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占海的山水画作如同一扇窗,透视出自然的灵秀与人文的精髓。古人云,山水之美在于其蕴含的哲思和情感。想当年,宗少文以澄怀观道的心境,王摩诘则以诗画交融,描绘了辋川的美景。如今,池占海的五幅山水作品,或描绘雪域的宁静,或展现崇山的奇险,或勾勒长城的雄伟,或描写溪谷的幽深,或呈现峡江的壮阔,无不体现出自然的奥妙与深邃的哲理,确实是艺术的佳作。
在构图上,池占海采用了传统的“三远”法,远山巍峨,近树苍劲,中间的冰河蜿蜒流转,屋舍错落有致。技法上,他以淡墨轻描山峦,仿佛积雪覆盖,冷意逼人;而以赭石轻勾屋宇,在素雅中透出一丝温暖。这不禁让我想起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其意境交相辉映。雪,自古以来便是君子的象征,谢道韫曾言“未若柳絮因风起”,用雪比喻才华,传颂不衰。看着这幅作品,仿佛天地间一片寂静,万物无声,人心也随之清澈。生活中纷繁复杂,若能在喧嚣中寻得一方雪域般的静谧,洗净心灵,岂不是一种幸福?
这幅描绘峡谷的作品,层次分明,峰峦如剑,溪水如练。笔触刚劲,斧劈皴与披麻皴相结合,尽显岩石的峻峭;墨色浓淡相宜,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李白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描绘的蜀道艰难,与此画的雄奇相得益彰。山之险峻,恰似人生的逆境。古人如司马迁,受辱而作《史记》,皆能在艰难中奋勇向前,最终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人生的乐趣,正是在于攀登险峰、探索奇景。
长城蜿蜒于山脊,气势恢宏,兼具“高远”与“平远”。长城如龙,游走于苍岩翠壁之间。技法上,线条遒劲,勾勒出城墙的坚固;墨色厚重,烘染出山峦的雄伟。长城承载着多少家国情怀,想当年蒙恬筑城以御匈奴,汉时卫青、霍去病出塞扬威。观此图,长城的坚固不仅在于砖石,更在于华夏儿女心中的精神堡垒。人生在世,也需筑起“心之长城”,抵御浮躁与诱惑,立身守正,如长城般历经千载而巍然屹立。
溪谷幽深,构图疏密得当,山岩为实,岚烟为虚,村落隐于林麓,溪水轻轻流淌。技法上,淡墨描绘烟岚,浓墨绘出林木,虚实相生,韵味悠然。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境在此得以体现。溪谷的幽静,犹如隐士的栖息地,陶渊明弃官归隐,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宁静。人生何必急于追求名利?若能如溪谷般,守住一份清幽,享受一份自在,便可品味生命的真谛。
三峡的壮丽无与伦比。构图上取“阔远”之势,两岸绝壁对峙,江面烟波浩渺,航船穿梭,如天地间的使者。技法上,笔法繁密,刻画岩石纹理,墨色层次分明,展现出江水的浩渺与力量。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此图神合。峡江之水,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也孕育着生命的律动。航船在江上行,如同人生在世间游弋,尽管波谲云诡,依然向前奔涌。生命之美,正是在于这不断的奋进与探索。
池占海先生的五幅山水,各自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蕴含着自然的法则与人生的启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于这一尺幅之间,见天地之大,悟生命之真,这便是赏画的乐趣,也是人生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