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创始人
2024-02-20 02:19:36
0

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文革结束后,我国文坛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朦胧派”诗歌作品和诗人群体的出现以及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战,是当年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坛大事。舒婷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正是当年“朦胧诗”的代表作。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诗人以“不,这些都还不够”为转折点,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十四岁左右年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争取女性尊严和独立地位的抗争决心和新型的爱情观、自由平等、人的价值等深层理念,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描绘的各种形象,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对偶、对仗、类比、比拟、拟人、递进等手法,培养自己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放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想象。如何鉴赏这一段?

  2、难点:“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两处,作为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涉世未深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可以略作讲解,但不宜过分理性化,仍应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整体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思考。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音乐和教师的示范朗诵,采用“激发兴趣——感知形象——品咂鉴赏——朗诵比赛——创作审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熟读,课后让学生创作。贯彻师生平等互动的原则,教师作引导,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诠释。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理解,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己建构关于现代白话自由诗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习方法

  我打算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朗诵法、欣赏法、比赛法、写作审稿法等方法让学生用审美的方式接受教学内容(这是一首议论性的诗歌)。

  四、说教具的使用

  尽量利用电子课件,录音机、幻灯片或者mp4等,制造音画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课时)

  本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计划两个课时,《致橡树》计划使用一个课时,课后组织同学赏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练习诗歌创作、出墙报,实现“创作、审稿”过程。

  六、说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激发兴趣(共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作配乐示范朗诵(有条件时,同时显示相应的画面)。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文革以及文革结束后的转型时期,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以及当年对“朦胧诗”的批评。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钟)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配以适当的音乐,整体感知诗歌创造的艺术的形象。要求:

  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齐齿呼后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读成第二声,“峰”是否读成“fōng”,“雾霭”的读音等。(5分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将思考题板书或者用课件展示):

  (1)诗中描写了那些形象?

  (2)诗中提到了几种爱情观?

  (3)诗歌分几个层次?

  (4)诗人赞成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5)你最喜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尽可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钟)

  (三)品咂—鉴赏(课堂练习)(共25分钟)

  1、教师稍作讲解,进行局部研讨。对比诗中表现的各种爱情观,以及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重点分析“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0分钟)

  2、点名请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分钟)

  3、全班齐声朗读这段诗句。(1分钟)

  4、趁热打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点拨:(13分钟)(以下问题板书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3)木棉和橡树——树的形象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4)作者怎样描写橡树与木棉的关系的?

  (5)作者怎样深化了主题?

  (四)朗诵比赛(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

  (五)诗歌专栏(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审稿。

  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作者以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以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以木棉象征女性阴柔。

  二、说学情

  大一新生,数控、汽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②培养、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展开”为平台,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和个性发展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领会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意象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因此将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欣赏四个环节。)

  六、 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表演试学习法。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以朗读、探究、品味、抒发为主要方式。

  七、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扩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教师寄语: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面对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设计: 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 崭

  橡 新

  树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树》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诗人用象征手法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新型的爱情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关于朦胧诗的一些知识,加深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教学目标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又经过第一单元前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初步具备了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和朦胧诗的特点等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作者新型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②提高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本文主要通过多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对各种意象的理解是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的第一条。

  ②理解、概括作者抒发的新型爱情观。

  (2)教学难点:

  本事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意象多,并且有些意象较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本事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我采用诵读感悟法、探究阅读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文意象较多,我在上课开始通过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人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明确各种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发的爱情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鉴赏,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

  (1)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诗情;

  (2)诗歌意象较多,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勒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针对相应的内容,可以提出三两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并与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用一句话“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歌颂美好的爱情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的诗句”,然后让学生回忆三、五句关于爱情的诗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爱情诗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②投影作者简介和“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为文本的学习作铺垫,也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2、感知意象

  (1)朗读欣赏,初步了解课文。

  多媒体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2)学生自己品读,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那些意象?

  ②诗歌分几个层次?找出表示层次的句子。(两处:13、32句)

  学生读完并简单思考后,提问并订正、明确。

  3、学生分组讨论,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让学生看书、圈出关键词,并和前后左右同学讨论;然后提问并订正、明确(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鸟儿各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攀援、炫耀)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四、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致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英语四级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第一篇:  作文题目:  Intelligence-Nature or Nurture  1) ...
常用英语问候语大全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常用英语问候...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531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 我的旅行计划 My travel plan英语作文 篇一My Travel PlanI have a...
微光华晨宇歌词 微光华晨宇歌词  作词:周洁颖  作曲:钱雷  演唱:华晨宇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优... 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检讨书 篇一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我写这封检讨书是因为我在期中...
“自命清高”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 成语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如...
高中青春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 影响金属夏比冲击试验的因素B‰。8术避口樊庆东徐玉红夏比是音译ch砷y,夏比冲击试验(Char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