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在有“浦东塞纳河”之称的张家浜河畔,用Citywalk的方式,引导居民争做文明实践行动者。今天,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了一场“雷锋志愿者”打卡志愿行,触摸塘桥人文历史“红五星行动”。
图说: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了“雷锋志愿者”打卡志愿行活动。塘桥街道供图
16天里10场活动服务居民
据了解,今年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3·5学雷锋日,以16天里10场活动供需对接为亮点,用“进社区、进楼宇、进园区、进家门”等形式,开展了“零距离”“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除了当天的Citywalk人文行走外,塘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还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塘桥仁济医联体联盟、陆家嘴软件园等,开展了掐丝珐琅杯垫非遗手工体验活动、大型专场义诊等共6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受益人群近380人次。
本次Citywalk人文行走活动路线总长约4公里,途中设置了多个打卡点。参与者在领取各项装备和任务线索后,通过破解点位打卡任务获取1枚代表雷锋精神的五星徽章,最后在塘桥公园“塘·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换取活动纪念品。
“浦东塞纳河”移步换景
当天上午,来自辖区6大园区各部门、各党支部、群团组织、共建单位及居民区60名“雷锋志愿者”在塘桥公园东门组队参与。大家身着蓝色志愿马甲,在塘桥公园起点积极参与“忆雷锋画雷锋”打卡环节,将心目中的雷锋形象绘制在徽章上并佩戴在胸前,开启一天的志愿活动旅程。
在沿途经过的张家浜塘桥段,志愿者们漫步其中,移步换景,了解人文历史,时代变迁。张家浜开凿于清朝康熙年间,因张姓首居于此而得名。走在张家浜徒步道上犹如时光隧道中穿行。每一个岸线、每一段河床充满活力和创意。张家浜是一条历史文化廊道,民族实业家刘鸿生曾在浦东塘桥创办义泰兴煤栈,1919年实业家童世享等人,在张家浜南岸建浦东发电厂,从此,张家浜因水而兴、因水而旺。这条被人们称作“浦东塞纳河”的张家浜河,曾获颁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上海获此殊荣的第一家。
全市首个围绕完整辖区的环道慢行系统
2023年,塘桥街道打造环绕整个辖区的“O”环形步道,全长10公里。这是全市首个围绕完整辖区的环道慢行系统,张家浜河贯穿其中。通过这条慢行步道,打造塘桥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并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周边绿化布局,塑造畅通、人文、绿色的城市景观。
沿着张家浜沿岸路线行走,志愿者们根据任务卡提示,搜集挂在大“O”环形步道沿途桥上的雷锋语录,唱一段雷锋的歌,佩戴起雷锋帽、背起雷锋包拍照及视频发布朋友圈,并收获点赞,获得“雷锋日红五星”,在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也为张家浜桥带来了新时代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的文化活力。
最后,在塘桥公园“塘•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们开展了手工制作笑脸花活动,将亲手制作的笑脸花赠送给身边的居民、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将笑容和温暖传递下去。
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Citywalk人文行走活动,串联了张家浜这条历史文化古河,激活了塘桥公园“塘·空间”这一新型“公园+”文化共享空间的活力,营造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文明氛围,让“雷锋志愿者”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争做文明实践行动者。
接下来,塘桥将联合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协会、叮咚买菜、工商银行浦东分行等,每季度定期举办便民服务集市,持续擦亮“温馨塘桥暖心志愿”品牌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