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中路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往来读者摩挲翻阅“最美的书”。“2003-2023最美的书20年回顾展”在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即将于28日收官。近两个月的展期,迎来一批批市民体验悦读之美。
此次回顾展首次展出中国·最美的书20年获奖作品471种,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70余种,展示了20年来我国设计师及文化出版走向世界的历程,呈现本土设计理念、印刷工艺与材料产业的新发展变化,以及20年来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的新潮流和新经验。
“展览亮点纷呈,尽可能搭建设计师与大众读者的沟通桥梁。比如,把全部展品内容做成二维码供观众查检和下载,便于读者看到每本书的设计和精华内容。”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告诉记者,展览尽可能兼顾环保、专业、便民,动用140多个展柜,“展两个月本来是一项大花费,但这次纸箱展台可循环使用,成本控制在5万余元。”业内评价,环保循环绿色办展理念值得推广。
除了珍贵藏品封闭式展出, 主办方特地发动全国设计师捐献出了近百本“最美的书”在两大展台供翻阅。这里成了展厅尤其高人气的地方,人们停留翻阅,安安静静地读。有些小朋友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对其中精美的童书爱不释手, 读得津津有味。
据上海图书馆值班员赵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到馆看展的观众数量上涨,长假每日下午平均数百名陆续入场,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观众多由武康路打卡后到图书馆停留观展,且以外地以及年轻人居多。”最美的书获奖者之一、江西梅家强专程来沪观展,评价展览“品质高,对设计师特别有帮助”。
展期内举办了多场讲座,来自全国的设计家周晨、赵清、李瑾和陈楠分别演讲,通过实例分析让读者了解何为书籍之美,如何抵达“最美”。设计家还为读者做现场导览。本土设计师愈发注重书籍材质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在装帧设计巧思中融入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提升了很多书的人文内涵和阅读温度。
26日,“最美的书”20年设计艺术论坛将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开幕。此论坛十年举办一届,本届将汇聚海内外40余位嘉宾演讲,各地出版界、设计界以及文创行业的专业人士200余人参会。
从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起计,我国近代出版业已走过百余年历程。由鲁迅、陶元庆、钱君匋等前辈开创的现代书籍设计艺术,也相伴相随于时代取得很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出版大国,年出书品种达25万种之多。书籍设计附着于出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美术的一部分,其创作和参与,除了设计师,还有广大作者、出版人、印务专家和读者。
据悉,回顾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馆、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上海出版协会共同主办。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主办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