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一位特殊的英雄——卢志英,一位红色“间谍”。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周总理直接领导的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成为革命中的一员重要人物。
卢志英的一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他的地下工作生涯中,有一次,他通过一本字典,成功救了8.6万红军士兵的性命。然而,解放前夕,卢志英最终遭到叛徒出卖,被捕并英勇牺牲。更让人痛心的是,他的遗体一度下落不明,直到1951年才被找到。当人们打开他的棺材时,现场的情景令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卢志英于1905年出生在山东昌邑县望仙埠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他在私塾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也受到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后来,他前往东北参军,进入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学习军事。然而,随军转战期间,他目睹了军阀的暴行,心中满是愤慨。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1924年毅然脱离军阀队伍,独自南下,寻找新的希望。
在郑州、洛阳等地,卢志英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如刘仲华、南汉宸、续范亭等。和他们的接触让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192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卢志英响应党的号召,进入冯玉祥的联军政治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27年,他在冯玉祥所部担任骑兵第3师8旅16团2营营长,后升任师参谋主任。凭借其职务,他向士兵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1927年11月,在卢志英的组织下,他率领骑兵2营起义,起义部队穿越甘肃和宁夏之间的黄河故道,在敌军的重重围追下艰难前行。途中,部队被敌人袭击,卢志英和战马一起跌入冰雪覆盖的黄河,尽管腿部受伤,他依然带领队伍冲破敌人包围,保全了革命力量。
1928年2月,卢志英前往北平,接受了党组织的新任务,开始与周总理的特派员项与年共同领导全国的学生运动。由于出色的情报工作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卢志英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评价。1930年,周总理将卢志英从北平调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继续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在此期间,卢志英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来回奔波,建立了数十个秘密联络点,为共产党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地下力量。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集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制定了针对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15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包围瑞金,将红军彻底消灭。然而,这份绝密的“铁桶计划”很快就落到了卢志英手中。面对这关系到8.6万红军生死的情报,卢志英毫不犹豫地将其送往党中央。他和同伴们将敌军的部署、进攻计划等信息密写在4本学生字典上,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将这份情报送到了周总理手中,帮助红军成功突围,化解了蒋介石的“铁桶计划”。
然而,卢志英的革命生涯并未因此平静。1947年3月,他因叛徒张联舫的出卖被捕,妻子和儿子也被一同关押。即使面对酷刑,卢志英始终没有屈服,他坚定地表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1948年12月27日,卢志英在狱中遭遇了极其残忍的酷刑。特务将他从囚室中带出,并在审讯时将他打昏。随即,特务将麻醉药浸透的棉花塞入他的口中,随后用毛巾勒住他的脖子,直到他死于窒息。卢志英的尸体被装入木匣,送到南京雨花台的密林中埋葬。
1951年6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卢志英的家人终于在南京找到他的遗体。上海市公安局配合卢志英的妻子张育民和儿子卢大容一起,前往南京进行遗体的确认。在南京市民政局等单位的协助下,终于在雨花台找到了他的棺材。当棺材打开时,遗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遗骸的散乱状态表明,卢志英在棺内苏醒过来后,由于无法逃脱,最终因窒息死亡。
卢志英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毛主席亲自为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号烈士证书。他如今长眠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