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瑜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
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继续强于预期。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7.5万,预期20万,但前两个月合计下修16.7万人。新增就业依然主要分布在教育保健服务、休闲和酒店、政府部门。衡量就业增长广泛性的扩散指数同步回升,从61.8%升至62.6%。失业率明显回升,劳动参与率修复继续受阻。失业率从3.7%回升至3.9%,强于前值和预期的3.7%;劳动参与率持平于62.5%,低于预期的62.6%。时薪环比增速显著回落,周工时有所修复。时薪环比增速从0.6%降至0.1%,低于预期的0.2%;同比增速从4.5%降至4.3%,符合预期。每周工作时间从34.1小时回升至34.3小时,但仍处于2015-2019年波动区间的低位。
美国失业率为何明显回升?如何理解“好坏参半”的数据?在劳动参与率持平的背景下,2月份失业率为何明显上行?与超预期的新增非农就业是否矛盾?
首先,拆分失业率的回升原因。从构成来看,劳动力增长和就业人口下降导致失业人数上升,贡献大概各占一半;分年龄段来看,青年和女性大概各贡献一半。青年(16-19岁)失业率提升或主要归因于存量就业人数的下降。20岁以上女性失业率提升或主要归因于非劳动力再入市场带来的供给修复。20岁以上男性失业率下降或主要归因于劳动力退出市场导致的供给萎缩。
其次,失业率上行与非农就业人数偏强并不矛盾。失业率统计来自家庭调查,非农就业统计来自机构调查,两者在样本、调查期、调查范围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也导致家庭调查口径的就业人数与机构调查口径的非农就业人数经常出现背离,带来了失业率走势和新增非农就业的分化,比如2023年5月也出现过新增非农强+失业率回升的情况,而2023年3月和7月等则出现过与之相反的情景。从经验上看,两个口径的就业人数的相对差异,对失业率的方向似乎也没有指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