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包括青海省检察机关督促整治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致害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
(最高检官网截图)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野生动物活动区域逐步靠近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心,随之衍生的“熊出没”“狼来了”等人兽冲突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021年全国“两会”上,有青海团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大对涉藏地区草原流浪犬问题整治的监督力度”的建议。2022年全国“两会”上,又有青海团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之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兽矛盾’”。相关代表建议,为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野生动物致害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指明了努力方向。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青海省院)调查查明,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致害事件数量剧增,仅2018年至2019年期间,海南州共和县辖区内就发生流浪犬咬伤畜禽事件101起,伤人事件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余元。全省相关市州辖区内大量流浪犬未注射疫苗,极易引发狂犬病、棘球蚴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对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022年1月,青海省院部署开展流浪犬治理检察监督专项活动,海东、海西、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七个市州21个基层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3件,发出检察建议39件。通过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请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行政机关强化对辖区内流浪犬的收容与治理,召开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犬只管理听证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230人及相关行政机关共同参与,推动流浪犬治理、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化,流浪犬问题得到初步遏制。青海省院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会签《关于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
此外,海西、海南、海北、果洛、玉树五地检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15个基层院共办理人兽冲突治理公益诉讼案件107件,促请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等设立警示标识121个,开展教育培训136场次,健全完善应急预案98项。在办案基础上,青海省院与省公安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会签《关于加强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防范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 助力国家公园建设的协作意见》,为解决人兽冲突问题提供机制保障。
最高检阐述本案典型意义,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向、办案思路、办案措施等重点问题。检察机关聚焦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反映的人兽冲突问题,及时从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通过个案办理推动专项监督、类案治理,助推健全完善事前预防措施,促进减少野生动物致害频率,同时推动事后补偿机制落实到位,会同行政机关共同推进野生动物致害问题溯源治理,有效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助推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检察之力保护好“三江之源”。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