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庄重毕业典礼上,一位男生的突然行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他毫无预兆地出手殴打教师,这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远在网络另一端的网友们瞠目结舌。原本应该是充满喜悦和祝福的毕业典礼,却因这一突发事件变得气氛凝重。
随着事件的发酵,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愈发激烈。知情的网友开始挖掘背后的信息,试图找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知情的网友则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表达着对这一行为的震惊和谴责。很快,一则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这位殴打教师的男生,竟然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这一消息如同火上浇油,让原本就沸沸扬扬的舆论再次达到高潮。人们纷纷质疑,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资格被录取为研究生呢?
复旦大学是否应该给予他本科毕业证书都成了一个问题。人们开始深挖这位男生的过往经历,试图找出他被北大录取的原因。
然而,在舆论的喧嚣中,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于6月20日晚间给出了回应。他们表示,这名男生虽然曾通过“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报考了北大医学部硕士研究生,但目前仍处于思想品德考核期,并未正式被录取。这一回应如同一股清流,让躁动不安的舆论稍稍平息了一些。
北大在回应中强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学校将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及各级招生录取规定,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存在违法不当言行的考生,学校将坚决不予录取。这一表态让许多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让人们看到了北大对于招生工作的严谨和负责。
然而,这位男生的行为仍然让人深感忧虑。他的素质、他的行为,都让人质疑他是否能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竟,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让这样的人浪费资源,那么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品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我们坚决不允许这样的人浪费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期待学校能够更加严格地把关,确保每一个被录取的学生都具备应有的素质和品德。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共同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而网友们也对此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几乎所有的网友都支持北大不录取这样的一名学生——
“必须以德立教,以德立国才可高品位建校治国。这里不能以全面衡量为由,录取不爱国,不尊师,没良好品德的青年享受国家的精英教育!国家精英教资源有限,有良好品德的爱国守法青年才子有的是,为何要准许这样的沒基木教养,基本法律意识的人参加高考?就应剥夺其本年度的高考资格!”
““优秀”就可以打老师?就应该严惩不贷,不能惯着他。这个社会倚仗“优秀”就为所欲为的人多了,社会就乱了。”
“打老师和打父母是一个道理,天理不容,这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很多人忘记了礼义廉耻是什么,导致现在的社会道德观混乱,唯利是图,是非不分。”
“看评论都是围绕老师对不对,该不该“打”,但是大家想没想无论这位老师是对是错该不该打都不是由一个他的学生来决定的更不应该由他来实施,要警察干什么要法律干什么,你一个学生只要动手,无论为什么都是你的错。”
从网友们的留言来看,对于学生的做法大多是持着反对的意见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做错了,这件事都不应该是一个学生能这样做的,因为你没有这个权利,作为学生,你至少应该知道老师也是自己的长辈,你怎么能如此对待一个长辈呢?而且,就是老师有问题,你不是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去反映,去解决吗?因此,笔者对于网友们的说法是举双手赞成的。
亲爱的读者,对于复旦大学一名男生在毕业典礼上打老师,而录取他为研究生的北大回应,还在思想品德考核期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