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到底该归谁所有?如果父母离婚,这笔款项又将会何去何从?
据报道,在重庆市江北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法院认定,压岁钱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对晚辈进行的财产性赠与,应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权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经过了一个春节,许多小伙伴压岁钱红包收得盆满钵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富翁”。但现实生活中,父母将未成年子女压岁钱等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次,夫妻因离婚要求分割两孩子26万元压岁钱,被法院驳回一案提醒,父母应当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以身作则保障未成年人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各项权利。
本案中两位孩子名下的存款,系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来自长辈的赠与,且属于财产性赠与。尽管二人在接受赠与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接受赠与的意思由监护人作出,但这也不能改变该财产属于未成年人本人的结果。
因此,从保障未成年人财产权的角度出发,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均不能以监护人的身份要求分割属于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只能由法定监护人代为管理,财产本身的所有权依然归属未成年人。
对孩子的压岁钱,父母只有保管权,没有所有权。也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压岁钱,对家长来说,也是一堂“必修课”。比如,除了支付孩子的日常消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压岁钱进行“资产配置”,对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等。
当然,还需正视的是,如今一些孩子在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动辄数万元。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春节人情消费负担。
特别是,除了正常的礼尚往来之外,压岁钱是否会成为钱权交易的又一个“出口”?无论从孩子成长角度还是社会生态层面,这些也都是在厘清压岁钱法律归属之外,需要各方仔细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