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通讯员 崔钧洋 黄言安
面对突然刹车的“萝卜快跑”,怎么快速联系运营企业处理?怎样查出27年前一起命案的凶手?沾染毒品的夫妻俩稀里糊涂结婚后生下的婴儿只有一个肾,青年女民警如何帮助这一家走出困境?
“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4月30日,武汉市公安局举办“新时代武汉公安青年故事汇”展示活动,6部由青年民警辅警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生动再现了武汉公安青年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奋斗场景,现场激起阵阵掌声。
情景剧生动演绎武汉公安青年故事
我和“萝卜”共成长
大屏幕上,武汉车谷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绿树成行。镜头由远而近,一条道路上,一辆外形别致的小车行驶在车流中,忽然停下。
画外音:
我是萝卜,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探索未来出行方式,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这条赛道上,我是先驱者。只是,科技创新需要试错,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道路交通,我常常显得没有那么聪明。这不,又碰上了早高峰,“以不动应万动”是我的行驶策略,但后面的司机可就没那么淡定了。
此时,这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后方,响起了不耐烦的喇叭声。
“我是段婉钰,来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大队。”青年民警段婉钰走上演讲台。
“给人工智能一点时间。在它们的改进过程中,我们保驾护航。面对突然刹车的‘萝卜’,怎么快速联系运营企业处理?”
段婉钰说,他们讨论后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精准定位相关车辆,识别车辆身份,通知运营企业后台安全员迅速接管。“我灵机一动,在汽车尾部粘贴放大车牌和车辆编号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300多辆同款同色的“萝卜”们,各自有了唯一的“身份证号”。通过监控探头,交警可对其快速识别,及时通知运营企业后台接管。
在车谷,13公里长的东风大道聚集了近2万家企业,智慧的车、聪明的路、强大的云,竞相生长。智能城市与烟火人家纵横交织。
“青年民警既要学习好传统脚板警务,也要跟上人工智能的脚步,全力护航企业发展。车谷青年民警,一直在成长。”
“这条河,我们一定要趟过去”
大屏幕上打出一行黑体字:1995年8月19日23时许,孝感来汉务工的蔡某邀约老乡金某等人窜至青山区钢花117街13门,找工头卫某讨要工钱,因协商无果,双方发生打斗,卫某被刺,经抢救无效死亡。
青年民警王浪、郭昊分别穿着当年的绿色、灰色警察制服,先后饰演1995年赶到案发现场的刑侦民警王加国、2002年参警的王加国的徒弟黄蔚,讲述历时20多年的侦查、追抓历程。
身穿三代警察制服的民警讲述追查27年破案的故事
案发次日凌晨1时,警方终于确定4名嫌疑人,其中两名主要嫌疑人是蔡某、金某。王加国等3名民警连夜驱车直奔两名嫌疑人的孝感老家,但扑了空。“我们在孝感待了几天,蹲守的地点在一条河边。白天顶着炎炎烈日,热了就用河水洗把脸。晚上,虫子非常多。一直没有发现他们返回的迹象,我们只能先回武汉,将二人列为逃犯,持续追抓。”
“我是青山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黄蔚,2002年参警。每年8月19日,被害人的父母都要到独生子遇害的伤心地来看看,他们有时一言不发、默默凭吊,有时又搂在一起、泣不成声。然后再到队里来,明知道案子没有消息,他们还是要向队长问一句,才肯离开。每到这个时候,队里的气氛都很凝重。”
“我的师傅是重案中队副中队长王加国,一次次带着我前往两名嫌疑人的老家走访调查。两名嫌疑人的家相距不远,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开车要绕很远的路。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手挽手一步一步趟过河。河水湍急,齐腰深。调查完了,我们再手挽手地趟回来。”民警黄蔚回忆,每次过河前,师傅总要说一句,“这条河,我们一定要趟过去。”
迫于警方持续追抓的压力,2011年,金某投案自首。然而,蔡某很多年没有与金某联系,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我是青山分局打击整治一体化作战中心民警郑鑫,2022年参警。一天,听我的师傅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黄蔚说起27年前的命案,我热血沸腾。”郑鑫走上了讲台。
“师傅说,命案一日不破、群众一日不安,819就像一个定时器,牵动着我们的思绪,不断提醒着我们,公安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信仰。”郑鑫说,“20多年来,刑侦大队的侦查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破案的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我也一定不会放弃。”
2022年7月,分局组建打击整治一体化作战中心,依托升级版的合成作战机制,对蔡某的关系网进行深度研判,在数据的河流中大浪淘沙,最终发现一名90后女子李某,就是蔡某的女儿,身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警连续奋战、不眠不休,追踪溯源,判断蔡某就藏在牡丹江市。
分局迅速组建3个抓捕小组直奔牡丹江市,2天后抓获蔡某;5天后,抓获另外两名嫌疑人。至此,尘封27年的命案告破。
蔡某交代,27年来,他一直没办过身份证,不敢与家人联系,更没有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被押回武汉,是他第一次坐高铁。
民警王加国说:公安的科技在进步。情报的搜集分析,技术手段的运用,各方面的高效协同,提供了强大的新质公安战斗力,这是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民警黄蔚说:科技进步了,时代变迁了,但公安机关的使命没有变,人民警察惩恶扬善的决心也永远不会变!
