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8日电 (记者 王鹏)春节期间,四川省医疗秩序总体平稳。2月10日至17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数4058918、急诊人次数714456、住院人次数667713、手术人次数35683,安排值班医务人员763667人次。
2月10日至17日,四川省新冠疫情小幅回升,但仍处于低流行水平,JN.1变异株成为本土病例优势毒株;流感疫情持续下降,逐步回归至流行常态水平;呼吸道感染者日均就诊量降至9.42万人次,较高峰时下降47.87%。全省21个市(州)共开设4585个预防接种门诊为群众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全省共接种疫苗16.69万剂次。
“一定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呵护病人”
“我所在的神经ICU病房一共有44张病床,基本一年365天,每天的病人都是满的,在常态化的满负荷运转当中,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办法在春节假期进行连休,只能在保障病人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关爱医护人员,大家进行轮休,对于有些离家比较远的医护人员,很少有机会回家陪伴父母的,我们就会尽量优先安排她们回家团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ICU病房护士长刘逸文说。
春节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ICU病房护士长刘逸文在为病人做检查。四川省卫健委 供图
春节期间,科室管理小组会对所有的病人进行全面梳理,对危重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更好安排和调度护理人力。
“今年是我当护士的第16个年头,也是当护士长的第11个年头,ICU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会经常告诉每个护士,除了精湛的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还一定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呵护你的病人。我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够平安健康,让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关爱,顺利转出ICU。”刘逸文表示。
“让健康科普陪伴大家过新年”
四川省疾控中心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值守的同时,组织专家针对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增强导致传染病风险增加、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低温天气等等健康危害因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布各项健康提示。
“新年返乡,切勿贪杯!”“安全出行,健康过年——这些出行小妙招你要知道”“假期放松不放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春节剩菜剩饭储存指南”等科普内容受到大家的喜爱,截至2月17日,共发布62条内容,让健康科普陪伴大家过新年。
春节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医护团队为患者送上新春礼物。四川省卫健委 供图
过年了,有多名患者因为病情、抗肿瘤治疗周期等原因,不能回家团聚。四川省肿瘤医院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给每位患者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苹果+桔子,表达对患者的最大祝福——平安!吉祥!喜乐!
“和新生命一起过年!”
每年春节,在其他人享受假期欢乐的时候,总有一群人陪着新生命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满负荷运转,收治了一批28周胎龄以内的超早产儿,还有多个疑难重症以及数名全院大会诊高危孕妇生产的危重早产儿。医疗和护理丝毫不敢放松,提前安排好每天的常规班和应急班,除大儿科安排的值班二线医师外,新生儿专业二线医师每天到病房查房,安排全天的诊疗工作。
春节期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喜迎甲辰龙年的第一个新生命。四川省卫健委 供图
大年初一凌晨0时36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亲人们的热切期待中,小花女士顺利诞下一位龙宝宝,胖胖的脸蛋为龙年增添一份特有的喜庆。这是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喜迎甲辰龙年的第一个新生命。
每年从除夕至大年初一早上,在新生命降临中迎接新的一年,对这些准妈妈们来说绝对是难忘的回忆,但对于产科的医护人员来说,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也已成为医院里最温暖的坚守。
“你需要,我就在!”
照旧早起、赶到医院、换上白大褂,照旧看诊、会诊、询问病症,照旧查看报告单、开药、叮嘱服药注意事项……照旧是:你需要,我就在。
春节期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为患者手术。四川省卫健委 供图
龙年春节,家住重庆的肖大爷到成都市温江区旅游访友。初一晚上突发胸闷、胸痛,随即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检查提示肖大爷属于胸痛极高危患者,医院立即启动急诊绿色抢救流程,肖大爷转危为安,目前在CCU进一步监护治疗。
“不要怕,大胆地往右是对的……”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鼓励着老人做康复训练,同时紧盯着康复仪器的指数变化,耐心细致地照顾着。
2月14日是大年初五,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的ICU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宇和她的同事们一起,依然坚守岗位。“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重症患者都相对更多。”在龚宇的印象里,每年春节似乎都格外忙碌。虽然无法陪在家人身边,但工作本身也充满获得感。其中最让她感到欣喜的,就是能通过他们的救治,帮助患者尽早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并且能够在家人的陪护下欢度春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