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皋兰县什川镇梨园打造的农家乐
位于皋兰县什川镇梨园的农家乐
湖滩村“野奢营地”
兰州农家乐依据地域优势、文化底蕴、饮食特色、民俗风情等,精心打造出了一批品牌服务拳头产品,使之能够做到以品牌吸引人、以风情愉悦人、以特色招徕人。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农家乐,发现其种类繁多、风格迥异,有依托农村美景和清凉优势,以“农家特色”和“乡土味”主打的传统田园风格;也有依托兰山、仁寿山等自然资源优势,在城市周边打造的或古朴典雅,或轻奢浪漫的新型农家乐;还有融合露营、乐队、研学、半自助式多元业态结合的时尚潮流风格,不同主题风格带来了更多元的消费、更棒的乡村游体验和更大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传统田园风格 凸显“农家特色”和“乡土味”
“6月以后,尤其是随着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咱们这就迎来了游玩高峰,趁这几日我得抓紧把院子再收拾好。”这几日,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湖滩村名为众田部落休闲农场里,正在进行农家院装修的一些收尾工作。
老板张文田是一名90后,他利用3年时间打造了众田部落休闲农场,这里集采摘、露营、烧烤、住宿于一体,已经成长为全镇农家乐的领头羊。去年夏季,他家的农家乐火爆到“一座难求”,每天人流量在200多人,日平均营业额1.5万元左右。尝到甜头的张文田打算今年再扩大经营规模好好干一番,“我今年投资50多万,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层仿古楼,5座仿古木小亭子,可容纳300到400人,我还把院内的绿化亮化升级了一下,希望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张文田说。
众田部落休闲农场是典型田园风格,院内绿草如茵,花香四溢,为整个院落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清新,新修建的二层仿古楼建筑美观大气。依靠自家的羊肚菌大棚、杏树、李子树、周边野菜、养殖土鸡等优势资源,实现了田间到餐桌纯绿色食品体验服务和种植养殖到餐桌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
在兰州市,像众田部落休闲农场这样走田园风格,做足“农”和“土”文章的农家乐还有很多,其中大部分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集聚品牌效应。
位于西固南山前沿平台的杏胡台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上百亩花卉点缀其间,被誉为西固区的“后花园”,已成为近郊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龙旭山庄”的大门紧挨着“金钰山庄”,近在咫尺的两个农家乐园内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金钰山庄”因为遍地鲜花受到青睐,而“龙旭山庄”却是因为有一个环境优美的果园而备受游客欢迎。近年来,杏胡台村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庭院”经济,目前杏胡台村已发展42家农家乐、9家民宿,乡村旅游的聚集效应也日益呈现出来。
依托自然优势 打造城市休闲好去处
“这个夏天,总要上一次兰山吧!”这是兰州姑娘小鹿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配图是她刚刚站在兰山之巅拍摄的一张俯瞰全景照片——夜幕笼罩下的兰州城灯火璀璨,街道和楼宇在灯光的勾勒下幻化成闪烁的光带——站在兰山上,这样的兰州夜景被拍摄成一张张绝美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总能收获无数的点赞。
“每到夏天,兰山上的农家乐总是早早就订完了,要想来就要提前行动,早点下手。”小鹿和朋友们提前一周预定了位于兰山上的一家名为燕子坞的花园餐厅,晚上七点左右,这家餐厅正好可以看到绝美的落日,看完落日,炎热的气息也渐渐褪去,院子里亮起灯光,蜿蜒的石子路、透明的露台、喷泉、音乐……让这个小院子成为了一处静谧浪漫的场所,夜幕降临,这里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也最舒服的时候,三五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度过轻松愉快的晚间时光。
近几年,面对旅游发展机遇,伏龙坪街道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旅游板块设计、旅游环境整治、特色园区提升为突破口,坚持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突出做好“旅游+”文章,全力打造“兰山烟雨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走出乡村振兴特色发展路线。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兰山上像燕子坞这样的餐厅,已经打破农家乐刻板发展模式,逐渐融入了民宿、团建、娱乐等多种消费体验,以不同的风格和消费业态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消费。
无独有偶。安宁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依托专项行动计划“安宁万亩桃园建设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建设农家乐,发展特色旅游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安宁区有农家乐180余家,从业人数1000余人。
