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大全精选430句
创始人
2025-06-10 08:17:48
0

文言文句子翻译大全 精选108句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2.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4.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5.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6.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7.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8.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滕文公上》)

10. 翻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1.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1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3.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14. 读书本意在元元。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5. 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6.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7.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18.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19. 翻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0.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21.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集·海国图志序》)

2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干活

2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4.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26. 三代以来至秦一变……汉唐以来至今而又一变……欧亚诸国之为治,亦由渐而变……孔子处于今日,必不得不一变。(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上》)

27.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重实,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 (《朱子大全》)

28. 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白虎通义·性情》)

29.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30.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颜氏家训·涉务》)

31.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32. 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3. 烈士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死谊。 (《刘梦得文集》卷一○)

3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35. 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36.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37. (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38.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39.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 (王廷相《与薛君采二》)

4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昌黎先生集·师说》)

41.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42.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43. (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44.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 (《史记·货殖列传》)

45.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46. 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 (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

47.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4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49.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50.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张载《正蒙·乾称》)

5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

5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53. (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54.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55.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二程文集》卷五)

56.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7. 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5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5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0.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61.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6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6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64. 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阳明大全·传习录下》)

65. 翻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6.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67.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语录》)

68.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修身》)

69.

70.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71. 人皆可以为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已者,皆自弃也。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

72.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3.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7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7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6.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77.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78.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79. 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

8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81.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82.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正蒙·乾称》)

83.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 (周敦颐《通书·治》)

84.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85.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86.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8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8. 展布四体,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 (《陈亮集》卷一一)

89.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9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91.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9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93.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礼记·大学》)

94.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咸有一德》)

9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96.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97. 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98. 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99.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0.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0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102.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

103. 三思而后行。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04.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105.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万章上》)

106.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0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8.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文言文句子翻译大全 精选134句

1.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3. 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 (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上》)

4.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5.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6.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天地神明章》)

7. 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8. 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9.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10.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1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12.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13.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

14.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集》卷三五)

15.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16.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7.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1.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22. 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24. 不信之言,不诚之令,君子弗为也。臣言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新唐书·魏徵传》)

25.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26.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7.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8.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乾卦》)

29.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30. xxx烟则食妖也,与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 (《龚自珍全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31.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传》)

32. 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33.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34. 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35. 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3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7.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阳缺,此事古难全。

39. 翻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40.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勉学》)

41.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42.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

4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44. 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

45.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4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47. 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8. 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49. 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

50.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棠棣》)

51.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52.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53.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5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55.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56. 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5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58.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59. 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60.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61.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62.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6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忠肃集·石灰吟》)

64.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65.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66.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67.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乾卦》)

6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69.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70. 精神爽奋,则废俱兴;精神怠弛,则百兴俱废。 (吕坤《呻吟语·治道》)

71.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译: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

72. 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尚书·皋陶谟》)

7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75. 满招损,谦受益。——《尚》

76. 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 (《朱子语类》)

77.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尽心上》)

78.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小雅·蓼莪》)

79.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0.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81.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8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8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

8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85.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86.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87.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传》)

88.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89.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90.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离娄上》)

9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92.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93.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离娄上》)

94. 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5. (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96.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传》)

97.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98.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 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100.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101.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10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03.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0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105.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107.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108.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109.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10. 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人享贞。 (《忠经·天地神明章》)

111.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112.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113.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114.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115.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11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1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18.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1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20.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21.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22.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123.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124.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5. 翻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6.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127. 以道言之,选贤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12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2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31. 自昔孔门相传之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 (刘宗周《刘子全书·人谱续》)

13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133.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荣辱》)

13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文言文句子翻译大全 精选129句

1.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焚。

2.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没个下梢。 (《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 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

7.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9.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孟子·离娄下》)

10.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小雅·伐木》)

11.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尚书·洪范》)

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译: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

13. 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1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1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16. 夫圣人之为心也,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盖于人也。 (《柳宗元集》卷一六)

17.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18. 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19. 子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20.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1. 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一)

22. 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23. 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立则政立矣。” (《法言·先知》)

2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25.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

26. 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27.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2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9.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集》卷三五)

30.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3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32. 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则弃。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3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34.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3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36. 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卦》)

37.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38.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0. 曾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41.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4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4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44.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46. 圣人因时制宜,文王之时与周公异,故文王以其时而方,周公以其时而变也。 (《李觏集》)

47.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48. 方今中国所短者,不在智谋而在贞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则惟有道德者可以获胜。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49.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父母是人的根本。

50.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1.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52.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5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4.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传》)

55.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8. 崔九堂。

59. 翻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6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全集·已亥杂诗》)

61.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勉学》)

62.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资治通鉴》卷二)

6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64.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65. 翻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66.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67.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68.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69.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7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71.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2.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73.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74. 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75.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76. 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 (李顒《二曲集》卷一)

77.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 (谢良佐《上蔡语录》)

7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戍登程门口示家人))

79.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80.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81.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8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

8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4.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广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杨雄《法言·学行》)

85. 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86.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87.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誓下》)

88.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梦得文集·天论上》)

89.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9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9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9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95.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96. 夫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道可行矣。 (王通《中说·魏相》)

9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98.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9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荀子·修身》)

100. 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101.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10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03. 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10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105.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氏家训·慕贤》)

10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7.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108.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09.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11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11.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112. 读书本意在元元。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13. 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檀弓下》)

114.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1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16.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117. 诚之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118. 书有刚柔比偶,乐有声器,礼有威信,物有规矩,事有度数,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 (叶适《水心别集》卷七)

119.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20.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21. 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性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备而生民不忧,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振也。 (严复《原强》)

122. alon

123.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124. 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荀子·性恶》)

12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126.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宏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宋史·胡瑗传》)

127. 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128.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12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文言文句子翻译大全 精选59句

1.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2.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 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 (《魏源集·默觚上》)

4. 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谓日新又日新。 (吴澄《草庐学案》)

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6. 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7. 翻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8.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9.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衣物食品使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11.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12.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4.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15.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6.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

17.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乾卦》)

18.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19.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0.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2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2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礼记·大学》)

23.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24. 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 天下往归谓之王,天下不往归,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28.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尚书·大禹谟》)

29.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濂溪集·爱莲说》)

30. 吾人迁善改过,无论大小,皆须以全副力量赴之。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

31.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32.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33.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35.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3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7.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3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39.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40.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二程文集》卷五)

41.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4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44. 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 (《朱子语类》卷六九)

45.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4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7. 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48. 三思而后行。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9.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50.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礼记·表记》)

51.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上》)

52. 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

5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54.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义·三教》)

55.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梁启超《与夫子大人书》)

56.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57. 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58.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礼记·中庸》)

5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大全  比喻句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