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布头》
创始人
2024-02-21 08:35:54
0

《卖布头》

卖布头

作者:于宝林、冯宝华演出本

甲:相声这个艺术哇,是综合性的艺术。

乙:噢,不错。

甲:啊,说唱的文学。

乙:哎,是是。

甲:(对乙)表演的好啊。

乙:噢,您夸奖。

甲:老演员啦。

乙:还谈不到这个。

甲:相声演员大部分都是北京人。

乙:哎,因为相声是北京的出产。

甲:即便这个同志不是北京人。

乙:啊。

甲:也说普通话。

乙:那是啊。

甲:所以说说相声的。

乙:啊。

甲:北京人多。

乙:对。

甲:开大饭庄子的呢?

乙:那哪会儿人多呢?

甲:山东人多。

乙:噢,是是。

甲:开颜料庄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山西人多。

乙:哦,过去都那样。

甲:卖布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高阳人多。

乙:哦,是

是。

甲:理发师。

乙:哪会儿人多?

甲:宝坻县的人多。

乙:哦。

甲:打铁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章丘人多。

乙:呵,您听听。

甲:卖笤帚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香河县的人多。

乙:嗯。

甲:卖豆腐丝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武清县的人多。

乙:哦?

甲:澡堂子职工跟修脚的老同志。

乙:哪会儿人多呢?

甲:定兴的人多。

乙:对。

甲:卖冰棍儿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哪的人都有

乙:我……嘁??哎,嘿嘿,这怎么哪的都有了呢?

甲:您想哪没有卖冰棍儿的。

乙:说的是啊。

甲:到了那个夏季炎热,都要吃一点冷食。

乙:唉,就为了消暑。

甲:名字不一样。

乙:哦,叫的名儿不同。

甲:到了咱们天津、北京就叫“冰棍儿”。

乙:是啊。

甲:到唐山地区。

乙:叫什么呢?

甲:叫“冰块”。

乙:哦。

甲:(学吆喝)“大冰块啦,三分五分嗒。”

乙:哦哈哈。

甲:到江南。

乙:叫什么呢?

甲:叫“棒冰”。

乙:哦,给掉个个。

甲:到东北三省。

乙:是?

甲:叫”冰果”。

乙:嗯。

甲:到山东。

乙:叫什么?

甲:叫“冰榔棍儿”。

乙:哦?”冰榔棍儿”。

甲:“冰榔棍儿”。

乙:那要到山东吆唤呢?。

甲:吆唤有地方的色彩。

乙:是啊?

甲:好听极了。

乙:要一吆唤?

甲:(学吆喝)“吃冰榔棍儿啦,冰榔棍儿都是凉的啊。”

乙:这不废话嘛,要热的呢?

甲:热的那是抻条面。

乙:嗐,这哪的事情啊。

甲:这吆唤叫啊。

乙:啊?

甲:“报君知”。

乙:不错。

甲:又叫“会声”。

乙:是啊

甲:还叫“货

声”。

乙:嗯。

甲:打招呼的意思。

乙:对啊。

甲:吆唤最好的您知道什么地方吗?

乙:这我可知道。

甲:您介绍介绍。

乙:那得说是北京。

甲:咱们的首都。

乙:这么说您有点儿研究啊。

甲:跟您比还差点儿。

乙:您这是客气,那我要吆唤一个你能知道是卖什么的吗?

甲:当着各位同志您就吆唤,您有上句,我马上接您的下腔。

乙:好嘞,咱们互相地研究一下。

甲:探讨探讨。

乙:你听这卖什么的啊。

甲:您来来。

乙:“冰糖嘞,葫——”

甲:“葫芦儿嘞呀”

乙:呵哈?

甲:冰糖的葫芦儿。

乙:嗯,行啊。

甲:到北京叫“糖葫芦儿”。

乙:对啊。

甲:到咱们天津呢。

乙:叫?

甲:叫“糖墩儿”。

乙:嗯。

甲:吆唤好听。

乙:天津吆唤?

甲:吆唤着都这味儿了。

乙:是?

