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沭阳县城往东北方向走28公里,进入韩山镇来到沭阳县法院韩山人民法庭,记者走进“老潘调解室”,一位精神矍铄、两鬓斑白的老者正在翻阅即将要着手调解的案子卷宗。他就是韩山法庭调解员潘恒芹。
扎根韩山法庭30多年,从炊事员到调解员,潘恒芹用他的一颗心传递温暖,一张嘴巧解纠纷,两只脚踏出一方和谐。
潘恒芹在法庭干炊事员时,烧得一手好菜,让干警吃得香甜;担任调解员后,成功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因调解工作成绩突出,2023年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调解员”。
把准症结开“良方”
韩山法庭庭长张继林告诉记者,长年的乡村生活和法庭的工作经历,让老潘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掌握了一套“望闻问切”的调解“绝活”,即观察态度作出初步判断,倾听陈述找出问题关键,询问意见捋出调解思路,把准症结开出化解良方。
2023年6月,辖区某学校发生学生斗殴事件,涉事学生亲属聚集校外讨说法,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韩山法庭受理该起纠纷后,潘恒芹主动靠前调解,认真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多次向学校、派出所和学生亲属查证事情经过,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向学生亲属详细讲解法律知识和校园秩序规定等,同时也向学校阐明该承担的责任。经过5次艰难调解,这起纠纷最终得以化解,调解过程和结果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充分认可,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
调解充满情和爱
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展现坦诚中肯的态度,能促进相互理解和沟通,让当事双方更好地打开心结,缓和矛盾。潘恒芹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去做调解工作,以诚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让调解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具人情味。
潘恒芹在调处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被告王某是一位单身母亲,她独自抚养一双未成年儿女,经济上很窘迫,又面临高达八万元的赔偿款,心里甚至产生了轻生的想法。而原告张某因此事故受伤致残,家庭条件也不富裕,就等赔偿款做手术。
(下转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