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忏悔·第二节的文言文及翻译
创始人
2025-06-04 15:02:17
0

六祖坛经·忏悔·第二节的文言文及翻译

  传统上,《坛经》一直被认为慧能所说、法海所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祖坛经·忏悔·第二节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者:佚名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慧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②;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竞,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译文

  “善知识们,无相忏悔讲过了,再向各位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大家要用心听:自己心中的无数众生我要发誓超度,自己心中的无边烦恼我要发誓断绝,自己本性中的无尽法门我要发誓学习,自己本性中的无上佛道我要发誓修成。各位善知识,大家不都说无边的众生自己要发誓超度吗?这么说,就不是慧能去超度。善知识们,所谓心中的众生,就是邪迷之心、狂妄之心、不善之心、嫉妒之心、恶毒之心,像这样等等的心思,都是众生,必须各人靠自己的本性自我超度,这才是真正的超度。什么叫靠自己的本性自我超度呢?

  “善知识们,现在已经发过四弘誓愿了,再给各位善知识传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们,归依觉悟,就能‘两足尊’;归依正法,就能‘离欲尊’;归依净土,就能‘众中尊’。从今天开始,就要把觉悟当做老师,再不要归依各种邪魔外道,要以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宝来自证自悟。奉劝各位善知识,要归依自己本性中的三宝。佛,就是觉悟;法,就是正道;僧就是净土。自己的心归依了觉悟,邪迷之见就不产生了。因为不再有邪迷之见,就减少了尘俗的欲望而能知足,就能远离金钱美色的引诱,这就叫‘两足尊’。自己的心归依了正道,每一个念头都不再有邪见,因为不再有邪见,就不再有别人和自我的区分意识,不再有骄傲、贪恋、爱恋、执著,这就叫‘离欲尊’。自己的心归依了净土,所有的凡俗牵累和爱欲的境界,都不会再对自己的本性发生污染,这就叫‘众中尊’。能够这样修行,就是自然归依。凡俗人不理解这一点,从早到晚,都在形式上接受三归的戒律,却不明白说归依佛,佛在哪儿?如果不知道佛在哪儿,又凭什么归依呢?这样说归依佛就成了说谎话。各位善知识,要各人自己观察,不要错用了心思,经文上说得很清楚,要归依自己本性中的佛,没有说要归依别的佛,不归依自己本性中的`佛,那就没有找到归依之处。现在既然已经自己觉悟了,各人要归依自己内心的三宝,在内调理自己的心性,在外尊敬别人,这就是自然归依。”“善知识们,讲完了归依自己的三宝,各人都要牢记于心。我再给大家说一体三身自性佛,让你们见到三身佛,了解自我觉悟自己的本性。现在跟着我说:以自己的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之佛,以自己的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之佛,以自己的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之佛。各位善知识,色身就像房屋,不能说归向房屋,向来的三身佛,都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每一个世人都有这三身佛,只是因为自己的心被迷惑,不能认识自己内在的本性,却到外面去寻觅三身如来佛,看不见自己身中就有三身佛。你们听着,让你们在自身当中见到自己本性中原有的三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己的本性产生的,不是从外边寻找得到的。”“什么叫清净法身佛呢?世人的本性原来就是清净的,万种佛法都从自己的本性中产生,但思想意念那些恶事,就会产生邪恶的行为;思想意念那些善事,就会产生善良的行为。像这样各种佛法出现在自己的本性中,好似天空本是清明的,太阳和月亮本是照耀着,只是因为浮云的遮盖,变得上边明亮而下边阴暗,忽然遇上风吹来云散了,上边和下边又都变明亮了,天地万象又都显现出来了,但世人的本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像那天上的云。各位善知识,智就像太阳,慧就像月亮,智慧总是照明着。如果执著于外在的境界,就会有妄念像浮云一样遮蔽自己的本性,不得明朗;如果遇上了善知识,听他讲真正的佛法,自己除掉迷妄,内和外都变得光明透彻,这样在自己的本性中万种佛法都会呈现,认识了自己本性的人也会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们,自己的心归依了自己的本性,就是归依了真正的佛。所谓自我归依,就是除掉自己本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自大心、轻蔑心、傲慢心、邪见心、骄狂心,以及在任何时候产生的不良行为,能经常自我反省错误,而不说别人的好坏,这就是归依自己的本性。经常有体恤别人的心,对所有的人都谦恭有礼,这就能认识自己的本性而通达流畅,一点没有阻滞妨碍,就实现了自我归依。”

  注释

  ①四弘誓愿:大乘佛教中菩萨为拯救众生出苦海,立下四个誓言和愿望。这里指禅宗的明心见性。

  ②两足尊:对佛的尊称,意为佛在两足、多足、无足之中最尊,而两足为贵。

  拓展:六祖坛经·付嘱·第一节原文翻译

  付嘱·第一节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译文

  有一天,慧能大师叫来门徒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对他们说:“你们和其他人不一样,等到我圆寂以后,你们要成为一方的禅宗领袖,我现在教授你们怎样宣讲佛法,以不失去本教的宗旨。讲佛法时,先要举出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这样就能自如地讲说,说一切法门,都不要离开本性。假如突然有人向你提问,回答时要语义双关,都要用相对法,来和去互为因果,最终连来和去相对二法也要予以消泯,不执著任何一面。”“所谓三科法门,就是指阴、界、入。阴是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指的是十二入,就是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界是十八界,就是六尘、六门和六识的合称。自己的本性中能包含万种佛法,名叫含藏识。如果心中产生了思量,就是转识。这时就会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像这样的十八界,都是从自己的本性中发生和运用的。自己的本性如果邪恶,就会产生十八种邪见;自己的本性如果正派,就会产生十八种正见。如果用恶念那就是众生的行为,如果用善念那就是佛的行为。这种运用从何而来?是从自己的本性中来的。”“外界的相对,有无情五对:天与地相对,日与月相对,明与暗相对,阴与阳相对,水与火相对,这就是五对。现象语言有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这是十二对。从自己的本性发生作用的有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这就是十九对。”大师说这三十六种相对的法则,如果会用,就能用其本质贯穿一切经法,就能自如运用,不生偏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