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万物葱茏。盐津县滩头乡生基苗族聚居村万亩茶园里满眼翠绿,清风拂过,茶叶飘香。茶农们正在采摘春茶,双手飞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日来,手工制茶人吴成学夫妻俩也开启了忙碌的手工制茶工作。
用心坚守,手留余香。吴成学和妻子守着30亩茶山,2000多个日夜只为了做好一件事——纯手工制茶。炒茶,是一件很费劲的事,但也最能体现一位制茶师的真功夫。在吴成学夫妇的手工制茶作坊里,只见他直接用手在热锅中变戏法似的上翻下抄,鲜叶便开始慢慢缩小,色泽也发生了变化,现场立刻茶香四溢。
“手工制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搓条、提香等程序,历时近两个小时,一锅手工绿茶才能新鲜出锅。炒茶时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手的速度要快,否则不仅容易受伤,底层的茶叶也会焦,茶叶就没有品相。”吴成学一边重复手上的动作,一边向记者讲解炒茶手法和制茶流程。
吴成学夫妇凭借对茶文化的热爱,将传承制茶工艺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不懈的学习和钻研动力。
“我是茶农出生,父亲原来就是生基村坪头山茶厂里的职工,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开始学做茶叶。从2018年开始做茶,慢慢体会到手工制茶的乐趣。每当喝着自己做的茶,就很释然,很有成就感。”吴成学这样说道。
坚持做手工茶,能让吴成学夫妻俩从中获得快乐。虽然手工制茶耗体力,有时一不小心手上就会被烫伤,但最让他忧心的是因某个流程控制不好,导致一批茶的质量降级或报废,那种内疚感和挫败感很不好受,他们也曾想放弃这个事业,但他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我们夫妻俩从事纯手工制茶有五六年了,是从老一辈的手中传承下来的,我们也会坚持一直做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手工茶醇正的味道。”妻子朱容兰这样说。
经过杀青、揉捻、搓条、提香等繁复的程序后,历时近两个小时,一锅鲜香飘溢的手工绿茶就制作完成了。看着自己用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吴成学心里十分激动。
游客晏仕毅来生基村游玩,刚好碰上吴成学手工制作茶叶新鲜出锅,泡上一杯绿叶翻腾的新茶,茶香浓厚,品上一口,消除了疲劳,顿时神清气爽。
“我平常也比较喜欢喝手工茶,今天来刚好就碰见现场制作手工茶,准备带一点回去,给亲戚朋友也品尝一下。”游客晏仕毅高兴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凭借传统地道的制茶工艺和网络电商平台,吴成学的茶叶不仅得到了亲朋好友、乡亲父老的肯定,也扩大了市场销路,获得了满意的收入。
吴成学告诉记者,制作手工茶每年有六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并打算通过手工茶制作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走品牌化、规模化道路,帮助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收获的背后,是吴成学夫妇的默默坚守。刚制作完一锅手工茶,夫妇俩又来到了茶山采摘新鲜茶叶,为下一锅手工制茶做准备。只见吴成学和妻子双手在枝叶间舞动,片片嫩绿茶叶便飞入篓中。吴成学说,虽然忙碌,但很快乐,因为心中有梦想,对未来更充满了期待。
来源综合:盐津融媒 黄成元 邱琴 敖素素
编辑发布:西部移动传媒