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积分清零’骗局,假兑换,真陷阱”“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新型网络骗局”“认清不良网贷套路,警惕‘刷银行流水’骗局”……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多地金融监管局近期接连发布风险提示,通过解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非法金融活动套路等,提升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简称“河北金融监管局”)近日也发布一起新型网络骗局案例。案情显示,李阿姨接到自称“抖音客服”电话,声称她曾在抖音平台签署过一项每月扣费业务,如无需使用可以协助其取消。李阿姨一听有点着急,不知是否自己无意中错点而开通了什么业务,急忙询问是否已经扣费,如何取消?随后,李阿姨在所谓“客服人员”的提示下登录“官方网站”一一输入银行卡号、支付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不料一番操作下来,李阿姨银行账户上的40余万元陆续被转出,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警方求助。
“案例中,诈骗分子巧妙利用了被害人的恐慌心理和对抖音客服的信任。他们准确抓住了李阿姨担心每月扣费造成经济损失的心理,制造紧张和焦虑的氛围,让李阿姨急于解决问题,无暇冷静思考和辨别真伪,以帮忙取消服务为幌子,诱导她提供了关键的银行卡信息。而李阿姨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没有意识到随意透露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的严重后果,从而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河北金融监管局提醒,对于陌生来电需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声称来自知名平台客服、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的电话,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伪装成合法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此前,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披露了一起不良网贷套路案例。案情显示,王先生因个人征信存在问题无法在银行办理贷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贷款0抵押、秒放款”的广告,就联系了对方。对方表示因王先生征信有问题,需“刷银行流水”提高综合评分才能放款,并可免费帮忙“刷银行流水”。王先生觉得不用自己垫钱,还能无抵押贷款,便提供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在对方指引下,王先生将对方转入的资金分批转给指定银行账户,转了几笔账之后,王先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被冻结了,无法继续转账。这时,王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后来更是被公安机关因涉嫌“帮信罪”传唤调查,王先生后悔不已。
除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河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出,网络贷款产品种类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良网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息、免抵押、无门槛、高额度等为诱饵,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各种“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层出不穷;二是隐瞒实际息费标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手续费、服务费或权益费,甚至砍头息等;三是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逾期后进行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催收,影响消费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让消费者“刷银行流水”,不法分子以消费者“资质不足、评分低、提高综合评分”等为由,免费为消费者“刷银行流水”,消费者不但无法获得贷款,还可能涉嫌犯罪。消费者切勿接收、转移来历不明的资金,如有贷款需求,应前往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