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创始人
2025-06-03 06:45:51
0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平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2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2】.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5

  《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傲尔远逝( )

  【小题2】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题3】翻译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作者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大概 (2)像北斗星那样(3)游

  【小题2】A

  【小题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补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小题4】主要特征(3分,每点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或:全石为底),四面竹树环合(或:竹树环合)。作者的感受(2分,每点1分)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如果)③以其境过清 (因为)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用)④乃记之而去 (代词,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代蒋氏)。经分析A为正确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小石潭”的特征,然后根据文章中景物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独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7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8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2分)

  甲文: ; 乙文: 。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⑴飞奔的马 ⑵凭借 ⑶大约

  【小题2】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 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9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描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因为 差:交错

  小题2:(1) 潭 中 鱼 /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②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小题4: 幽静 或:幽深冷寂的气氛 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较多,有“因为”“把、用、凭借”“认为”“来”等义,本句中是“因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读cī,意为“交错”。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划分句子的主谓成分划开即可。其它的附属成分之间无须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字词,“斗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灭”,忽隐忽现;“可”:能够;“凄”,使……感到凄凉;“神”:内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怆”:悲凉;“幽邃”:幽深。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1

  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3

  古文阅读,完成问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赏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3.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4.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转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亩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

  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指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参考答案:

  1.(1)飞奔的马;(2)通”啭“,婉转发声;(3)大约;(4)因为;冷清

  2.C

  3.(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条小溪曲曲折折,时隐时现;

  (3)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深极了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其箭,猛浪若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见底;淡泊名利、爱慕美景(或爱慕美景、避世退隐);被贬官之后孤凄悲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
一月到十二月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一月到十二月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英语单词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