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期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国防采购决定,放弃了俄罗斯最新的S-500防空系统,转而选择增购五套S-400系统,这将使印度拥有的S-400系统总数达到十套。新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其中两套系统将实现本土化生产,此举旨在有效规避以往因漫长的交付周期而造成的延误问题。
据《印度防务新闻》透露,这项新的军事合作协议有望在2025年12月,也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参加俄印年度峰会之前正式签署。尽管俄罗斯此次未能成功将其最先进的S-500防空系统推销给印度,但双方很可能将继续就下一代反导系统的联合研发项目展开深入磋商。
消息人士指出,印度做出此项决定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在近期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对S-400防空系统实际作战表现的评估。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于应对无人机和导弹攻击时遇到的困难,更多被归因于目标体系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操作失误,而并未被视为决定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中包含的S-400系统本土化生产,与印度政府力推的“印度制造”倡议高度契合,这不仅能有效降低对外国军事供应商的依赖,更能有力地推动国内国防工业的发展。
然而,印度与俄罗斯之间日益紧密的国防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对乌克兰的局势产生间接影响。新签订的合同将为俄罗斯在困境中挣扎的国防工业注入急需的资金,这些资金有可能被用于改进现有武器装备,而这些经过改进的武器未来可能被投入到俄乌冲突之中。
回顾历史,类似的资金支持模式并非没有先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导致多个武器项目停滞不前。其中一些项目,例如Kh-35反舰导弹,正是通过积极的出口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才得以最终完成和投入使用。
在此背景下,印度在2018年订购的首批五套S-400系统,至今仍有两套尚未完成交付,这无疑为此次的增购协议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尽管俄罗斯方面承诺将在2026年之前履行完所有交付义务,但考虑到当前国际局势及战争带来的影响,这一承诺的兑现程度仍有待观察。更有传言称,鉴于土耳其为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而可能寻求转售其持有的S-400系统,印度甚至有可能考虑从中斡旋,以获得部分武器。
现阶段,S-500系统之所以未被印度纳入采购视野,既是对俄罗斯生产能力以及交付可靠性的疑虑,也与其在实际作战环境中的表现尚缺乏充分检验有关。对于印度而言,坚持选择久经考验的S-400系统,无疑是更为审慎和稳妥的选择。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现有的防空能力,更能保持其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协同性,并简化后勤保障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