近几年,安宁区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人文资源出发,在仁寿山景区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家小院,吸引着稳定的客流。
“仁寿山离市区比较近,而且都是经营了很多年的,菜品质量也稳定,作为周末休闲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早上可以先去爬爬山,下山后在农家院里喝喝茶,打打牌,最后吃点可口的农家菜,体验挺好的。”家住安宁区的李先生退休后经常来仁寿山锻炼身体,偶尔需要招待朋友,他都会选择仁寿山山脚下的农家乐。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于休闲旅游和乡村体验的需求增加,安宁区农家乐正逐渐从单一餐饮住宿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转变。未来还将继续深化文化内涵,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露营火爆出圈 农家乐转型发展自助生态
百年古梨树下,青草地铺绿叠翠,放眼望去,一顶顶白色天幕帐篷点缀其中,帐篷下,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打造了一处乡村静谧休闲的好去处。
“对于传统的农家乐经营者来说,夏天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天了,可现在不一样了,下雨天,照样有人来,而且还不在少数。”说这话的人名叫魏博,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露营风的蓬勃兴起让魏博发现了新的商机,于是,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皋兰县什川镇开了这家名叫趣野星辰的露营基地。
该露营基地是半自助式经营模式,对于资深的露营爱好者,可以自带装备在基地扎营,按每人35元收取费用,餐食也可以自备,对于想要体验露营的消费者,营地设置有露营帐篷6顶,穹顶天幕52个,驼峰天幕帐篷1顶,可同时容纳450人休闲就餐,人均消费150元左右。2023年,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6万人次,营业收入124万。2024年经过升级改造,从4月开始接待游客,截至目前,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8万元。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农家乐已经不单单是吃农家饭的地方了,它还是一个可以享受慢时光、释放压力、亲近自然的地方,所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兰州也有露营风的这种地方,迫不及待就来体验了,真的是非常棒。”市民刘珍笑着说道。
在海拔2800米的山顶远眺青山,层层梯田感受中国百合之乡的壮美。在山间露营扎寨,听鸟虫鸣叫,在暮色里,燃起一堆篝火围坐、听乐队演唱,与家人朋友享受野外乌托邦式的生活……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湖滩村的云上湖滩野奢营地同样以户外休闲露营、房车露营为主。尤其是萌宠游乐区受到不少有娃家庭的青睐,市民汪明亮就是这里的常客,他说:“这里距离市区仅有35分钟的车程,萌宠乐园里的羊、鸭子、鱼、鹅等小动物,不光能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还能投喂,周末的晚上还有乐队演唱、篝火晚会,带着孩子来,家长轻松,孩子开心!”
和传统农家乐不同的是,露营风的农家乐总是打破传统的经营思路,在雨天、夜晚等场景下,推出“星空下的约会”“沉浸式雨天打卡”“氛围感拉满吃火锅”等一系列非常规宣传,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前去消费。
“露营风的兴起,让农家乐经营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延长了经营周期的,节约了人力服务成本,半自助生态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的消费需求,也让我们新农人找到了回乡创业,建设家乡的新机遇。”魏博笑着说。
近年来,兰州市各县区把农家乐品牌塑造、提档升级作为推进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积极改善软硬件基础、拓展农家乐延伸服务、创新思路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了一批批品质高、服务好、效益显著的优质农家乐,让很多市民“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优质农家乐也在城市周边和广袤乡村发挥着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让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更为老百姓提供诸多致富途径。
今年以来,兰州市通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全市域全覆盖推动乡村振兴迭代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这样的政策支撑引领下,兰州市农家乐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农家乐产业相关的丰富农产品、民宿等多元消费业态也将成为拉动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收入的新增长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安 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