甲:(学吆喝)“大红果的糖墩啊”。

乙:哎。

甲:“墩儿——”

乙:哎,行啊,是这味儿啊,你再听这卖什么的。

甲:您接着还来

乙:“新嘞个屉儿嘞”

甲:“包儿热的嘞,发面包儿哟热嘞——”

乙:哦,卖包子的也知道。

甲:卖包子的。

乙:行啊。

甲:到北京叫羊肉床子。

乙:嗯。

甲:上午啊卖羊肉,到了下午呢就卖包子。

乙:嗯。

甲:到咱们天津也卖包子。

乙:要到天津?

甲:跟他北京就不一样。

乙:噢,怎么不一样呢?

甲:吆唤时候就吆唤俩个字,简单明确。

乙:哪俩个字?

甲:肉包。

乙:哦是是?

甲:一吆唤这个“肉”字,声音特别大。

乙:哦。

甲:到“包”了,嘴皮子劲。

乙:是啊?

甲:表示这包子,薄皮大馅儿。

乙:哦,他要一吆唤呢?

甲:都这么吆唤。

乙:是。

甲:“肉——————包”

乙:完啦?这倒干脆啊。

甲:简单明确

乙:好嘞,你再听这个卖什么的。

甲:接着还来

乙:“嘿,南罐大的嘞。”

甲:“不涩的嘞哟,涩了要换的嘞。”

乙:哈哈,这卖什么的呢?

甲:卖柿子的。

乙:可以啊。

甲:到北京叫“柿子”,到咱们天津简单。

乙:叫?

甲:“四则”(柿子)。

乙:唉,方言不一样。

甲:这位一买柿子一说话,就知道这同志什么地方人。

乙:这怎么听呢?

甲:“嘿,您这柿子涩不涩嘿。”

乙:啊,这是北京话。

甲:“泥着四则塞不塞”(您这柿子涩不涩)

乙:嘿嘿嘿,这到了天津了。

甲:咱们天津售货员有个特点。

乙:那要到天津吆唤?

甲:吆唤出来通俗易懂。

乙:是啊?

甲:啊,热闹,吆唤都这么吆唤。

乙:噢,您学学。

甲:“喝两罐儿,喝两罐儿来吧哎。”

乙:噢,是这味儿啊。

甲:你瞧瞧。

乙:你再听这卖什么的。

甲:你接着来呀。

乙:“哎,红个瓤儿好嘞,白个瓤儿——”

甲:“不过水的瓤儿嘞,好大地块嘞,两个大嘞,喝呀”

乙:喝?您这卖什么的?

甲:西瓜。

乙:哎,这西瓜它对,为什么喝呢?

甲:他这偻了这个。

乙:那端半拉喝去吧。

甲:咱们天津的售货员吆唤好听。

乙:哦,到了天津一吆唤。

甲:就这--劝业场后边有一位。

乙:嗯。

甲:那大胖子。

乙:哦。

甲:一吆唤,走到那会儿,您要带小孩的抱好喽。

乙:怎么呢?

甲:抱不好吓一跳。

乙:是啊。

甲:切得了一吆唤。

乙:一吆唤?

甲:“一毛一块!!!!!”

乙:嚯,这是玩命啊。

甲:显着热闹。

乙:你再听这卖什么的。

甲:您接着还来。

乙:“喝凉水嘞——”

甲:“大蜜桃嘞。”

乙:行啊。

甲:卖桃的。

乙:哦,有俩下子。

甲:深川的蜜桃最出名。

乙:“哎,赛虎眼嘞——”

甲:“哎,樱桃嘞,比炒豆儿还贱嘞”,卖樱桃的。

乙:嗯,你再听这个。

甲:你接着来。

乙:“哎,柿子大了。”(音)

甲:“吃桑葚了冰个来的温鲜果哎。”(音)

乙:哦,这卖鲜货的你也知道。

甲:怎么样。

乙:你再听这个。

甲:接着来。

乙:“煎饼果子——”噢……这……我吆唤出来啦?!

