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创始人
2024-02-21 15:06:26
0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1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抒情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进行情景感染)

  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七、结课:

  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文章结尾处作者深情赞美母爱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下课。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验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爱: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导入。

  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老奶奶又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引入作者简介)

  (二)初步阅读-----感受母爱

  1、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的通顺流畅,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2)文中写了荷叶、红莲、母亲,重点是在写什么呢?(母亲)

  (3)文中的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

  (荷叶----母亲 红莲----我)

  2、指导朗读,把握情感

  本文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你从诗中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

  形式:教师泛读一部分,请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舒缓温馨)

  (三)品读赏析-----感悟母爱

  1、配乐听读,感知细节

  (1)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怎样理解这句话?“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集体诵读,合作探究

  (1)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红莲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四看红莲。(找出关键语句读出并填表)

  (2)指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1)在读中积累,展示动人画面,阅读冰心另一首母爱诗。

  (2)在读中迁移,感恩母爱:献给母亲的一句话:仿写最后一段。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平凡而又神圣,普通而又伟大 ,让我们祝福天下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 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

  幼年的事”。

  有一次

  ,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

  读重:倾侧 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

  读轻:慢慢的

  读缓:散尽了 流转无力

  读急:忽然

  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

  (2)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

  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

  描写白莲的句子。

  自评——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要突出的是哪几个字;

  他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吧!)

  (要读的慢些,把雨打莲花落时作者的惋惜、烦闷之情读出来。)

  (板书:烦闷)

  (3)这段最后一句描写红莲开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启发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惊喜——还是,却;满,亭亭提示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隐隐的担心、不适意

  总结:惊喜中又有隐隐的担心,担心红莲会像白莲一般凋谢!

  (板书:不适意)

  (4)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运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先找后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

  A.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B.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这大自然的风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作者心情烦闷,担心红莲,所以它也是作者心中的雨点,大家想想,这“心中的雨点”还比喻什么?

  4.扩读悟情:

  (1)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当作者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张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呵护着她,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荷叶护莲的一幕,更是因为母亲的关爱,作者心中的烦闷不见了,不适意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完成板书)

  你觉得在生活中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

  (2)那请你说说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场景让你联想到生活中妈妈的什么动作?(课堂动作)

  (3)当我们联想到妈妈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种种爱护,似乎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当作者看到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想到母亲,深深地受了感动,文章最后两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当人们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怎么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畅所欲言,适时表扬,加上小建议:反复)

  5.齐读最后两段。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篇课文!

  6. 课后作业: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家让我们听冰心奶奶的话,去做这样一件事:

  “攀住妈妈,左右亲她的脸”,

  等她坐下,你就“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

  “听着她心脉和缓的跳动”,

  你说:“妈妈!‘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

  等妈妈说完了,你就给她朗诵《荷叶 母亲》!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7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