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持续武装台岛,而赖清德大肆鼓吹“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妄图继续“以武谋独”、“倚美谋独”,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两个问题,中美是否会走向战争?两岸还有“和统”可能吗?
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美国前高级官员苏珊先透了个底。她指出,未来中美之间最有可能导致直接冲突的问题是台湾问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两国正在朝着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苏珊用了一种很老练的政治语言。她表示,中美竞争并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复杂而微妙的互动。说白了,就是各自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打拼。这种说法看似客观冷静,但其背后暗藏的信息却很值得玩味。
苏珊的观点似乎在暗示,中美之间尽管有不少竞争,但这种竞争并非你死我活,而更像是一场有规则的博弈。然而,这种“可控的”竞争其实为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
台湾问题被视为中美关系中的敏感点和导火索,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双方的军事对峙,甚至可能将世界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国冲突。
苏珊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军事紧张的长期根源,也是唯一可能让中美陷入核冲突的因素。
但苏珊这番话显然别有用心,按照她的意思,中美在台海问题上之所以会产生矛盾,是由于大陆对台岛施加的压力所致,而美国则属于“正义”的一方。
但现实情况是,美国不断通过涉台法案和对台军售,特朗普时期,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涉台法案,试图深化与台湾的关系。其中包括对台军售以及推动台湾参加国际组织等举措,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大陆的敏感神经。
拜登上台后,看似在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对台政策,甚至变本加厉,进一步推动对台军售,并表态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与此同时,赖清德多次公开宣扬“互不隶属”的主张,并大肆鼓吹“以武谋独”,致力于提升对抗大陆的军事能力。
赖清德拒绝签署和平协议,声称绝不接受“首战即终战”,这不仅是在挑战大陆的底线,也是在考验美国的耐心。
台军的军费开支近年来大幅增加,同时还计划培训大批民兵力量,以备不时之需。不久前,台湾从美国采购的 “海马斯”多管火箭已经抵台,并立刻投入接装和换装训练,这无疑是强化自身武力的明确信号。
美台的种种行为都是在玩火,是在把台湾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台海局势的紧张,大陆显然不会坐以待毙。最近,解放军频繁在台海及周边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以展示实力和决心。
就在“海马斯”抵达台湾地区的当天,解放军派出35架次军机飞越所谓的“海峡中线”,并进入台湾的西南、南部和东南空域进行长时间飞行训练,显然是对台方挑衅行为的回应。
这种举动不仅是对台当局传递强烈信号,更是对美国干预台海事务的一种警告。大陆的立场非常明确,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而这一原则也是对稳定台海局势至关重要的基础。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还有“和统”可能吗?
大陆对台的施加的压力是全方面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大陆在经济、政治、司法、行政等多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陆出台的惩“独”法令,它明确表明了对顽固“台独”分子可以进行缺席审判,最高甚至可判处死刑,并且追责终身。这项立法无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大陆对“台独”的容忍度已降至冰点。
与此同时,大陆海警船在金马澎湖周边海域的巡航愈发频繁,而台湾方面则显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出格行为。这一现象显示了大陆在行政和司法层面逐步加强对台实际管辖权的决心。
尽管如此,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言而喻。目前的台湾社会,政治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民进党上台后,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甚至连“中国人”的身份都不愿承认。而国民党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也并未展现出任何推进统一的主动性。因此,仅仅依靠推动民间交流和惠台政策,恐怕很难达成统一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大陆长久以来保持的克制和耐心开始显得有些吃力。过去,大陆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方式达到统一,然而赖清德当局似乎并不买账,反而利用民粹主义煽动“急独”的风潮,让统一之路变得更加坎坷。
然而,台当局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大陆和美国的双重压力。美国深陷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自顾不暇。
因此,尽管美国与台湾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美国还是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以此来约束台当局。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赖当局也不得不放低姿态,建议探讨一个比“九二共识”更具前瞻性的框架,以讨论两岸关系的未来。但这只是一个拒绝“九二共识”的幌子,赖清德的“台独”之心“未死”。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对此做出了明确回应,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然而,民进党当局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歪曲“九二共识”,试图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