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是指人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会产生逃避,不愿意面对的心理,而这个心理竟然是以鸵鸟的名字来命名的。
这是因为有个说法是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会做出逃避的行为,干脆直接把头往土里一扎,自己看不见危险自然也就没有了,也是在逃避现实,就像掩耳盗铃一般欺骗自己。
很多人会认为,鸵鸟这么傻,那岂不是随便来个食肉动物都能拿捏了它?但事实上就算是草原之王的狮子,而且还是鸵鸟的天敌都很少会去吃鸵鸟,为什么,鸵鸟肉不好吃么?
草原之王
凶猛的老虎和狮子都是属于猫科动物,而猫科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喜欢群居,哪怕是自己养的一个宠物猫,也更喜欢家里只有自己一只猫的感觉。
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谚语就是说明的这个道理,不管是捕猎还是平常的生活,老虎都更加喜欢独来独往,要是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发现另一只老虎的存在,很容易就会开始争夺地盘。
而狮子就不一样了,虽然同为猫科,但狮子更喜欢群居,往往都是三五成群的出现,就算是捕猎也都是配合着一起出动。
在捕猎的时候,老虎通常会选择体型不如自己的猎物,毕竟老虎一般都是单独捕猎的,虽然可以战胜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但优先度肯定要比体型小的要低的,毕竟哪怕是食草动物,体型大也能造成威胁的。
在捕猎这方面,老虎跟狮子也不一样,体型相近的情况下,老虎的优势要比狮子大上一些,虽然在力量方面不如老虎,但在狮子的食谱上,基本都是以大型动物居多。
过着群聚生活的狮子,在捕猎的时候也都是三五成群的出动,彼此相互配合,即便是大型野牛或者是长颈鹿也能轻松拿下。
食谱的不同也是因为他们生活习性的问题,群居的狮子如果狩猎的都是体型小的动物,一次狩猎根本不够一群狮子吃,而捕猎次数多对体力的消耗也要增大,还不如一次拿下大型动物。
在这非洲大草原上,成群的狮子几乎是没有天敌的,是这草原上食物链的顶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就算是大象也能战上一战。
就是这样一个草原霸主,为什么很少会选择捕食鸵鸟呢?难道抓鸵鸟比抓非洲野牛还要费劲吗?
不会飞的鸟
非洲是鸵鸟的老家,在这里有着数量非常庞大的鸵鸟,高达15万只,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虽然不会飞,但鸵鸟是实打实的鸟类,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之一,在动物界当中还有一个跟鸵鸟关系非常亲近的鸟类——鹤鸵。
都是大型鸟类,外观相似而且还都不会飞,不过鹤鸵要比鸵鸟危险许多,它被人们称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鸟——“杀人鸟”。
鹤鸵的喙非常犀利,能轻易啄穿东西,但这还不是他们最厉害的杀器,身为大型鸟又不会飞,重量都集中在了腿上,以至于它们的双腿非常强而有力,再加上尖锐的爪子,被踢一下可是非死即伤。
在世界范围内有过被鹤鸵踢死的案例,因此鹤鸵是真的非常具有杀伤力的,也是因为这个关系,很多人认为跟鹤鸵近亲的鸵鸟应该也很厉害,因此狮子才不敢去招惹鸵鸟。
可是看一下狮子的食谱,凶猛的野水牛,头上的利角能直接直接把狮子顶翻,有不少非洲野牛反杀狮子的案例,这肯定比狩猎鸵鸟的风险大多了。
哪怕是体型庞大的犀牛,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狮群狩猎,就算如此几只狮子狩猎一只落单的犀牛,还是很有可能被反杀一只的。
大草原上就是这样,哪怕是食物链顶端的狮子捕猎也要承担风险,相比之下鸵鸟只需要防着被踢到或者啄到就行,风险要小上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很少会去选择狩猎鸵鸟,其实还是收益比不上付出,狩猎鸵鸟不太划得来。
鸵鸟的速度
看一下狮子的狩猎对象,基本都是体型巨大的,比如说非洲野牛,体重甚至能达到一吨,只有这样的大型猎物,才能满足一整个狮群去食用。
而鸵鸟虽然是大型鸟类,体重也能达到150kg,但还不是狮群的优先选择,不太能满足它们的肚子。
而且鸵鸟并非像人们以为的鸵鸟行为那样遇到危险就把头埋在土里装看不见,虽然确实做出这样的行为,但更多的是在确认安全的时候,而非遇到危险。
身高在两米左右的鸵鸟,还有着极佳的视力,能够清楚的看到远处的目标,而三五成群的狮群想要捕猎鸵鸟的话,很容易就会被鸵鸟察觉到。
舍弃了飞翔的鸵鸟,换来的是健壮的双腿,一双长而有力的大长腿让它们能达到70km/小时的时速。
但要论速度的话,其实狮子也不差,但鸵鸟能发现的早,一但发现危险立马拔腿开溜,再加上超强的耐力,狮子很难去追赶。
捕猎是一项体力活,每一丝体力都是非常珍贵的,狮子自然不会选择浪费那么多的体力去追赶不一定能追上,而且肉还不算多的鸵鸟。
相比之下,猎豹花豹这类以速度见长的肉食动物就比较喜欢狩猎鸵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