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
创始人
2025-06-14 00:48:58
0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

  一、《榜样6》简介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榜样6》推出了8个榜样:“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魏德友、黄大发、张桂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孙金娣,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定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者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

  二、《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精选7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1

  我观看了《榜样6》专题直播节目,里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触颇深,廷·巴特尔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父亲的支持与认可,呈现出了一个家庭对于祖国责任感的一个传承。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榜样为奋斗方向,树立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奋勇上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2

  一滴水可以折射夺目的阳光,一位边疆牧民可以反映我们这个英雄辈出的新时代。日前,“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的画面刷爆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朋友圈,一次次激励着我们,在心中燃起了浓浓的钦佩之情。他的一言一行一事,都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崇敬与学习。

  读懂一言,“继续当一个好牧民!”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怎样坚定的信念,才能使他毅然放弃返回大城市的机会,留在了边远的边疆草原,从“将军之子”成为一名踏实肯干的牧民。“继续当一个好牧民!”当习近平总书记向廷·巴特尔颁授“七一勋章”的光荣时刻,他发自内心地向总书记如是表达决心。简短的话语,却反映出一颗强大而坚定执着的心。这是感恩牧民群众当年的温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带领牧民群众保护生态、建设草原、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如此,我们就能够读懂“草原之子”简洁的回答中所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白他能够战胜种种困难的根本所在,才会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向获得“七一勋章”的英雄们看齐,并紧紧追随。

  读懂一行,“让牧民过上好日子!”实干是为民之本。1976年入党时,廷·巴特尔就许下“要用智慧和力量,让身边的农牧民早日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当选为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他通过建立集体“扶贫畜群”,发放给10户贫困户,并跟进技术指导,年底时使一多半儿人脱了贫。在他的带领下,嘎查牧民逐渐实现全部脱贫致富,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嘎查也被评选为全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他不仅这样说的,更是用扶贫帮困、义务技术指导、无私捐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与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此,我们一定会像廷·巴特尔一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懂一事,“让草原绿起来!”拼搏是奉献之梯。生活在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的廷·巴特尔,针对超载放牧加剧草原退化的实际,带头在自家牧场实行划区轮牧,并探索总结了保护草原的“蹄腿理论”,第一个引导牧民减羊增牛。“一头牛的收入能顶5只羊,而养一头牛只有4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养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超过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也大得多。”他常常这样劝导牧民群众,并开办了牧民大讲堂,传授经验技术。这一带头示范的“小事”,他一坚持就是20多年,直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一名质朴的牧民党员,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懂得了新时代在边疆草原如何用拼搏奉献去诠释对党和人民无限的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朴实,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有了如此厚重的朴实,就明白了“草原之子”到底为什么能够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才会引导我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

  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学习的榜样就在那里,就在身边,我们要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不懈的奋斗看齐追随,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3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从19岁起,廷·巴特尔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那里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萨如拉图雅嘎查过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廷·巴特尔提出“围封轮牧”。

  1986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4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运动。廷·巴特尔参加了这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走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进了苍凉、偏远、闭塞的萨茹拉图亚草原,时为1974年。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必须从头学起,首先是蒙语,不会蒙语,就没法儿和牧民进行交流与沟通;然后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骑马、放牧、打草....廷·巴特尔用心去贴近草原,用心去贴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给他以丰厚的回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凡是牧区生产、生活中所需得知识和技能,廷·巴特尔基本掌握了。

  1976年,复出后的廷懋将军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与此同时,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萨茹拉图亚知青点,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尔,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他的父亲是自治区的高层领导,而是事实却让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结论。廷·巴特尔不仅不是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在萨茹拉图亚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给予廷·巴特尔以极大信任,让他去经营和管理乳品厂,一年干下来,廷·巴特尔楞是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乳品厂盈利5万元。廷·巴特尔在熟悉草原的过程中找到了有所作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廷·巴特尔”4个字。老将军廷懋给儿子的礼物是一本《党章》,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好好学,千万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尔在美丽的高格斯台河畔与美丽的蒙族姑娘额尔登其其格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经出任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又面临一次考验。北京按政策规定要在北京为廷懋将军修建一座小楼,并安排一名子女随同进京。对巴·特尔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但他已经把生命融进萨如拉图亚的廷·巴特尔,舍不得已经围封的草原,舍不得他亲手绘制的草原建设蓝图。他对父母说:“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亚,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草原!”萨如拉图亚位于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面积437.5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草原,108眼泉水汇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这里流过。

  20世纪80年代,牧区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养畜积极性,但却缺少对牧民的科学引导,导致牧民在追求养畜头数时无视对草原的破坏,使草原变成黄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尔大声疾呼: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将不复存在!廷·巴特尔从这户牧民家里出来,又进那户牧民家里,苦口婆心和每一个牧民商量、探讨围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们还是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