民警郑鑫说:没有师傅们一次又一次的走访调查、一层又一层的抽丝剥茧,就无法汇聚成案件的大数据。这份心劲、韧劲和钻劲,最值得我们赓续传承。
《情暖回家路》催人泪下
“夫妻俩都染上了毒瘾,稀里糊涂地结婚后,生下的婴儿只有一个肾,随时可能发生肾衰竭。”武昌区公安分局长春社区90后社区女民警李贞琪,带来了情景剧《情暖回家路》。
妻子推着婴儿车,孩子在哭;丈夫瘫坐在椅子上。大屏幕上,再现了夫妻俩的困境。
“你就是个混蛋!我被你骗了!”妻子怒斥。
“我是混蛋?这不是拜你妈所赐?”丈夫反唇相讥。
两人再次大吵起来。妻子扇了丈夫一耳光,蹲着哭。
李贞琪讲述,男子陈某当年跟着女子的母亲吸毒,女子被陈某“胡搅蛮缠”与其结婚。一家人挤在棚户里,生下的孩子先天只有一个肾。作为社区戒毒人员,陈某东躲西藏,生怕见到民警。为了找到陈某做“毛发检测”,李贞琪一次次登门。
有一次迎面撞上,李贞琪大喊“站住!”
陈某:“你怎么阴魂不散啊!”
“我就是来找你的。”李贞琪正色说道。
“跟你没关系,走开!”陈某夺路而逃。
李贞琪:“你的事我管定了!你的毒也一定要戒!”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人不值得同情。可是,我是一名警察,也是孩子的母亲,我看着孩子滚烫的脸庞,看着他妻子无助的眼神,我想,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该享有一样的阳光。孩子是无辜的。我想用我的努力,让这个家庭重新回到正轨。何况陈某并不是十恶不赦。禁毒是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于是,我发动禁毒专干力量对陈某进行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定时对他进行毛发检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阶段性顺利戒毒。”
一天,孩子被查出急性肾衰竭,要马上手术,面对手术费,陈某和妻子一筹莫展。
李贞琪闻讯赶到医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陈某:“这里有些钱,先去把住院手续办了。我回去就跟所里汇报,动员民警给孩子捐款,还会联合街道、社区想办法。”
夫妻俩接过信封,泪流满面。
民警李贞琪说:从此,陈某下了决心。他的回归,也给了我更多信心。通过对他的帮扶救助,我们探索出了以“三心三访三勤”解决“三小事”的工作法。帮扶的渠道更畅通了、帮扶力量更强大了,回归人员也更多了。
陈某穿着红马甲走上讲台:“我现在是公安的信息员,平时跟李警官一起禁毒宣传、反诈宣讲。我要用我的幸福生活鼓励正在饱受煎熬的戒毒人员。”
陈某的妻子说:“在李警官的帮助下,街道帮大勇协调了保安的工作,我也能来帮李警官做做志愿者。她们尽心尽力救了我们家,我们也想把这份心延续下去!”
民警李贞琪说:“武昌分局在坚定开展肃毒攻坚,强化以打促治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联动共治、综合治理新格局。禁毒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全局的青年民警们,深化毒品治理三年行动已经吹响号角。”
参加演出的青年民警合影
青春的故事因真实而生动感人
在维护正义的第一战场,武汉110接警员通过电话线将群众和人民警察紧紧相连,用声音传递为民情怀,以实干传递为民温度。在“新时代武汉公安青年故事汇”展示活动中,武汉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带来了情景剧《声音背后的故事》。
今年3月24日,武汉马拉松相遇“樱花季”。此次马拉松比赛规模大、线路长、人员多、治安复杂。武汉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激发青年党团员干事创业的热情,确保赛事安全有序。他们带来了情景剧《青春与“汉马”相约》,再现了武汉春天的浪漫与激情。
功模民警张文昌的引领,激荡着无数后浪成长,一张闪亮的名片,带领一串闪光的名字。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生动演绎了《奔涌吧,新时代的后浪青年》。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武汉市公安局开展以“激发青年民警新动能,培育新质公安战斗力 ”为主题的“新时代武汉公安青年故事汇”系列展示活动。全市公安机关各级团组织、青年集体自编自导自演了120个讲演作品,讲述的都是真人真事。经过初选、复评和决赛,产生了《声音背后的故事》《情暖回家路》《我和“萝上”共成长》《青春与“汉马”相约》《奔涌吧,新时代的后浪青年》《趟过横亘27年的河》等6部优秀作品。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