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600字,阅读时间约18分钟
200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一名牧民在自家承包的草原上,发现了一处可疑的焚烧痕迹。
这位牧民平时只有收割牧草时才来这里暂住,附近也人烟稀少,他想不通为啥有人会来他家屋后烧东西。多年喂养牲口的经验又让他觉得灰烬里的碎骨残骸不像牛、马、羊中的任何一种。
一个“毁尸灭迹”的猜想浮现在他脑海,于是他立刻报了警。
可疑的焚烧痕迹。
警察抵达现场后,随行的法医做了初步鉴定,发现灰烬中有部分骨骼碎片符合人骨特征,高度怀疑可能发生了命案。
可焚烧的现场处在风口,草原上的风,吹走了大量物证,遗留下来的碎骨都是很小的碎片,因此破案难度非常大。
如何确认死者身份,是第一只跳出来的拦路虎。这时有人想到了当地著名的法医老裴,他是识骨寻踪的高手。
在现场筛灰的法医们。
手举筛子的老裴登场了——在很多火灾现场,筛子是法医的得力助手,通过筛灰仔细勘查现场,他们就能找到突破口。
从灰烬中,老裴清理出了二三十块大小不一的残留骨骼,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长约6厘米的焦黑骨头,老裴仅能认出这是人的掌骨,但难以分辨属于左掌还是右掌。
灰烬里的掌骨。
最大的骨头居然只是一节掌骨,案情的严峻远超办案人员的想象。
除了这块相对完整的掌骨之外,灰烬中还发现了两颗牙齿。这两颗牙分别是尖牙和第一磨牙,外表已经烧得焦黑碳化。
此外,灰烬中还筛出一个直径约2厘米、有弹性的金属环。
经验丰富的老裴认出这是一种老式节育环,在城市几乎不用了,但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还在使用。
据此可以做出初步推测,死者有可能是一名偏远农村的已婚妇女。
灰烬里找到的圆环和钩子。
心细的老裴又换上了网眼更小的筛子再筛了几遍,找到了几个小铁钩,仔细辨认不难发现,这是女性内衣上连接用的铁钩,进一步证明死者是女性。
取证过程中,老裴还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焚烧的面积不大,灰烬类似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如果焚烧整具尸体,灰烬面积不应该这么小,也不会烧得这么彻底,凶手可能碎了尸,还使用了助燃剂。
根据他的判断,民警果然在土壤中发现了柴油的成分。而周围发现血迹、焚尸的草地,显然不是行凶的第一现场。
警方扩大了搜索范围后,在距现场5米远的地方,找到了一把带血的旧菜刀和一个烟蒂;
在离现场20多米的土路上,又发现有断断续续的轮胎印,应该属于一辆三轮车。凶手可能是通过三轮车来运尸的。
焚尸现场周围找到的菜刀。
当地另一户牧民又报告说,案发前一个月的某天下午,他看到在山头那块冒黑烟,但没有去查看。
真正的案发时间很可能在一个多月前。可惜的是,经侦查员多方走访调查,依然不能确定被害人的身份,案件调查由此陷入了僵局。
法医老裴因此陷入沉思。
一般来说,只要人体最重要、最大的骨骼存在,法医就可以推断出死者的三个重要特征:性别、年龄和身高。
比如通过观察耻骨夹角,可以推断死者性别,男性的夹角较小,女性的夹角较大。看颅骨的额头与枕后隆突特征也很容易分辨性别。
根据耻骨夹角、颅骨判断性别示意图。图源:《法医之书》
而通过观察耻骨联合面的特征,代入一个回归方程,法医可以计算死者的年龄,上下误差只有两岁。此外,还可以通过牙齿磨损程度来推断年龄。
推断身高最好是看四肢的长骨,如上肢的肱骨和尺骨桡骨(上臂和前臂的骨头),下肢的股骨和胫骨腓骨(大腿骨和小腿的骨头),但躯干骨甚至是掌骨也可以用来推算身高,只是准确度稍差一些。
这些识骨寻踪的法医知识,都是老秦《法医之书》里的干货。如果大家还想看更多解说,记得戳下面的链接,购买这本新书~
经验丰富的法医老裴自然也都知道这些知识点,但他手里掌握的较完整的骨骼,只有那根焦黑的掌骨。
这根掌骨还分不清左右,由于使用左右手的习惯不同,一般人的右手掌骨要略长一点,左右手的测算公式有所不同,老裴只能粗略地估算,死者的身高应该在1米53到1米63之间。
由于没有发现耻骨联合面,老裴只能依靠残留的两颗牙齿,进行年龄推断。
这两颗牙齿的磨损程度都比较严重,参考对照表,受害者的年龄应该在35岁以上。
死者仅存的牙齿。
不过老裴没急着下定论,他常年在内蒙古生活和工作,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中,肉类的占比很大,这会导致内蒙人的牙齿磨损程度比其他地方的人严重。
结合这个考虑,老裴下了判断,受害者的年龄应该在29到33岁之间。
至此老裴总结出了死者的关键信息: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已婚女性,身高1.53到1.63米,年龄为29岁到33岁。
写下这些信息后,老裴重重叹了口气,想破案,靠这些信息远远不够,虽然可以排查案发地附近的失踪人员,但给的特征太宽泛,符合条件的人一抓一大把,再加上死者也不一定是本地人,确认死者身份依旧很困难。
好在老裴不断摸索,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在清理牙齿的过程中,老裴又发现这两枚牙齿有显著的氟斑牙特征。
氟斑牙是一种地方病,是人们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引起的,严重时牙齿表面会有黄色或棕色斑点。偏远地区的人们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或河水,就会出现氟斑牙,被害人应该生活在饮用水含氟量较高的地方。
案发地区,居民牙齿磨损程度可能较重,部分地区氟斑牙高发。
老裴立即向当地研究氟斑牙的部门进行咨询,研究人员向老裴提供了内蒙古境内几个氟斑牙病的高发区,侦查人员向这几个地区的派出所发出了协查通报,寻找符合条件的失踪人员。
很快乌海市公乌素派出所传来消息,他们地区有一个失踪人口信息非常吻合。这名失踪女子名叫张兰,31岁,身高1.6米,聋哑人,已婚,体内放置过节育环,种种迹象表明,张兰很可能就是被害人。
老裴将刀上的血迹与张兰的DNA做了比对,证实此案的被害人就是张兰。
那么一直在家务农、几乎足不出户的张兰是被谁杀害的,凶手的杀人动机又是什么呢?