  廷·巴特尔想,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是因为这种观点和理论还没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5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2018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6

  为了改变牧区的落后面貌,为了带领当地牧民脱贫致富,为了建设草原和保护生态环境,您以“梦”为“舟”,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牧民办好事、办实事,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巴特尔”的蒙语意思是“英雄”,而您就是新时代名符其实的英雄,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未来,我们像您一样,驾驶为民之“船”、扬起梦想之“帆”、紧握奋斗之“楫”,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逐浪前行。

  驾驶为民之“船”,行稳致远葆初心。

  在近50年的时间里,您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探索出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会始终以您为榜样,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当成心头事、手中事、紧急事来处理。我们会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初心如盤、使命在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让共产党人的为民之“船”在历史的进程中行稳致远。

  扬起梦想之“帆”,扎根一线做奉献。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您曾说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您的职业荣耀。您一生心系牧民、情系牧区,本来有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可您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来,留在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留在了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择一事,终一生,未来,我们也会像您一样,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我们会以“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姿态扎根基层沃土、植根人民土壤;我们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奋力扬起梦想之“帆”,用心守护脚下的每一寸热土,自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紧握奋斗之“楫”,务实笃行创辉煌。

  您的父亲廷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之一,虽生长在父辈的光环下,可您却下定决心要自己做出一番事业。面对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现状,您提出“围封轮牧”让草场可持续发展;面对牧民们的将信将疑,您决定从自家做起、用成果说话;经过不懈努力,您带领牧民们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把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未来,我们会像您一样,紧握奋斗之“楫”,以实字开头、干字当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凡事冲在前、走在先、带头干、抢着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会始终保持务实笃行的姿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我们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事迹心得7

  “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您用47年的坚守与执着、睿智与奉献很好地诠释了“英雄”二字,也无时无刻感染着同样作为草原儿女的我,在这普天同庆的节日里,我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向您问好!

  还记得,当您获得“七一勋章”之时,成为了内蒙古人民朋友圈的“热门”,而您只是说要“继续当一个好牧民”!我们都知道您是“将军之子”,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造福人民、无私奉献成为了刻在您骨子里的传承。从扎根草原到保护生态再到发展经济,这个承诺已变成一条保护生态、经济发展、促进增收的新路子,让草场得到休养,生态得以恢复,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升,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全国各地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学习的典范。

  “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雅,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草原!”这是您扎根草原的决心。走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进苍凉、偏远、闭塞的萨如拉图雅草原,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如何与牧民沟通交流,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骑马、放牧、打草……一个城里生活长大的孩子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将牧区生产生活的知识技能全部掌握。当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都认为您是第一个返城的,而事实却让大家看到了相反的结论,您不仅不是第一个返城的,而且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萨如拉图雅草原的。面对一次次的抉择与考验,您仍然信念坚定,把生命融入萨如拉图雅,亲手绘制美丽蓝图。我们要学习您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与阻碍,都要坚守住内心深处那份最初的信念,并坚持下去为之奋斗。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这是您保护生态的决心。超载的放牧给本就在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的萨如拉图雅以更大的压力,草原破坏、草场退化、黄沙漫天的现状也激发了您保护环境的决心。面对牧民几十年的生产生活习惯,想想就知道,您要改变他们的想法有多难,而您选择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率先垂范”。当您把与妻子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60多只羊全部卖掉时,心里也捏着一把汗吧?然而,您的“打样子”和正确的选择,让牧民们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跟着廷·巴特尔干,没错!”在您的悉心指导下,牧民们实实在在保护和建设着草原,让它重新变为“绿洲”。我们要学习您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是对的事情就要有执着的精神,只要是造福百姓的事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哪怕自己多吃一点亏,多受一点累,也仍要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草原一片绿色,让草原恢复“元气”。

  “要用智慧和力量,让身边的牧民早日过上好日子!”这是您发展经济的决心。草原恢复了绿色,草场进行了封育和划区轮牧,在建设养畜中,牧民人均收入一路飙升。您总结出的保护草原“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增牛减羊,“一头牛的收入能顶5只羊,而养一头牛只有四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养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超过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也大得多”也成为了牧民致富的“秘方”。通过组织牧民加工畜牧产品、开发多样化经营,让萨如拉图雅草原的牧民人均收入提升到2万多元。我们要学习您实践的积淀和创新的理念,敢想敢干、敢拼敢闯,脚踏实地积累经验,走访入户凝聚人心,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始终将牧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在实践当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动牧民发展致富。

  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有人愿意付出,便有了英雄,您正是人如其名。榜样的力量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一封简短的信还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崇敬,然而您的事迹将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懈努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大全  比喻句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