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原文及注释
创始人
2025-06-03 21:46:56
0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注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很眼熟,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整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整首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了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词的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浣溪沙》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真宗死后,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拓展:浣溪沙晏殊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古诗文,或者说根本就不喜欢古典阅读,这样下去,便会导致浅薄和轻浮,另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进入文化层面探究,也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动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诗词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也是教学的关键。我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不错,其中我觉得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教学设计简约不简单

  从课始的音乐《一剪梅》的导入到了解所学过的一些词牌的由来,从回顾学习诗词的三读法到小结理解词句意思的几种方法,从检查词义的理解到朗读指导,从指导读到带领悟,这一些教学环节貌似简约,实不简单,时时处处都在紧扣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在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体现出我巧妙灵活,简练明快的教学风格。

  二、注重朗读,凸显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在本课中,我采用读的方法很多: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读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得意味深长,声声含情。在读的过程当中,不仅教我们的学生做到眼中有景,还要求我们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情。如在理解上阕词的意境时,我首先让我们的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自己范读并问我们的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我们的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鼓励我们的学生用你的朗读来将你眼中,心中的景致表现出来。本节课读的次数、形式也很多,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师生合作读。老师的范读也给孩子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配乐贯穿课堂,使我们的学生朗读诗词更有感情,创设的情境非常好,几个梯度下来,我们的`学生已经把这首古词读得余韵悠长了。我们的学生在不同要求的朗读之中实现了由读准到读通到读出韵味再到读出感觉的层层递进。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的朗读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课堂的语文味十分浓厚。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语文工具性目标落实地扎实而有序。既有朗读方法的细致指导,如:音调的问题,语速的问题,边读边想象等,还有学习诗词的方法指导。我在指导学生二次阅读时问道:“怎样才能达到读得抑扬顿挫的境界呢?”接着就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理解诗词的方法,并在接下里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四、注重积累拓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下阕词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斗志、豁达的胸怀,更多的了解苏轼的豪放,我还出示了的苏轼和其他诗人一些代表这种人生态度的诗句,如《卜算子》《念奴娇 赤壁怀古》《龟虽寿》《将进酒》等,这些诗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诗词世界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对这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在最后的引读升华主题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好,教师的语言铺垫不到位,事先设计好的没完成。学生的情绪没有带动起来,导致课堂上的氛围没有达到高潮。再者时间的分配不够科学,前面的导入课题花时间过多,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的语言也较繁琐,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检测、仿写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落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雨水的谚语 有关雨水的谚语(精选10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
“薰香自烧”的意思 “薰香自烧”的意思 成语拼音: [xūn xiāng zì shāo] ...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
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关于吴承恩的名言名句  1、一窍通,百窍通。  2、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3、独有一枝红,秋晚...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 小学生三年级比喻句大全  比喻句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