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今河南杞县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很可能不会名留青史。
董宣,此人太耿直了,还自带“蠢萌”属性。
董宣,多亏生长后汉中兴,不然……
此人生平事迹不多,但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已然不易。当朝司徒觉得他不错,将他招进公务员行列,董宣一路升迁到了北海王国的相。北海王国乃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哥之子的封地,董宣初到宝地不知所以,竟任用了奸人公孙丹为五官掾。五官掾相当于董宣的左右手,在郡国当中地位还是很高。说明公孙丹家族在当地很有实力。
公孙丹当官没多久,就盖了新房。还特意请道士作法,据该道士说,这里必然会有人死。公孙丹一想,我死不如别人死,当即指挥儿子上街拉一人进来杀了,塞到新屋中。公孙父子实在太虎了,杀人还光明正大的,弄得上级董宣知道了。
董宣心想,我刚上任,你就杀人,我不杀你杀谁,指挥人马,逮捕处死公孙父子。
公孙家族一听公孙父子死了,纠集起来闹事,好像自己没错似的。董宣又心想这伙人曾和王莽一起篡位,现在如果勾结海盗,那北海国就危险了。索性将这群人全部抓起来,又命令第三副手书佐水丘岑带人杀了公孙宗党三十余人。
这事一下闹大了,青州刺史立马上奏,董宣和水丘岑立马下狱等待论处。不多时,董宣因此事被押上刑场斩首。说时迟那时快,刚要砍董宣,皇帝的诏书立马到了,将董宣押回牢房再审。
董宣借机向皇帝派的使者说明原委,并未受连累的水丘岑求情,最终仅受降级惩罚,水丘岑则高升了。
后来董宣又升迁江夏太守,镇压当地暴乱。董宣刚到江夏边界,就下令江夏各处,说你们这群反贼好好想将受到什么惩罚。反贼一想这位董大人什么样的人都杀,当即焉了,作鸟兽散。
董宣吓跑了反贼,却未能吓到都尉——皇戚阴氏,于是董宣被以轻慢罪免职。
过了几年,六十九岁的董宣再次获任用。被皇帝任命为都城的长官——洛阳令。当时的洛阳作为国都生活权宦之人多若牛毛,县令官太小,对于有权势的人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导致京城越来越乱。这让皇帝想起了钢铁男——董宣。
董宣六十多了,脾气一点也没变好。看来儒家的六十而耳顺,说的不是董宣这种人。
当时贵为皇帝大姐的湖阳公主刘黄收了一位杀人犯,若是一般的洛阳令也就不管了。但董宣不是一般的直,当他获知该犯将同公主一同出行时,当即带上人马。拦下了公主车马,高呼公主过失,呵斥杀人犯下来。该犯见架势,不得不听话下车。董宣当街格杀该犯,气得公主跑到皇帝耳边说董宣坏话。
皇帝一听大姐被欺负,急赤白脸的将董宣宣来。董宣显然早有准备,先是一通称赞皇帝如何圣明,接着讲明事理,便说如果皇上不明,那我还是自杀吧。董宣还真向柱子上撞了个头破血流。皇帝又让黄门摁董宣脖子向刘黄磕头认错,董宣死死撑地,拒不低头。
皇帝见状当即明了,不再听皇姐诡辩,厚赏董宣30万钱。
董宣从此得“卧虎”外号。
当了5年洛阳令的董宣,以74岁高龄逝世。死时仅有布裹尸身,家中仅存数斛(唐以前1斛=1石=10斗=120斤)粮食和一辆破车。皇帝闻此,心中惭愧,以他曾任太守提格了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