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贞
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天工Ultra”在比赛中冲向终点。新华社记者 方 欣摄
前不久,一场在北京市举办的特殊比赛,吸引了众多网友目光。有网友惊叹:“电影里都没演过的场景,竟然被我看到了。”
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在超过21公里长的赛道上一决胜负。最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的“天工Ultra”在20支机器人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它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赛,夺得冠军。
比赛期间,众多网友带着好奇参与了“机器人马拉松”的热门话题讨论。“机器人怎么跑马拉松?”“机器人和人一起跑是什么神奇画面?”
不少网友关注到,本次参赛的机器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根据赛制要求,参赛机器人应具备人形外观,可以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等动作。机器人以赛队的形式参赛,每支队伍配有工程师、操作手等保障人员,比赛期间也允许换电和换机器人。
在比赛中,有机器人摔倒,也有机器人需要充电休息一会儿,但都没减弱网友对它们的喜爱。比赛中,还有不少观赛市民喊着“加油”给机器人选手鼓劲。
据悉,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机器人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参赛过程中配速为7000—8000米/时。研制团队攻克了机器人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还优化了运动控制算法,搭载了“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另一款身高只有75厘米、体重20斤左右的机器人名为“0306小巨人”,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师生团队设计。在赛道上,“小巨人”虽然步履蹒跚,但它超级努力地向前追赶,一路还不忘和周围的人打招呼,让不少网友直呼“太萌了”。
本次比赛的地形环境丰富多样,包含平地与坡道。赛道虽整体平顺,但对机器人而言,每一处起伏都是对其稳定性和动力系统的考验。
比赛除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外,组委会还评定了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通过马拉松竞技的“极限测试”,可以验证机器人相关技术的成熟程度,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使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