甲:你吆唤出来干嘛。

乙:这么样。

甲:是?

乙:你吆唤我来接。

甲:我要吆唤北京的。

乙:啊?

甲:当着各位亲爱的观众。

乙:嗯?

甲:那算我欺负你。

乙:你说。

甲:就这前边一点儿的。

乙:嘿嘿,我在天津五十多年,你说我什么没见过?

甲:这个你准接不上来。

乙:这么样。

甲:嗯?

乙:你也别呛火。

甲:是。

乙:如果你吆唤,我要不知道卖什么,我这儿张口结舌。

甲:这怎么办?

乙:各位同志您甭客气,您就鼓鼓掌(啪、啪、啪)。

甲:嗯。

乙:这为耻笑我。

甲:噢,这是呛火。

乙:嘿嘿,算我栽给你了。

甲:各位作为评议员啊。

乙:嗯?

甲:我这么一吆唤,他接不上来,就给他鼓鼓掌。

乙:哎,你来呀。

甲:啊,这是卖什么的呀。

乙:你吆唤吧。

甲:“一毛半斤嘞”

乙:一……

甲:这个卖什么的?

乙:我……呵,行啊,真有俩下子啊。

甲:你瞧瞧,你来呀。

乙:哦,一个“一毛半斤”我就崴泥啦。

甲:哎。

乙:也别说,各位同志还真鼓励你。

甲:嘿嘿。

乙:还真鼓掌,您哪位鼓掌来着,您说这个卖什么的?嘿嘿,那我要吆唤一个,你也不知道卖什么的。

甲:不相信。

乙:你听着。

甲:您来。

乙:“哎,包圆去包圆去——”

甲:“买了买了,过来瞧瞧吧您呐——”

乙:“就这俩下嘞——”

甲:“这都是清仓处理的嘞——”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

甲:完了吧,您不动脑子,同志。

乙:你就说那马路边上戳大堆儿的那个。甲:你这个要求呢?

乙:串胡同儿的做小买卖的。

甲:走行走串巷的?

乙:有传统性的那个。

甲:各位同志都听过的?

乙:对呀。

甲:听这个。

乙:你来吧。

甲:“卖大小——”

乙:“小金鱼儿哟”

甲:“绿瓷盆儿哟”

乙:哎,绿……,哎哟呵,拐弯啦啊?

甲:嘿嘿。

乙:哦,你再吆唤。

甲:“大号——”

乙:“锡壶哟”

甲:“旧竹帘子”

乙:嗯

甲:“硬面——”

乙:“饽饽”

甲:“馒头”

乙:走!什么毛病啊这?!

甲:完了吧?

乙:嘿嘿,合着到你那儿都是“一个马两个尾巴”?

甲:你这回也来“一个马两个尾巴”的。

乙:嗐,我也能吆唤这个。

甲:不相信。

乙:你听着。

甲:你开始。

乙:“姜米小枣的——”

甲:“切糕跟粽子”

乙:呀呵,嚯,两头你都给占去啦?!

甲:这回你也两头占。

乙:好嘞,你吆唤我也两头占着。

甲:注意啊。

乙:你来吧。

甲:“油炸地嘞——”

乙:嗐,“果仁哟卷圈哟”(音)

甲:“老虎豆儿哟”

乙:老……嚯?还有老虎豆儿呐哈?

甲:嗯。

乙:好,你再吆唤。

甲:“油炸地嘞——”

乙:“果仁哟卷圈哟老虎豆儿哟”(音)

甲:“炸虾米头哟”

乙:嚯,行啊,这太多了这个。

甲:太多你来呀。

乙:你还敢吆唤吗?

甲:你还敢接吗?

乙:你吆唤。

甲:你注意。

乙:来吧。

甲:“油炸地嘞——”

乙:听着点儿,“果仁哟

卷圈哟

老虎豆儿哟

炸山竽干儿哟

炸果子哟

炸麻花儿哟

炸排叉儿哟

炸糖麻花儿哟

炸糖耳头哟

炸窝头哟

炸果蓖儿哟

炸糕哇

炸素刃子哟

炸虾米头哟

炸小鱼儿哟

炸蚂蚱哟

干脆我想吃什么就炸什么吧”,哈哈哈。

甲:“炸擀面棍儿哟!”

