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静的乡镇,温柔的故乡,这是“99后”民警宿元鸿深深爱着的地方,每当他说起经棚镇的时候,眼神里都是骄傲的光。也正因如此,他将青春年华扎根在深爱的土壤,警校毕业后,他成为锡林浩特公安处经棚车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坚决扛起守护平安的职责使命,在工作岗位上扎实作风、笃行实干,尽职尽责、躬身作为,骄阳映照他的青春盛年和藏蓝初心。
蓝天白云能听见的铮铮誓言
2021年7月,宿元鸿警校毕业后,没有任何纠结的返回了故乡。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民警,单位里各种脏活累活抢着干、难活苦活争着干,从一点一滴做起,踏实勤奋、任劳任怨。为了尽快熟悉线路,他脚踏实地,用磨破了两双鞋的代价,成为所里的“指南针”;为了尽早掌握接处警流程,他勤学好问,值班室基本成了他的宿舍,终于能独当一面;为了更好帮助群众,他助人为乐,时常因为帮助旅客获得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群众的点赞。他明白,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到极致,自己才能练就真本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是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有力武器,必须学懂悟透。为了胜任本职工作,宿元鸿坚持“学”字当先,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深研执法技能,“手不释卷”也成了他的常态。不负众望,他先后担任起派出所的客运、治安和网安、国保、刑技等业务的兼职员,还因为曾在经棚镇郊派出所跟班实习,积累了办案实战经验和与群众工作的能力,很快掌握了执法办案技巧,案件处理研判能力也不断提升。
绿水青山能证明的勇毅担当
因为宿元鸿熟悉本地群众风俗、习惯、避忌和方言,每次下线路处理案情或者走访调查,总是少不了宿元鸿的身影。虽然,经棚所的线路治安状况较为复杂,但是宿元鸿总能静心找到“克敌之法”,用“巧劲儿”化解大难题。
夏季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开始后,宿元鸿了解到庆宁寺经常会自行组织开展祭敖包活动,周末的时候,宿元鸿就约上同学一起去庆宁寺游玩,一方面想多了解经棚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更好的掌握线路的重点风险时段;另一方面是想跟庆宁寺的工作人员尽快熟络起来,在特殊时间节点到来时,能提前通知,有备无患。2024年的农历5月17日、6月13日等祭敖包的日子来临时,集通线K464-468区间居民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走捷径上山祭敖包的风险骤然增大,宿元鸿会约上同事早起晨练,四五点钟起床,穿着运动服去风险点附近“跑步”,遇见在山脚下散步的人就上前提醒。功夫不负有心人,宿元鸿通过锻炼兼顾宣传的方法,成功清理线路闲杂人员10余名。
人间烟火能看见的勤勉忠诚
宿元鸿虽然是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但是在客运执勤的过程中,他能成为五六岁小孩的“好朋友”,也能成为七八十岁老大爷的“知心人”。如果说他有什么沟通的秘诀,“其实给予旅客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关心足矣。”
7月18日,经棚所值班室电话铃声响起,值班民警接起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老人的声音:“你是领导吗?我请你们派出所好好地表扬一下宿元鸿同志!我年纪大了,来热水疗养,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这个小伙子从我进站开始就一直照顾我,上车时候又把我送到了铺上,我特别感谢他!你们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挂了电话,值班民警说了一句:“元鸿这什么时候又做好事了?”一个“又”字,足以体现宿元鸿的热心服务的工作作风,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开始后,宿元鸿虽然以治安打击整治为重点开展工作,但是热心服务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仍然是他心中的“重头戏”,不容一丝一毫的懈怠。一个月的时间里,宿元鸿救助了1名智力障碍的小伙,帮扶了4名行动不便的旅客,协助车站将1名列车上突发疾病的旅客及时送往医院。
他始终认为,执勤工作充满着温度与厚度,哪怕是一次简单的解答疑问、一次用心的救助帮扶,都牵挂着旅客的冷暖。警暖民心,春风化雨。宿元鸿时刻不忘自己入警初心,作为路途中的守护者,说到底就是真正为旅客办好事、办实事,必须把旅客身边的一些“小麻烦”“小困难”却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小事”放在心上,因为小事不小,每一都是旅客心中所想、所盼。
宿元鸿明白,身穿这身警服不仅仅是为了帅气,更重要的是要能担起肩上的责任。虽然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他就会义无反顾,砥砺前行。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奋斗正当时的铁警青年,怀揣初心与希冀,筑梦而行。
来源:锡林浩特公安处经棚车站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