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文化广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碶上·红领集市”正在火热展开,助力区域共富、服务“一老一小”、关爱困境儿童……32个展位将大碶街道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一呈现在群众的眼前,开启了“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
博爱家园急救项目展示(主办方供图)
作为浙东经济领域尖兵,北仑区始终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足量的人才引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大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牵头的“五社联动招聘会”,三年来始终坚持将工业社区内招工需求旺盛的企业与赋闲在周边居民社区的劳动力实现供需双向匹配。“我们充分利用‘家门口’外来人员聚居优势,打造了一块区域内企业‘引才用人’的高地。”灵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常态化的周末招聘集市加上各类‘产居结合’服务,我们在半径3公里内画出了一个五社联动的‘共富圈’。”
医疗便民展位(主办方供图)
注册人数1988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162场,服务时数428864小时,累计联动4.8万青年职工投身到基层治理活动……一连串有力的数字,社会组织“漾公益”已经成为大碶街道职工、居民“双向融合”的典型。“漾公益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们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下一步,社区还将联合他们发起‘寓’见新风文明督导项目,在横河工业园区33个厂房改建的公寓楼中选取示范点,从空间提升、文明公约等方面入手,让文明新风浸润职工公寓生活。”大碶街道横河工业社区党委书记陆琪燕介绍。
当前大环境下,招工引才不易,留工优工更是难题。如何让职工住好吃好后,还能获得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在灵峰工业社区文联书画协会展位旁,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娓娓道来:“我们书画协会从园区内20000多名青年职工中挖掘有文艺特长的能人吸收入会,为他们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协会一方面以文艺活动丰富广大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让他们走出‘车间——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融入社会大家庭;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文化能人还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文化走亲’,把欢乐带给居民群众,把才艺带进社区老年大学、‘假日学校’等,反哺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兴盛。”
老兵理发(主办方供图)
除了力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同是“国之大者”。大碶街道多个社会组织在这两个“大者”上,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1200位老人?其中800位还是高龄老人?”本次北仑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大碶分会场的“东道主”坝头社区看起来地方不大、小区老旧,却是这个街道“老有所养”的重要阵地。“每当夏秋季台风天,博爱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从全区各处赶来帮我们转移高龄老人。”坝头社区党委书记张维珍回忆道,“每次看着‘红马甲’背着老人来来去去,辖区内的‘年轻’老人也深受感动,纷纷要求加入队伍参与劝说。”而今,坝头社区的志愿队伍不断扩大,服务内容覆盖关爱救助、救援救护等多个方面,建立了“红十字博爱家园”。
活动现场,不少路人对“共富遗珠——重光焕彩”展位产生了兴趣,大碶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沈庆耐心进行解答。沈庆认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精准聚焦困境儿童的全方位成长和针对性帮扶是当下的社会难题。“困境儿童需要帮助,但又绝非看似‘硬菜’的金钱可以纾困,他们更需要有‘柔性’的关怀之光。”沈庆坦言,“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部门的支撑下,我们构建‘365天+24小时’的柔性儿童社会工作模式,希望以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化的服务举措,最终实现困境儿童的家庭增能、校园复归、阳光伙伴等效果。”听完讲解的路人纷纷响应,主动报名参与完成孩子们的“微心愿”。
随着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模式也需要“系统升级”,而富春社区的“富之春”强社公司就是大碶街道“强社惠民”集成改革的试点举措。“以前,财政拨款是社区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居民需求的不断提升,经费不足成为制约现代社区建设的突出因素。”富春社区不久前成立了大碶街道首个强社公司,社区负责人张孝英成竹在胸,“我们致力发掘社区资源,盘活社区资产,增加社区固定收入,盈利反哺于为居民服务。”据她介绍,该公司善用社区资源,在上月底已实现创收3万元,而这笔资金将会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宝藏小屋等志愿服务项目。“坚持党建引领,实现资源整合,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增强社区发展内生动力,这是现代社区的必由之路。”
大碶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碶街道围绕社会治理,一直以党建为引领,全局统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系统融合,结合街道中心工作搭建平台,孵化培育或正在培育一大批优秀社会组织,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将各社会组织优秀项目集中推广,旨在全街道范围内,收集民意、凝聚民智、团结民力,为扎实落实全年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胡洲华 顾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