婚。请你写上去。

生:一些细菌也会克隆,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这是低等动物的克隆。

生:不对,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生物”和“动物”,不是一个意思。请你板书: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请学生看黑板,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师:这些都是关于克隆的知识,有关于克隆用处的知识吗?

生:我知道克隆可以培育优良的家禽,提高饲养效率。

师:请你板书。

生:克隆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师:“濒临”这个词会不会写?——不会?看一下书,再写到黑板上。

生: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制造”人的耳朵、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师:可以概括为“挽救人的生命”。

(好些同学在板书)

师:关于克隆,可以写一本书、两本书。我们的课本只有一点点。读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不满足,想发问。我的问题:为什么那只羊用乡村歌手的名字“多利”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出生后,是一下子长大的,还是和小羊一样,慢慢长大的?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后来怎么样了?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克隆的动物是羊,而不是猪、牛?

生:我想知道克隆一只羊,需要多长时间。

师:这些知识,都很有意思。很多知识,我们可以网上查阅,去弄明白。我上网查了,才知道,研究克隆的首席科学家,他最喜欢听女歌手多利·帕顿的歌,因此,取名多利。我顺便还听了多利·帕顿的歌,

蛮好听的。——要是你将来克隆出一个小猪,你又很喜欢张杰,你可以叫那只小猪为“张杰”。

(生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二) 内在的“线”

师:黑板上的内容,很乱,东一句西一句的。这篇课文,叫说明文。我们看到的课文,是一个成品。说明文,成品之前,有好几个步骤。第一步,将你要说明的那个东西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管乱不乱。就像黑板上的。第二步,给这些凌乱的、没条理的知识点,整理、归类。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黑板上的内容该怎么归类?

生:先有性繁殖、再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接着写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随生整理,在黑板上标注序号。生齐读。)

师:这个顺序里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了,你发现“线”了吗?

生:从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师:有了这样一条隐藏的线,作者就把凌乱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了。“线”,很重要。写作文,你一定要想一想,“我的线”呢?

师:剩下的内容,写克隆的好处的。四个内容,能不能随便排列?

生:不能,第一是农产品,第二是家禽,第三是挽救动物,第四是挽救人的生命。

第一文库网 师:这么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低级的好处到高级的好处。

师:对,也是一根“线”。写作文,要像作者那样,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内容串起来。——这四个内容,写了几自然段?

生:两个自然段。

师:(指黑板)为什么这两个可以合并?

生:这两个都是写“挽救生命”的,还有两个都是写“提高产量”的。

师:对,怎样合并在一个段落里写,也有讲究。——咱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感受。

(生读)

师:我们看到的课文,是有序的作品。黑板上,“凌乱的材料”到“有序的材料”的过程,我们往往看不到。然而,说明文、很多其他的作文,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写之前,把写的东西罗列下来,乱七八糟地写在纸上;再把纸上的东西,想出个条理,分出个类别。这是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一项实用的写作技能。

(三) 写作目的

师: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孙大圣”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一会儿“孙大圣”,一会儿“孙悟空”的?

生:避免用词的重复。

(师出示: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

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师:这段话写得不详细,“孙大圣”后面,可以添不少

内容,比如: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不满玉帝老儿只给他个弼马温,一气之下,大闹天宫,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也很生气,派了天兵天将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带领猴子猴孙,前来应战。只见云头的天兵天将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抵挡,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生读)

师:改后的开头,详细多了,也生动多了。你认为,课文的开头用我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生:书上的。

师:我写得比书上的多、生动,为什么不好?

生: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引出“克隆”,不是介绍孙悟空有多么厉害。

师:哦,课文的目的不在孙悟空。——详写或略写,要看你的作文的目的。有的同学,写了两三年作文,没什么进步,他们写作文的目的错了,只想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个“作业”。这段话的目的不是写孙悟空的厉害,而是——

生:要引出“克隆”。

师:你为什么写这篇作文,为什么写这段话,把“目的”放在心头,才能知道什么地方要详写,什么地方要略写。

(四) 标点符号

●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

(学生朗读,教师依次出示句子。)

师:这个标点符号,叫什么?(课件出示分号)——知道什么时候用分号吗?

生:几个意思差不多的时候,用分号。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也是“内容并列”,为什么用的是逗号?“内容并列”,还不能用分号,使用分号前,必须用过了逗号。这里用过了(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师:这一句也是。内容并列,分号前又用过了逗号(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师:画线的句子,这里没有用过逗号,为什么直接用分号了呢?

(生沉思)

生:后面的句子里,用过了逗号。

师:对。几个句子,内容并列,只要其中的一个,用过了逗号,整个句

子就要用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 能够 制造 出人的耳朵 软骨 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

师:细节最能见你的真功夫。标点就是个细节,可以看出你的语文基本功。注意,上面的话,我删去了“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该怎么填标点?

(生练习,师巡视)

师:我发现了两种做法: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生:第二个对。前后两个分句里,都没有用过逗号,这里只要用逗号,而不用分号。

师:同学们,每一篇课文,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看你会不会读,会不会学,从什么角度去学。这一课,从知识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关于克隆的知识。

师:从作文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罗列下来,再整理,分类。

生:我学到了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生:分号的用法,我有点懂了。

师:每一篇课文,你都要这么学,既学到知识,又学到作文的本领。那多好。下课。

评析:

管建刚给自己的课定位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认真读了实录,发现四个板块,果然都指向写作,没有一个板块是凑数。更加值得学习的是,在这样一篇并不高明的说明性文章里,管建刚准确地拎出了这篇文章写作能力的点,一个都没浪费,每一个都练得那么到位。

从学生最后的总结看,四个板块至少学到了:

一,“关于克隆的知识”。

二,“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罗列下来,再整理,分类”。

三,“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四,“分号的用法”。

我佩服管建刚对教学内容的这种选择。

1. 第一个板块让学生学习“关于克隆的知识”,是非教不可的。毕竟这是一篇传递知识的文章。有效提取信息也是一种颇为重要的能力。何况,管建刚后面还要用这些信息(知识)训练写作内在的那条“线”。

2. 这篇文章,看起来就像一篇学生范文,好像没有多少可取之处;从说明手法运用上看也没多少亮点,只是一味平铺直叙;从传递的信息看,是十几年前的旧新闻、旧知识、旧信息,不能有效刺激学生阅读欲望。

那么,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就是文章写作内在的“线”。

这条“线”有逻辑,有层次,有条理,对学生自己写作文有用。多练上几篇这

样的文章,自己写作文内在也就有条线,而不至于东扯葫芦西扯瓢了。

因此,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是抓住了这篇课文含金量最高的东西。

3. 第三个板块,是学习“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这是管建刚有感于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而特意训练的。

4. 相信“分号的用法”不少老师也教过,但不知道有没有管建刚教的这样透彻。“几个句子,内容并列,只要其中一个用过逗号,那么,句子之间就要用分号。”——我打赌很多人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老师昏昏,学生势必昏昏。

总的看,管建刚教的这四个板块各有其用意。前一个,是在学文体——让学生吸收了这篇课文作为说明性文章的精华。中间两个,是在学文章——“什么地方详细、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最后一个“分号的用法”是学标点的正确运用。

无论哪一个板块,都是因为学生作文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要借这篇课文,来矫正这些问题;这就是“课文只是个例子”,这就是“有效训练”,这就是“高效课堂”,这就是指向表达,这就是从写作的角度教阅读。

这些就是管建刚这课的意义所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西山村阅读答案淮安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