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伦理关系思想从孕育、到创立、再到全面发展,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多个学术流派,但大体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个大类。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类的价值”。动物工具论、动物同情论、动物福利论等都是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都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优越性,强调动物是为人类服务的、供人类使用的,他们的理论落脚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
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的自然中心主义,则强调了自然的作用,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时要遵从自然规律。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等,都是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都强调了动物与人类应该拥有平等的道德地位和道德权利,强调了动物的道德地位。
武汉小微湿地供图,李振汉拍摄
虽然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伦理思想,看上去观点迥异,但其论证逻辑基本一致,都体现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将人与动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没有从整体来考量,这既不利于形成辩证统一的动物伦理基本理论范式,也不利于从生命共同体角度把握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事实上,人如果抛开自然也就没有了根基,同样,离开人的劳动实践,对于人类社会也就无从谈起自然的意义。如果单纯强调人与自然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下的动物伦理思想的发展困境所在。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希望通过缩小或放大人类或自然其中一方的权利,来实现另一方权利的凸显,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观点也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缺陷。
武汉小微湿地供图,李振汉拍摄
生命共同体理念,则能够很好地化解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伦理思想的发展困境。生命共同体理念既肯定了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间的相互联系,肯定了其内在统一性,又肯定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晰了人类既是自身利益的代表,又是自然利益的代表,两者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既不应以人类为中心,也不应以自然为中心,而是应当把人与自然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系统考量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如果单纯地将人与动物割裂开来,反而不利于两者矛盾的化解,更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汉小微湿地供图,李振汉拍摄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Pierre
审核 | 橡树
排版 | 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