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监会日前披露了6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中5人因参与恒逸石化内幕交易被罚,另外有6人因操纵上市公司股票被罚。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何新特点?如何让其无所遁形?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
“内外合力”提升并购重组监管效能
田利辉表示,监管层披露的一系列罚单显示出监管的处罚力度正在加强,而行政处罚仅是初步举措。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影响市场价格,若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投资者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涉案者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这一系列惩罚措施就构成了立体化监管体系,并向市场传递出“严监管、零容忍、高效率”的明确信号。
田利辉分析,并购重组领域通常是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高发区。由于其涉及公司重大资产、业务和股权变动,一旦信息泄露就可能对股价造成显著影响。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非公开信息谋取私利,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对于关键信息要确保该保密时保密、该披露时披露。同时,监管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市场监管。
强化“穿透式”监管让违法行为“显形”
田利辉分析,从恒逸石化内幕交易案等案件可以看出,当前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的趋势。不法分子之间往往分工明确、协作紧密,且违法手段日益隐蔽和复杂。他们可能通过控制多个账户进行“老鼠仓”操作,或借助量化基金修改算法和参数等方式来规避监管,甚至打着北上资金的幌子试图逃避监管审查。他表示,监管部门有必要运用更多科技手段,在更广阔的领域加强交易监控,切实强化“穿透式”监管,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