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论美》教案设计
创始人
2024-02-22 19:07:20
0

初三上册语文《论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文简介

  《说美》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人生》一书,在这篇杂感中,培根论及人的“形体之美”“颜色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吝啬( ) 腓力普( ) 滑稽 ( ) 摄取( )

  2、文学常识填空。

  培根,英国_________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被_________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英国随笔文体的______________。

  3、默写课文中已成为格言的几个比喻句(写两句即可)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以一个比喻、一个实例,提出全文的中心意思:美德最美。

  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论述美德最美。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段),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第二层(第3段),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第二层(第4段),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第三部分(第5段),勉励人们把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

  1、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话“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内涵?

  【明确】这里的“此”,指代的是“容颜俊秀”;“彼”,指代的是“才能”“作为”和“美德”。“造物”,指造物主,上帝。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上帝创造了一切。这里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人的美貌如果说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却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给予不给予的问题。

  2、 第二段为什么多以帝王为例,来论述他们内外兼美,“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明确】培根生活的时代,只有绘画而无摄影,能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将相,而培根根据此说帝王是“美男子”,未必可靠。即使帝王丑陋,画师也要加工美化。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绘画史所留下的帝王“标准像”就可以明白,培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认识上的局限。

  3、 第三段开头为什么说“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明确】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如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造就形体);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是美德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4、 培根在论证了“最高的美”即美德的难于直观性后,为什么说“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能凭一种固定思维定出美的'规格。如果阿皮雷斯和丢勒的做法能够创造出“至上之美“,那就意味着美是有“标准”的。培根认为他们的做法是荒谬的,因为美的表现是丰富的,如果画家想画出自己认为的美并能为大众所接受,他只有像音乐家创作优美的旋律一样,凭借灵感,依靠慧眼的发现。

  5、 在“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这句话中,培根认为美是什么?请举几个例子来对这个道理加以说明。

  【明确】培根在这里论述的是一个重要的美的通俗定义,即“美是和谐”。例如面临的山不是最峻美的,河也未必是最秀丽的,但是山水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看惯了”,自然会觉得“它就该是这样的”;有的家庭居住面积不大,但是主人善于设计,能使方寸之地得到安排合理,如苏州园林一般玲珑大方;有的文章看每一段,都显得平常,可是由于精心布局,结构合理,文章一样能显出大气。

  6、 说说下列几个句子的含义。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②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③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明确】

  ①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②这里的“晚秋”相对于“春天”而言,是指老年。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③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7、作者在文中着重强调哪种美 ?

  【明确】相对于外形美,作者更强调内在的德行美。他指出“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他呼吁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8、 对文章中心意思和段落大意的理解。

  【明确】本文的中心意思是:本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深入探究

  1、 多用实例,事理显豁。

  本文论述的是人生哲理,但并不以艰深的推理取胜,文章多用实例讲话,显豁地阐述事理。有的实例很具体,如以“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为例,就典型地论证了外在美与内在美可以统一起来。

  2、 语言特色

  ①在表达数量和程度方面,用词准确,很有分寸。

  ②概念语词含义深刻,值得仔细玩味。

  ③善用比喻,令人过目不忘。

  ④引用谚语解说事理,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四、阅读理解

  有些——光辉。

  1、 揣摩文中红色的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删去?

  2、 文中“晚秋的景色”中的“晚秋”指的是什么?

  3、 作者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想说明什么观点?

  4、 为什么“世上有许

多美人”“晚年”“愧悔”?

  5、 美怎样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6、 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二个句子。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结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拉丁谚语,谈谈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阳红”含义的理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