乙:唏,像话吗?

甲:怎么不像话?

乙:有炸擀面棍儿的吗?

甲:您这全炸啦。

乙:啊?

甲:您这个绝点儿您这儿。

乙:哎,你那意思恨不得把我给窝到这会儿。

甲:这是个误会。

乙:嗯。

甲:老同志们一回忆都知道。

乙:是?

甲:在旧社会那个时候啊。

乙:嗯?

甲:做小买卖的都讲究吆唤。

乙:五行八作他都讲究吆唤嘛。

甲:啊,有一种啊有艺术性的吆唤,最好听的。

乙:那是卖什么的呢?

甲:在旧社会那阵卖估衣的,他有艺术性。

乙:噢,就是过去那卖旧衣服的。

甲:哎,分出多少样来。

乙:是?

甲:有北京的估衣、天津的估衣、河南的估衣、陕西的估衣、山东的估衣、山西的估衣、大口的估衣、小口的估衣、对口的估衣。

乙:嚯,估衣就分这么些种。

甲:各有千秋。

乙:噢,您说那种有艺术性?

甲:有艺术性、幽默含蓄、现抓现编的。

乙:是?

甲:有一种对口的估衣。

乙:哦,就是两个人吆唤。

甲:一对一句。

乙:卖一样的东西,一对一句吆唤。

甲:现抓现编。

乙:可以呀。

甲:脑子得快。

乙:我脑子就不慢。

甲:嗯?

乙:咱们俩吆唤一回。

甲:试试啊。

乙:你有上句我给你接下句。

甲:好啦。

乙:来吧。

甲:拿这手绢啊。

乙:嗯。

甲:说什么衣服就什么衣服啦。

乙:您说什么衣服我都有下句。

甲:词得快啊。

乙:来吧。

甲:开始啦啊,“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大啦马的褂儿啊。”

甲:嗯,好嘛,俩大马褂儿这啊?!

乙:哎?

甲:不对

乙:不随着你来吗?

甲:词儿不能一样。

乙:哦,词儿吗要改一改。

甲:对对对。

乙:可以呀。

甲:“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二啦马的褂儿啊”

甲:“三啦马的褂儿啊”

乙:“四啦马的褂儿啊”

甲:“五马褂儿啊”

乙:“六了马的褂儿啊”

甲:马褂儿这排队来了在这会儿?

乙:嘿嘿。

甲:您这摊上光买马褂儿合算是。

乙:你认为我不懂啊。

甲:您这是?

乙:我明白。

甲:是?

乙:你吆唤大马褂儿,我再吆唤啊,是马褂儿可不许说马褂儿。

甲:对。

乙:可以用那种形容词把它给形容出来,为什么它叫”马褂儿”,对不对?

甲:对,还得说出一番道理出来。

乙:那就定啦。

甲:那就来吧。

乙:来吧。

甲:“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套在外边儿哟。”

甲:这——。

乙:嘿嘿嘿。

甲:您先别乐。

乙:啊?

甲:这我不理解。

乙:怎么不理解?

甲:这大马褂儿怎么非套外边儿啊?

乙:嘿嘿,马褂儿为礼服。

甲:对!

乙:过去是长袍马褂儿嘛,拜客的时候,穿好了大褂儿。

甲:嗯?

乙:是把这马褂儿就是套在外面儿。

甲:噢。

乙:是马褂儿就套外面儿。

甲:马褂儿套外边儿。

乙:对了。

甲:那要套里边儿呢?

