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就在4分钟内,而城市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通常为8至13分钟。为提高急救成功率,广州探索通过科技手段构建“5分钟社会急救圈”,快速连接具备急救技能的志愿者、急救设备和患者,让第一目击者成为第一响应人。
日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共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臻益科技基金会、广州市红十字会、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将在急救平台信息化对接、AED布设、急救志愿者培训、急救志愿者急救奖励基金设置等领域展开多方合作,共建广州“5分钟社会急救圈”。
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广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及5家分中心将与腾讯公司“企鹅急救平台”对接。“完成对接后,市民拨打120电话时,手机会同步收到一条短信,点击链接即可向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发起视频通话”,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负责人罗红彬表示,市民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企鹅急救助手”的线上呼救功能,一键实现“接通视频+发送位置”,将偶发式急救转变为“网约式”急救。
通过视频连接,调度员如同有了“千里眼”,可以直观评估患者情况并实时指导急救。同时,呼叫者的地理位置会直接传输到调度系统,精准调派救护车,提高急救效率。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透露,在“5分钟社会急救圈”建设过程中,将探索利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站等现有医疗资源,以合作共建或现有“120”急救网络医院派驻的形式设置院前医疗急救点,构建“120”指挥中心—区域急救医疗中心—“120”急救网络医院—直属急救站—急救点五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其中,将在从化区试点,为村医配置统一电动车、药箱,开展统一急救培训,形成移动的村流动急救站。
目前,广州已基本实现176个镇(街)AED全覆盖,约2000台AED接入广州市AED地图。据悉,未来两年内,该项目将新增500台AED,相关数据会同步至“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和广州市急救中心AED地图。
除此之外,广州还将推动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培训500名急救志愿者,组织医疗专业师资团队对社区网格员、交警等重点人群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推动急救培训纳入上述重点人群的岗前培训中,力争两年内新增100000名急救志愿者。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穗卫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