警方对张兰的社会关系做了调查,她的丈夫也是一名聋哑人,俩人的社会关系并不复杂,从未与别人结怨。
张兰失踪前和丈夫闹了矛盾,丈夫对她的离家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彻底联系不上张兰,他才意识到张兰出事了,立刻就报了警。
丈夫向警方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张兰每次和他闹矛盾后,都会去找一个叫徐欣的朋友。但这次徐欣却一口咬定:张兰根本没来过。
节目示意图。
警方找到徐欣询问张兰的行踪,徐欣显得格外紧张,说话含糊不清,有意回避躲闪。办案人员敏锐地感知到,徐欣很有可能跟张兰的遇害有关。
但徐欣比较瘦弱,不太可能独自完成杀害张兰并运尸焚尸等一系列行为。在蹲点监视徐欣时,徐欣的丈夫刘松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刘松在当地开汽车修理厂,有过猥亵妇女的犯罪前科。而面对警察的询问,刘松又根本说不清自己案发前后在做什么,更没有不在场证明。
办案人员注意到,刘松就有一辆带挎斗的三轮摩托车,车子内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污渍都没有,仿佛有意清洁过一样。经过仔细勘查,刘松摩托车的车轮花纹,与案发现场遗留的车轮印高度相似。
刘松家发现的摩托车。
刘松在接受询问时,试图用抽烟来缓解紧张,而香烟的牌子又与犯罪现场留下的烟蒂一样。
另一组去排查加油站的民警也得到重要情报,一个多月前刘松曾去加油站买了两桶柴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对他印象挺深:他的摩托车明明烧的是汽油,却偏偏买了两大桶柴油。
有这么多疑点,于是民警将刘松抓捕到案,还没做DNA比对,刘松就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刘松交代,案发前一晚他喝了很多酒,第二天醒来后听到儿子房间有动静,发现是来借住的张兰正在换衣服,心生歹念的刘松强暴了张兰。事后张兰用手语比划,说要告发刘松并告诉他老婆。
刘松担心罪行败露,直接将张兰掐死,随后肢解了张兰的尸体,并用摩托车拉到100多公里外毁尸灭迹。
徐欣发现张兰从家中消失后,则选择了包庇自己的丈夫。
犯罪嫌疑人刘松被捕。
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的刘松,怎么也不会想到,法医老裴能仅凭一根掌骨、两颗牙齿和一个铁环,就锁定死者的身份,让灰烬开口说了话,最终将他绳之以法。
案子里破案入神的老裴,叫裴俊德,是一位有近40年工作经验的法医,他识骨寻踪的本事神乎其技,不禁让人想到很多人追过的一部美剧《识骨寻踪》,主角bones同样擅长识骨寻踪,她是一名法医人类学博士。
识骨寻踪剧集经典海报。图源:豆瓣电影
法医人类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骨、牙齿、毛发和面貌特征等,精通法医人类学,你就能区分动物骨和人骨,靠骨头就能推断死者的性别、身高、年龄等关键信息。
我国的公安法医个个都是法医人类学专家。这也是老秦在《法医之书》中透露的有趣信息~
裴俊德法医正是依靠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破案经验,才有把握屡破奇案。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要真正做到“为生者权,为死者言”非常不易,得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在紧要关头才不会露怯,遇到悬案也依旧有能力为逝者洗冤。
法医裴俊德在案发现场协助破案。
最后提个问题,大家还听说过哪些关于法医破案的“传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本期主稿:佩奇;编辑:鲁鲁修、CC;质检:小六
参考资料:
[1]《天网》20180123期.证言无声·裴俊德
[2]《法医之书》法医秦明
题图来源:参考资料
本文系【法医秦明】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