乙:哎,那是背心儿。

甲:行。

乙:嘿嘿。

甲:“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套在外边儿哟。”

甲:“没有袖子哟”

乙:我,哎,“那是坎肩儿哟。”

甲:“买袍儿的.喽”

乙:“有领子哟”

甲:“买了我的袄儿哟”

乙:“续着棉花哟”

甲:“墩儿啦墩儿哟”

乙:“打着棉的墩儿哟”

甲:“怎么这么厚哇”

乙:“亲娘续的呀”

甲:“后娘当的呀”(音)

乙:“卖多少钱呐?”

甲:“五六毛哟”

乙:“一嘞块的一呀”

甲:“爷儿俩赶集哟”

乙:“一大一小儿哟”

甲:“买裤子哟”

乙:“俩条腿儿哟”

甲:“一条腿儿的哟——”

乙:嗯?嘿嘿,“那是裙子哟”

甲:“三条腿儿哟——”

乙:嗯,“没法儿穿哟”

甲:“四条腿儿哟——”

乙:“那是俩条哟”

甲:“五条腿儿哟——”

乙:“那是手套儿哇”……手套都出来啦?你这可叫挤兑人呐

甲:不简单呐。

乙:嗯?

甲:脑子够快。

乙:还谈不到这个。

甲:这个吆唤您听着有意思吧?

乙:是啊。

甲:比这还有好听的

乙:那是卖什么的?

甲:在旧社会有一种卖布头儿的吆唤。

乙:嗯。

甲:他有艺术性。

乙:哦,你说的那是串胡同儿背着大包袱?

甲:那怎么吆唤呐?

乙:一吆唤都这味儿嘛?

甲:您来来我听听。

乙:都是天津的乡亲。

甲:可以。

乙:“卖杂散布头儿嘞,一百多色三百多样儿,买去做布料儿去呗!”

甲:嗯。

乙:对不对?

甲:您介绍的是一部分。

乙:是啊。

甲:咱们天津乡亲。

乙:嗯。

甲:背着包袱,到胡同里打开之后。

乙:嗯?

甲:一块儿一块儿的。

乙:对呀。

甲:拿出来吆唤热闹极了,“这一块啊。”

乙:啊?

甲:“不掉色(shai

3)的花洋布啊。”

乙:喔。

甲:“买家去给小孩儿做裤衩儿、做兜兜去吧您呐。”

乙:喔?

甲:“做门帘儿、窗户帘儿,靠里挂靠外挂靠里挂嘞里外。”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个我也不知道这个。

乙:噢,您说这种卖布头儿的?

甲:我介绍这种卖布头儿的在旧社会是骗人的生意。

乙:错啦。

甲:嗯?

乙:买卖它不能够骗人。

甲:他们就骗人。

乙:为什么呢?

甲:有门市部。

乙:哦,也有门脸。

甲:在商店门口儿摆摊儿。

乙:是?

甲:把布都码到一块儿。

乙:嗯。

甲:整块儿的布,整匹的的全是。

乙:啊?

甲:他撕一块儿一块儿的。

乙:哦,满给扯开喽。

甲:一丈五六。

乙:是了。

甲:不耽误您的材料。

乙:嗯。

甲:做大褂儿够一件儿,裤褂儿够一身儿。

乙:是啊。

甲:吆唤出来好听。

乙:哦。

甲:有辙有板、有腔有调,就跟唱一样。

乙:这么样。

甲:嗯。

乙:您呐,就在这儿吆唤一下。

甲:可以。

乙:我去(扮)那小伙计儿。

甲:成

乙:站那旁边给您扽(den

4)那布的犄角,接个下腔。

甲:可以可以。

乙:来吧。

甲:掀开布拿过来他不吆唤。

乙:嗯?

甲:摔一摔。

乙:卖抬卖抬(音)。

甲:表示这布啊,没有浆性。

乙:是了。

甲:含一口水喷一下。

乙:嗯。

甲:“扑————”,(用力拍一下手)“啪”,这块布。

乙:啊?

甲:您买家穿去

乙:是是?

甲:穿多少年,怎么洗,怎么投它不掉色(shai

3)

乙:哎,透蓝?

甲:漂白

乙:废话嘛,白的还掉色(shai

3)吗?

甲:咱先吆唤这白的试试,“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