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 庞婷)“最近,我们楼上有人往下扔垃圾,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是谁扔的,再劝导一下。”“我们加强巡视,把草地上的垃圾勤清理,尽快找到扔垃圾的业主。”
近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城子街道龙门新区三区“聊聊吧”小屋里,居民王女士向物业投诉楼上有人抛掷垃圾问题,物业工作人员和城子街道干部一起回复居民。
社区居民在“聊聊吧”反映高空抛掷垃圾问题(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今年以来,门头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瞄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安全、宜居、包容、文明、魅力的精品城市。城子街道深化党建引领,创建“安居城子”党建品牌,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在‘聊聊吧’里,我们会营造一种轻松聊天的氛围,让居民愿意把诉求告诉我们。”街道工作人员说,跟居民近距离接触、聊天才能知道他们有什么诉求。
“聊聊吧”由城子街道龙门新区三区旧岗亭改造而成,今年开始投入使用,已为居民解决安装晾衣架、增设快递柜、路面硬化等诉求30余件。“有了这个小屋,邻里感情加深了,很多潜在的矛盾经过这么一聊,大伙心里都敞亮了。”物业经理说。
记者了解到,像“聊聊吧”这样的微治理项目已经在城子街道“遍地开花”。在龙门新区四区,荒芜的小道和裸露小山包在社区和居民的共同改造下,变成了花香满园的“花园式”社区。
龙门新区四区居委会主任曹胜男介绍,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有孩子和家长提议在小道上种上各种花卉。社区工作者还将居民闲置的物品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将废弃的轮胎涂上彩绘,装饰在小花园里,很多居民看到后觉得很好看,也纷纷把自己家的闲置物品捐出来。
改造后的“花园”小道(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现在我们这个小花园里看到的所有装饰物,都是来自居民家里的废弃物。这个‘小船’就是一位居民把家里闲置的浴盆捐出来改造而成。我们组织孩子们在上面画画,在里面种上花,居民看到后都很喜欢。”曹胜男指着小花园里的“木船”介绍道。
如何让居民更好地参与到维护社区环境中来?曹胜男和社区干部想了个好办法——认领片区。孩子和家长可以认领一小块片区贴上自己的卡片,这块片区就成了他们的“领地”,里面花草的浇水、剪枝等日常管护就由认领者负责。“这样,居民有了参与感,可以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也能为共建家园出一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现在社区环境太好了。”龙门新区四区居民于福玲对社区环境变化赞不绝口,“以前这边的小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全是荒草。后来社区党员干部经常组织青少年儿童和居民一起护理环境,种花种草。看到小区环境越变越好,我们都特别高兴。”
据统计,城子街道21个社区共动员党员890余人参与“变废为宝”活动,打造绿地微景观51处,建设社区微花园45个。
城子街道地处九龙山下,属京西矿区,1998年城子煤矿关井停厂,结束了城子煤矿40年的历史。2010年,辖区16个社区进行拆迁改造。近年来,围绕“诗情画意门头沟”建设目标,街道明确“墨染城中韵,福满落花间”主题,通过打造历史沿革文化墙、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长廊等微治理项目,形成“以文化人、以文养人”的浓厚文化氛围。
城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祎介绍,街道以“安居城子”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四精一心一规范”为路径,打造“六安之城”,塑造安全宜居城市形象。21个社区党组织在“安居城子”品牌带动下,重塑社区党建特色品牌,实施“N”个微治理项目,搭建全域覆盖式的基层治理网络,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